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体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

2014-10-21 19:53史长江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检测

史长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建筑已经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工程建设发展中的新产物,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尚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各单位及质检部门都应高度关注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问题。本文结合工程质量监督实践,对当前钢筋保护层厚度实体检测技术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对今后更好地开展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实体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一、选择合适的检测位置

(一)钢筋的位置及走向

众所周知,磁感应法中的电磁波的传播呈发射状,没有很好的指向性,若要准确取得检测结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钢筋(并排、交叉) 间距较大的位置,减少相邻钢筋的影响,确定钢筋的位置及分布,尤其是钢筋分布较密集(梁底) 的构件,然后检测保护层的厚度。

(二)梁板柱的位置

首先确定箍筋的正确位置,在间距较大的两条箍筋中间布置一条扫描线,以较慢的速度匀速移动,人工测定钢筋的位置,一次扫描结果后,在相反的方向重新扫描一次,两次结果相互验证后,以核定测量结果,并且准确定向钢筋。板柱构件相对于梁底筋的间距一般较大,其钢筋位置检测一般有平行扫描法和旋转扫描法两种。对于能判定钢筋分布方向的构件宜采用平行法。对不能确定钢筋走向和大致布置的特殊构件宜采用平行和旋转扫描法。

平行扫描法:首先与上层钢筋(箍筋) 设计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标志相互平行的扫描线A1A2,分别扫描确定箍筋的准确位置和方向,选择间距较大的箍筋的中间位置标志两条相互平行的扫描线B1B2,分别确定主筋(下层钢筋)的准确位置和方向,就可以得到检测的钢筋分布图。

旋转扫描法:首先与被测钢筋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沿直线匀速移动传探头,当仪器提示找到一根钢筋时,在附近位置左右旋转传感器,找到信号值最大的位置,此时传感器轴向与钢筋平行,然后保持传感器角度不变,平行左右移动探头,找到信号值最大的位置,即是钢筋的准确位置。

二、现场检测技术

现场检测技术非常重要,直接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的精度。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应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一)检测前的准备

设备的计量和检查:把计量检定周期内的设备在标准块上进行检查,确定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设计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钢筋间距及分布、预埋件的位置等。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预埋件位置等,检测时,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钢筋间距应满足钢筋检测仪的检测要求。

(二)检测技术

确定被测受力钢筋的布置状况,然后垂直于受力钢筋的走向布置一条测线,探头沿着测线移动,出现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重合时,钢筋检测仪会作提示,并显示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但因为检测员的惯性和探头移动速度,使探头没有立刻停下,此时必须在该处来回缓慢移动探头,直到钢筋检测仪保护层厚度示值最小,信号值最大时,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重合,确定相邻钢筋的位置并在构件上标记。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进行位置确定;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对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进行位置确定。当有平行于测线的钢筋时,为了避开钢筋影响,提高测试精度,要先用钢筋检测仪扫描出这些钢筋的位置,然后在相邻的两根钢筋间布置测线。

钢筋位置确定后,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首先应设定钢筋检测仪的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大多数钢筋检测仪要求钢筋公称直径确定方能准确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照上述检测技术,读取第1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在被测钢筋的同一位置应重复检测1次,读取第2次检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当同一处读取的2个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相差大于1mm时,该组检测数据应无效,在该处应重新进行检测。仍不满足要求时,应更换钢筋检测仪或采用钻孔、剔凿的方法验证。

当实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钢筋检测仪最小示值时,应采用在探头下垫加垫块的方法进行检测。垫块对钢筋检测仪检测结果不应产生干扰,表面应光滑平整,其个方向厚度值偏差不应大于0.1mm,所加垫块厚度在计算时应予扣除。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实际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应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用修正量的方法修正相同钢筋直径、同类型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一是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二是钢筋公称直径未知或有异议;三是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四是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三、检测结果的判定、验证及修正

规范 GB50204对梁板类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分别判定验收。但全部检验点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应判定合格,当合格点为小于90% 但不小于80%时,需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两次总和计算点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判定合格,但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上述规定的允许偏差的1.5倍。

梁板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不合格,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复检。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遇到仪器的读数与实际偏差较大的情况,此时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检测结果的验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破损检测验证,选择典型位置开凿,直接测量其保护层厚度值,仪器测试值和测量值之差作为修正值,用该修正量对其它测试结果进行修正;但该方法费时费力,并且有些情况下不允许破损构件时无法进行。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构件边缘上一条钢筋进行验证,如钢筋B1的保护层厚度测试结果为Ht1,而在相邻表面可以测得B1钢筋中心位置与被测表面的距离Y,修正值为被测钢筋直径;该方法的测量精度与上一方法相当,且简单易行。某些检测仪器提供了修正功能,但该功能仅考虑了并排钢筋的影响因素,而交叉钢筋的影响情况非常复杂,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进行自动修正。而结构实体内钢筋多以交叉的形式存在,因此,即便是具备修正功能的检测仪器,在测试过程中仍要尽量在位置上避开其它钢筋,减少对保护层厚度的测量误差。

四、钢筋保护层厚度现场检测注意事项

通过现场检测实践,人为因数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的影响最大。因此,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的精确度,现场检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框架结构检测时,要注意填充墙砌筑之前,施工单位与检测单位及时联系完成对梁类构件的检测,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这方面的缺憾。

(二)现场检测框架结构之前,要认真分析研究图纸,确定合理的检测部位,对构件内的钢筋位置做到心中有数,避开梁柱节点等钢筋密集区和钢筋接头部位,使检测到的钢筋根数与实际相符,取得完整准确的检测数据。

(三)检测中如果遇到等截面、等跨度、等配筋的相交梁,要仔细分析、正确区分相交梁钢筋的上下位置,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地选择检测部位,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被检测构件的保护层厚度。

五、结语

总之,只有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和质量监督部门都来关注钢筋保护层这一检测工作,正确对待这项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妥善地加以解决,使之不流于形式并规范地开展下去,才能不断地提高工程检测水平,规范施工单位在这一方面的行为,切实地做好这项工作。这对于保证结构实体的混凝土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会武,乔红艳.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超标的危害和预防[J].建筑工人2007(11).

[2]苏晋鹏.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分析与探讨[J].建筑技术2006(1).

猜你喜欢
检测
排队检测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本期检测题、易错题专练参考答案
“相交线”检测题
“平移”检测题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