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铺设有效导入的初步探究

2014-10-21 19:53周炎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信息技术教学

周炎

【摘 要】信息技术课的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特殊作用。教师如果能夠一把抓住学生的热点、痛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根据几年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经验,从有效地课堂导入能起到的作用、课堂导入常见的几种方法以及铺设有效导入的注意点这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教学;有效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一样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课堂的导入部分,在整个课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定要能够语出惊人、构思奇特,才能够吸引住学生。同样,课堂导入是任何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巧妙的导入设计能先声夺人,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启思维、引发联想、激起探究欲望,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铺下基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有效课堂导入的作用

有效的课堂导入对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营造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作用。铃声一响,学生们兴高采烈的来到计算机房,没等老师开口就打开电脑,然后打开小游戏,不管老师是否同意一切都成自然。整个局面是你上你的课我玩我的游戏,老师说也不管用不说也不是。整节课上的一点效果也没有。

造成以上的情况不是偶然,学生喜欢电脑课是一件大喜事,但是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课。”,如何引导学生走向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去呢?我们试图通过有效导入的研究,真正创设结合文本和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境来作为导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兴奋点及时转向教师、转向学习内容,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

二、课堂导入几种常见方法

精彩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入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1、创设有效情景,贴近学生——创设情景导入法

教师首先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然后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引发的问题或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真正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然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案例1】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排序与筛选》,教师可先与学生讨论并展示出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食物,并了解它们各自包含的营养成分。为了更好的认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教师让学生帮忙,快速准确地比较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学生忙的不亦乐乎,但教师早已得出结论。在学生疑惑而又期盼的神情下,教师趁机解惑——用Excel软件的数据统计和排序功能来解决,从而引出新课。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excel带来的便利。

2、已有知识辅垫,分散教学难点——温故导入法

教师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这种导入法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结和学生学习情绪的酝酿,对于构架整体知识体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案例2】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科学之谜》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作品第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学过的Word软件入手,对比两个软件的界面构成,让学生找出相似和区别的地方。这样做,学生能很快的熟悉Powerpoint软件,并能更快更好地使用这个软件。

三、铺设有效导入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课堂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我觉得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导入应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知识实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导入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切忌过深、过难,以免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课堂导入方式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契入点,要与教学内容有某种必然联系。如果不考虑到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吸引学生,东拉西扯,那么再精巧的导入,也只是哗众取宠,对于课堂教学,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这也是我上课时会犯的错误,一个看似很精彩的导入,而取得的效果却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甚至给课堂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案例3】《精彩一刻——视频信息的加工》这一节课时,我在课前播放了科幻片《变形金刚》片段,课堂是安静下来了,学生也看的津津有味,注意力完全集中,但是在接下来的授课中,我发现多数学生无心再听老师讲解怎样对视频进行处理,而是在想课前播放的故事片《变形金刚》片段后的内容是什么,甚至少数学生还讨论电影的内容,争论“谁看过谁没看过”这些与教学完全无关的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总结来看本次导入没有很好的考虑到教学内容,只是一味想着去吸引学生,结果却适得其反,让我印象深刻。

2、课堂导入应生动新颖,对学生富有吸引力。

课堂教学不能有固定的套路,导入也不能千篇一律。导入也要常“新”。只能“新”,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在导入时要着重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避免唱独角戏而忽略学生的听讲情绪。导入力求富有趣味性,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案例4】在复习幻灯片综合练习时,在上课之前,教师的屏幕突然弹出一个窗口:“你有1封新邮件”,学生感到有些奇怪,然后教师点击网易邮箱,发现一个新邮件,教师说:“不好意思,有一封邮件,让我们看一下是什么内容?”,然后教师打开邮件,邮件是位王教授发给702班同学的,内容是校长想请702班同学给他制作一个“2014索契冬奥会”的幻灯片,同学们信以为真,老师便问:“同学们,愿意帮校长这个忙吗?”同学们反应热烈,一节课便制作出很多精美的关于索契冬奥会幻灯片来。其实,这只是教师用的情境创设法,教师提前抓了几幅弹出新邮件、打开新邮件的图片,制作幻灯片,然后播放,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调动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教学目的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可以这样说,这堂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个好的导入方式盘活了整个课堂。

3、课堂导入应简要概括,对学生富有启发性。

上不导入新课的基点在“导”,因此在情境设置上不故意绕圈子、走弯路,语言滔滔不绝而不着边际,而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简洁明快,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教师在导入时要掌握好时间,一般以3至4分钟为宜。导入力求简短明了,对学生有所启发。

4、课堂导入应有科学性,引用材料应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规律的原则。

教师只有运用了正确的观点、方法,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才能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四、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昴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4]所以,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妙的构思、高超的授课技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巧妙、以趣启思能起到凝聚、激发和铺垫的作用的课堂导入能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激情。优化导入技巧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设计好每一堂课,做到“导”不精彩死不休,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快乐,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海洋。

参考文献:

[1]郑庆力.浅谈信息技术课堂导入.中学时代.2012年04期.

[2]张刚强.优化导入,让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新课程(中).2011年12期.

[3]胡巧娜. 优化导入技巧,让课堂“活”起来-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策略. 魅力中国. 2010年7月第3期.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叶金霞.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信息技术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