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粗浅看法

2014-10-21 20:04刘艳丽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交流

刘艳丽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自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课题小组以来,自己也一直在学习与实践并行,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感觉到小组合作学习对我所从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独立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小学的孩子比较小,分析理解能力比较弱,因此要分好小组,我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采用4人一组,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好组后,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其次,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有意识的引导他们进行分工,定好记录人,发言人等。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二、 明确合作要求,注重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

在参与课题组研究之前,也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一出现,就组织学生对问题结果进行讨论,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深入思考。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与实践,体会到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反之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要顺利地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它还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各个方面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如教学“可能性”时,在摸白球和红球时,先向学生提出了合作要求:要求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搅球,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的摸球结果,一人记录,负责记录的人要监督摸球的人是否作假。在以上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的合作欲望尤其强烈,人人都做得很认真。学生在合作中既有满足又有愉悦,还有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在合作汇报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汇报者的发言人要认真倾听,允许组内成员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但要让组内成员优先,把小组汇报扩展为全班讨论、全班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共享,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导方向,又能防止少数学生开小差。

三、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學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中,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教师应对来自学生们合作中的生成性问题及资源有效利用,在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效!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带着研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如:《求圆周率》的学习过程中,先自主完成学习(1)圆的周长与直径,(2)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3)观察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讨论归纳出圆周率的定义。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等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这就需要我们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作为教师,作为课题组的实践者,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让我们一起去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作者单位:辽宁省调兵山市第六小学)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交流平台
智力魔方
交流平台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表面积是多少
谁和谁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