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水库渠道管理探析

2014-10-21 19:53郭耀峰王居芳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水库渠道管理

郭耀峰 王居芳

【摘 要】水库对于当前丘陵地区的发展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灌溉、发电等方面,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尤其是运行时间较长的水库渠道,基于相关设备老化以及损坏严重等原因,会影响到对水库渠道的良好应用,本文本着合理利用和开发丘陵地区水库水资源的理念,对我国丘陵地区的水库渠道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究。

【关键词】丘陵地区;水库;渠道;管理

丘陵地区是我国水库分布最为集中地区域之一,承担着较为繁重的输、配水任务,针对当前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的的输、配水老化等问题,加之管理机制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丘陵地区水库渠道相关功能的发挥,为了能更加有效发挥丘陵水库水资源的功能,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势在必行,对于水库灌区渠道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丘陵地区水库灌区渠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工程设施老化,损失严重,渠道过流能力低

据笔者对我国的丘陵地区的水库渠道调查研究来看,水库渠道工程的的设施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一些工程的闸门启闭机设计裸露,闸门存在漏水情况,出现了很多渠道干枯等现象。另外,由于以前的运用及技术方面的原因,使水库设计的标准低,某些渠段出现了渠底弓形及反坡等情况,导致其过流能力降低,加之平日里风化等作用,造成渠道渗漏等,灌溉保证率不足75%,不能有效支持所在地经济的发展。

(二)管理主体缺位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水库灌溉渠道一直是集体所有,而在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造成了水库灌溉渠道管理主体不明确的现象,基于此原因,使得“政府想管不好管、农民管不了”的现状,管理主体的缺位,不利于丘陵地区水库渠道相关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對末级渠道的维护投入过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个省市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骨干水库及相关干渠的维护等投入,综合来看,在末级渠道的投入方面过少,甚至是没有,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已经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去进行维护工作。在水库渠道的运用过程中,农民是最为直接的受益者,由于不是以往的集体经济形式,使得农民感觉自己出钱维护好了末级渠道,对于自己虽然有很大益处,但渠道流经的沿线居民都会收到的益处,这一原因打击了农民维护末级渠道的积极性,不愿出工出钱,新建末级渠道等措施更是不可能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影响了水库渠道的有效应用[1]。

(四)农田灌溉的经济效益不高

综合看来,宁夏地区的水库渠道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基于应用及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其设计和建设的标准较低,加之后期使用中相关的管护措施不到位,使得宁夏地区的水库渠道在管理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严重的渗水、漏水情况,而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加,这种现状使得灌溉成本也随之提高,导致的结果便是灌溉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2]。

二、新时期丘陵地区水库罐区渠道管理的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有着较高的需求,结合近几年的粮食种植情况来看,旱灾仍然是威胁我国粮食种植的重要灾害,加之丘陵地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现状,使得丘陵地区的粮食生产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丘陵地区灌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水库灌区渠道的损坏和报废对其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有效促进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的进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完善丘陵地区水库罐区渠道管理入手,进而促进该地农业生产等的进行。

(一)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针对当前丘陵地区水库罐区渠道存在管护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应当积极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有效整合镇街协助、社村参与及税务部门等,在此基础上组成全县的末级渠道管护领导机构,对相应地区的水库罐区渠道的管护工作进行统筹负责,确保责任到单位,到个人,全面进行协调和监督,尤其是在县级水务部门的考核方面,应当加入水库灌区渠道的管护内容,并将各镇街的末级管护渠道纳入镇街的考核中,为了有效确定相关的管护主体成为真正的受益农户,应当遵守“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在具体的管护实施过程中,应当按照行政区域对管护责任进行划分,在丘陵地区实行分级管理,将第一管护责任人确定为各村委会主任,并具体指定各个管护小组的组长为具体负责人。在进行对水库罐区渠道的管护过程中,明确管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并结合其具体的管护情况给予相应报酬。此外,还要有效监督工程的管护过程,并限期整改发现的相关问题,严禁在保护范围内挖坑、取土等,确保水库周围没有杂物堆放,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当地的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灌溉服务,保证农产品的收成,并以此引导农民酬劳筹资,积极主动加入渠道管护大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末级渠道的建设和修缮

在当前的丘陵地区发展过程中,针对当地水库罐区的末级渠道大多已荒废的情况,应当结合大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断加大投入, 对其进行有效地修缮,对于毁坏程度大的末级渠道,应当对其进行新建,这种处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尽管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大,但是能使得该地区的水利工程发挥出自己的功能,与此同时,应当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对应用于对末级渠道的修缮和建设项目中,来完善水库的应用。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整合涉农资金,以县为单位通过整合规划,统筹安排分散在林业、水利、农业等等项目的资金,进行相应规划下的集中投放,不断修缮和建设新的末级渠道,县级宣传部门应当激励调动受益农民的积极性,为当地水库渠道的完善和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事前做好渠道的新建、修缮规划

结合水库罐区渠道在农村的运用情况,应有效整合土地规划和农业发展等,对当地的水库渠道进行有重点、分阶段的修缮。基于当前修缮工作的任务艰巨现状,加之投入的力度不够,应当重点修缮为农业发展和服务-方面的项目,最大户发挥修缮资金的效益,新建和修缮具有产业优势、土地优势等的渠道,从而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易于激发收益农民担负起渠道的管护任务,促进对当地水库渠道的有效运用。

(四)做好渠道的防漏水等工作

在新时期的丘陵地区水库罐区渠道的运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渠坡 过陡等原因,易导致滑坡现象的产生,此外,丘陵地区的傍山渠道一般为半挖半填,这此过程中,一旦新老土结合不好,便很容易造成滑坡、漏水等现象,针对此,在进行渠线的选择时,应当对坡度过陡易产生滑坡的地段进行有效的避免,当渠道必须要经过不良土层和岩层时,应当结合渠道的实际应用情况,放缓边坡和边修平台,可按照梯形断面开挖。除上述措施外,也应当设置排水系统,以此来有效预防雨水的下渗,为了有效增强渠道的抗滑力,也应修建土墙,来完善水库渠道在丘陵地区农业等发展方面的应用[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水库渠道在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完善的管理是促进当地农业等发展的前提,本文在详细分析当前我国丘陵地区水库渠道管理过程中存下的问题前提下,从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末级渠道的建设和修缮等方面对丘陵地区水库渠道管理的完善措施进行了完善,以期能为我国丘陵地区水库渠道的完善运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汪靖之.湘中丘陵地区乡村水系保护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2]邹荣添.丘陵地区水库坝址方案选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钱郭钟.诸暨市小型水库、山塘工程发展探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229.

[4]李恒鹏,朱广伟,陈伟民,高荣平.中国东南丘陵山区水质良好水库保护实践——以天目湖水库保护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5.

猜你喜欢
水库渠道管理
道不尽的水库钓鱼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我掉进水里了
贵州省水库空间分布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我也来做中考题
管理的另一半
沟通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