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模式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2014-10-21 19:53王哲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立体化表演自媒体

王哲

【摘 要】本报告主要研究了在英语文学中应用立体化模式的方式,过程,结果及意义,进而展现了立体化模式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发现立体化模式的可行性,同时立体化模式在英语文学学习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

【关键词】立体化;自媒体;表演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英语文学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因为英语文学是英语语言的最高表现形式和最精华的呈现形式,也是因为文学作品是民族的精神,灵魂和气质的最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最凝练的表达形式。 因此,对于文学的学习就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文化素养的修炼,以及人文知识的扩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过去的学习只注重于对于文本内容和文字形式的泛泛记忆和死记硬背。这种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更加深入持久的帮助。而本项目要研究的,正是立体化模式在文学学习中的应用。

现在国内对于立体化模式的理解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上的研究,也就是研究在教学上通过多种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等现代科学手段,以及电影电视剧等媒介形式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然而,这些仅仅是集中在教上,而如何在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技巧等方面研究的并不多。 对于立体化表演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的更少。人们还没有对文学表演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也没有意识到将文学表演和文学学习相结合是一种更加扎实有效又灵活有趣的学习手段。表演的魅力在文学学习中还未得到体现,表演对于文学学习的功能及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现阶段的学生生活和教学活动中,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而所谓的自媒体即每个人自己都能成为媒体传播的内容和载体。在这里提到自媒体的发展是因为自媒体这一形式的发展和创新激发了当今社会情况下大部分人的表演欲望和传播能力,同时自媒体还兼具了传播及记录的能力。将表演这一形式与文学学习相结合,并把自媒体引入到表演的终端,使其成为一种传播及记录的工具,就会极大地刺激学生对于学习文学内容以及自身参与其中进行表演的兴趣。也就是说,英语的学习也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从而获得更多的收获和进步,同时利用自媒体还能使英语学习进一步获得视野上的开阔和知识内容上的丰富和提高。

在自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之下,本研究将英语文学学习进行立体化探讨,研究如何有效的学习英语,并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并通过学习开发自己的潜能,激发自己的创造能力。本研究能够深入挖掘英语文学立体化模式对于英语学习的提高和促进作用,为文学领域的教学和发展提供一条更加活泼,更为通俗的,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并理解的道路。通过表演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然而所谓立体化模式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是指在英语文学的学习中建立一个立体的模式。这个立体,是指在文本本身以及文本所改编的电影的基础之上,由学生表演文本,形成戏剧化的立体化效果。这种表演将原本二维的文本和平面上的电影立体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以前的教学和学习之中,学生通过观看英语电影或英语剧集来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然而这种立体化并不完整,应为它缺少了学生的实际参与,同时缺少了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直接练习。而学生本身具有自己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如果将这些能力加以发展,自己来改编文学作品并记下台词进行表演,才是真正的完整的文学立体化学习。因为它把文学作品从纸面变成了亲身参与的形式,这将对学生的英语词汇能力,口语能力,以及对文学的理解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对于英语文学学习的立体化,我们并不是说要把整本经典完完全全照搬出来去进行排练演出,而是通过删减缩略,或选取其中最为经典的部分进行改编展示。这一形式已经在我们的英国文学课堂上进行了初步的试验,例如在学习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时,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名著并进行分组排练展示,通过或正剧或喜剧的方式将这些读起来或许生涩且让学生难以提起兴趣的名著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更让他们加深了对于文学本身的认识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刻画。通过后续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名著比单纯教师讲述知识点要有更高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对于文本的了解也更深入。

以本次研究中的重点活动——演绎莎士比亚名著《奥赛罗》为例,我们研究小组的四名学生从确立课题之初就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首先主要围绕选取莎士比亚的哪一部著作进行改编描绘更合适展开,有的同学提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做为一部世人皆知的名著,其故事情节已经家喻户晓,且已经被翻拍或搬上舞台多次,所以并不适合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创作和开发。于是我们将目标转移到相对知名但又改变较少的著作上,同时我们的研究小组为四个人,所以在角色的选择上也应该与之相符合。有同学提出可以将莎士比亚的短篇《驯悍记》与《麦克白》相结合,但是仔细研究和讨论之后我们认为这两部著作之间的相互连接并不太适合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因为两部著作的人物性格及场面描写相差较大。所以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我们最终选择了《奥赛罗》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确定文本之后的一大问题就是选择哪一幕剧进行演练,在仔细研究过之后我们选择了ACT IV Scene III 和ACT V Scene II, 这两幕剧在整个《奥赛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别展现了奥莉薇雅和奥赛罗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暗示和引导了整个悲剧的发展。

选取方向之后,我们的准备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更仔细研究了剧本的原著,以及戲剧原稿,从对白入手,不仅扩展了大量的单词,更接触了最原汁原味的文字。除此之外,我们还在老师的建议下从网上找到了多明戈版本的歌剧《奥赛罗》和美国演员拍摄的短片进行学习,逐步掌握了如何去把握每个人将会负责的角色。同时也进一步地了解了怎样去解读一本名著。在整个研究的最后我们将以视频形式将研究讨论及排练的过程记录下来,发挥自媒体的功效,对我们的研究进行总结及汇总。

可以说在研究中,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对作品本身详实的阅读和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阅读时的语感。而以原文本为基础的改编更是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扩大了词汇量,深入掌握了重点单词。

此外,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了口语能力,纠正了学生的口语发音,强化了口语表达,从而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品。

再次,通过表演,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锻炼,增强自信心,同时研究小组内部彼此协作,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

最后,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发现立体化模式的可行性,同时立体化模式在英语文学学习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文学是人文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在当今宣扬文化价值鼓励文化消费的时代,对文学的演绎和热爱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

注:本文为东北电力大学学生项目《立体化模式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结项文章。

猜你喜欢
立体化表演自媒体
中国管理模式研究的五项原则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立体化学校体育新样态实践研究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图书选题的立体化经营思路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