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

2014-10-21 00:10茅学文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遵医行为血糖控制糖尿病

茅学文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综合干预措施,半年后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遵医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遵医用药、合理膳食、规律运动、自我监测血糖及定期检查四个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医疗通过综合行为干预可明显增强患者遵医依从性,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干预;遵医行为;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5-01

糖尿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和作用障碍以致血糖升高,进而引起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慢性综合性疾病,一旦发病需终身治疗,临床治疗以药物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1],单纯的控制血糖并不能完全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只有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体重、血脂等,才能明显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鉴于此,我社区于2010年成立了“慢性病管理中心”,根据“以患者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理念,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集中管理,给予综合性干预,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过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均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补充治疗,排除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3±5.6)岁;病程1—17年;干预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60.4±6.1)岁;病程1~16年。两组患者在一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建议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定期血测监糖,患者被动服从。干预组由2名主治医师,1名预防保健医师和1名护士组成糖尿病管理小组,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包括患者既往史、家族史、生活状况,血糖情况、用药情况、并发症情况、检查结果、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以便追踪访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综合干预,6个月后统一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FPG、2hPG及遵医行为依从性的情况,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成立“糖尿病小屋”,定期进行糖尿病专题讲座,并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录像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防治及危害,定期组织患者和家属参加小组座谈会,互相交流自我的经验和体会,同时开通热线电话接受病人的咨询,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上门指导。

1.2.2 饮食干预合理饮食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减少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因此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糖尿病患者早期就应使用生活方式干预+降糖药治疗。全科医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重、工作强度、有无并发症等,帮助患者制订不同的饮食治疗方案,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促使能量的摄入与支出能够达到平衡,嘱多食粗纤维食物,减慢葡萄糖的吸收,戒烟、限酒、避免高糖份、煎炸及高脂类食品。社区去医生定期电话、门诊随访检查饮食情况。

1.2.3 运动干预合理的运动能降低血脂、血压,减轻体重,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控制血糖。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居住的环境选择适宜轻、中度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游泳、健身操等,时间安排在饭后1h进行,每周不少于5次,一般20~30min,一般以运动后心率达到170-年龄为宜,运动时注意携带一些糖果、饼干等,以备低血糖发生时食用。

1.2.4 心理干预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的一种,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大,且糖尿病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病史较长,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焦虑、消极、悲观、失望等情绪,因此心理的干预不能忽视[2],全科医师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及其家属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糖尿病,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5 用药指导糖尿病患者一般通过住院已选择适合的药物,社区医务人员主要强调用药的时间、剂量、不良反应及何时做以调整。必须端正患者的用药意识。告知病人一定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切忌随意增减,并要定时测血糖,教会患者及家属其胰岛素注射技术、识别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并掌握自救方法。

1.3观察指标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FPG、2hPG的变化。并发放问卷调查表比较两组在遵医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合理膳食及规律运动四个方面的依从性。

2 结果

详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传统的就医模式为医院就诊一医生开药-患者回家服药,这种传统的治疗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另外由于治疗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治疗总体依从性较差。邢燕丽等[3]通过调查表明仅19%的患者能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及坚持运动。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过程大多需在院外进行,而社区医院离患者最近,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疾病的进展,因此社区服务成为发挥医院慢病干预措施的重要环节。对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来说,由于他们需要终身与疾病斗争,健康教育就更加重要。糖尿病沒有并发症的时候,患者生活基本不受影响,不少患者因此没有坚持治疗、控制饮食、改变生活习惯等等到出现并发症的时候再改变,情况较差。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意义重大,我们把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团体统一管理,开展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让患者变被动为主动参与治疗[4],本研究中对干预组在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等五个方面进行干预,使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消除负性情绪,正确对待疾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遵医用药,做到知与行的良好统一。结果干预组遵医行为明显好转,血糖控制效果较好,提示社区综合干预糖尿病在实践中的疗效确切,具有低投入、高疗效、可持续发展等特点,是社区医疗中可实施的工作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彭国强等.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群体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66

[2] 强桂芬,崔景秋,孙津红,等.糖尿病与抑郁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1,21:119

[3] 邢燕丽,任文.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3):39

[4] 刘春梅等.2型糖尿病患者量化行为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6):628

猜你喜欢
遵医行为血糖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社区老年糖尿病甲真菌病感染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分析
电话随访对COPD患者稳定期家庭氧疗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全程护理干预对体检者健康体检后遵医行为的影响研究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