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造的三连体手雷

2014-10-21 12:24钟同福
文史博览·文史 2014年9期
关键词:手雷兵工兵工厂

钟同福

江西瑞金市的收藏爱好者邓志军,收藏了一枚苏区时期生产的罕见三连体手雷。连体手雷的发现,对研究苏区时期红军兵工厂的弹药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这枚连体手雷为翻砂灌浆制造的半成品,杂铜质,共由三枚组成,外观呈三角形。三个手雷呈地瓜形,外表铸有12纵4横沟槽,背面可见苏区红五星和斧头、镰刀图标,里面充填有铁砂。该三连体手雷三边长分别为13、23、25厘米,足足有两公斤重。单个手雷长10厘米,最宽处6厘米。

从这枚连体手雷形状判断,它出产时应该有四个,另外一个可能是成品,剩余的这三个是残次品。因为苏区地瓜手雷使用石英沙做范,由灌入熔化的铁或铜水铸造弹体,一次铸成四枚,然后分离弹体,填充炸药,安装引信,最后投入使用。由这枚三连体手雷可以分析,当时苏区兵工厂生产的手雷,成品不高,四枚仅一枚成功。

据了解,苏区时期红军生产制造的地瓜手雷早期多用生铁铸造。生铁易分块,所以用它生产的手雷杀伤力大,是比较理想的作战武器。但后来随着反“围剿”战争的持续进行,中央苏区的生铁原料被大量消耗,中央红军兵工厂不得不想办法用其它的原料生产手雷和地雷。考虑到铜的熔点较低、质地软,手工即可加工弹体口部的螺纹,容易铸造,加上苏区时期铜的存量也比较大,所以后来红军兵工厂就尝试用子弹壳、铜钱等杂铜铸壳来生产手雷。

当时生产的手雷多为杂铜质,韧性较好,但爆炸产生的弹片较少,对敌的杀伤力也受到影响。为确保兵工厂生产原料的供应,应对日益激烈的反“围剿”战争,1934年4月18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收集兵工材料的命令》,要求发动群众收集兵工器材并作价购买,同时要求军队打扫战场时,指定专人收集子弹壳。同年5月1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发出《收买子弹、子弹壳、铜、锡、土硝、钢铁供军用的布告》,号召苏区人民,紧急动员起来,收集弹壳、锡、铜、铁、土硝等兵工生产原材料,支援兵工生产。

据载,当年设在瑞金冈面乡的中央红军兵工厂,是中央苏区最大的兵工厂,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历史上的重要军事工业。1933年10月中央红军兵工厂迁往冈面乡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兵工厂为苏区红军配置了4万多支步枪、40多万发子弹,修理了2000多组机枪、百余门迫击炮,制造了6万多枚手雷、5000多个地雷。在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中,革命先辈战胜环境恶劣、设备简陋、物资匮乏等种种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配和制造武器,为武装红军、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当时苏区兵工厂弹药生产原料奇缺,这么一大块连体手雷残品,为什么没有及时回收重铸?专家分析,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这枚连体手雷是红军长征前夕所铸造,由于时间紧迫,兵工厂的工人大部分随红军北上长征,设备原料则部分被带走,还有一部分被填埋,三连体手雷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就地掩埋在兵工厂附近,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当地村民发现。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雷兵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来自CS老司机的科普:丢出去的手雷能不能打爆?
哪一点?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兵器工业的关怀与嘱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兵工企业的内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