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

2014-10-21 19:53李星海张丽娟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李星海 张丽娟

【摘 要】围绕高职应用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进,积极开展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合与优化,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几年来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应用化工技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具有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艺的专门人才的使命,服务社会、促进就业和提高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必须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故实践教学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较大比重和重要地位。化工类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专业,其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现就高职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问题展开讨论。

一、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多年来,本专业始终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线,以专业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实行“教育与管理复合、知识与能力结合、讲授与实训融合、校系与社会联合”的办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在实践中动脑的能力,培养化工技能工人。原有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经过多年建设而成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专项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考核等环节。对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加以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教学多为具体的理论课程服务,没有形成体系;整体优化程度低,部分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脱节,设计性的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上,而结合现场工艺分析及操作等的实践内容较少;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部分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产学结合要有实质性的进展难度较大。因此,必须改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适应新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总体思路

1、以课程对准技术,技术对准职业,职业对准市场,突出办学特色;以满足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要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根据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改进实践教学体系。

2、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支撑作用。使实践教学改革落到实处;高度重视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建立,积极探索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3、将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之上。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仿真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之中。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化工领域广泛应用的趋势;将计算机化工模拟仿真控制技术整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引入实践教学体系。

4、改进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产学结合。吸收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专家和社会用人单位代表参与办学全过程,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

高职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學体系框架应该是由实验教学、校内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所有必需的实践教学环节所组成的;结合对化工类专业新世纪人才能力需求、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所做的研究;我们对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制改革工作做了深入的研究与相应的探索。

1、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突出实验实训教学的地位,在原有基础上对原有的校内教学实验、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一系列的整合重组及扩建工作;组成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全院化工类专业实验实训课教学任务。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明显高职特色、国内一流、对国内职业院校的同类专业具有显著带动与辐射作用的综合性、现代化、开放式的,能体现“教与做”一体的实训基地。

2、实验、实训改革

实验方面:在实验教学中,改革原有的实验教学,一是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所占的比重。二是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讲授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模式,采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3、实践教材编写

结合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编写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加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实验考评方式改革

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技能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

5、实施“双证书”制度

学生在校其间必须考取由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资格证者不能够毕业。增强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以资格培训为目的的实验、实训室、实验教材等的配套工作,也是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6、毕业实习环节

结合毕业生签约单位,毕业后从事岗位,鼓励学生的毕业实习在签约单位进行“顶岗”;让学生在真正的企业生产环境里,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尽量缩短学生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实践教学改革,可强化形成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和新机制,构筑适用于地方高职化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实验教学、实践训练中心和配套实验教学大纲体系,为社会培养化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06).

[2]彭惠芳,戴远威.试论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02).

[3]胡国利,马三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理念[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7,(01).

[4]成亚萍.高职教育与人才培养[J].职教论坛,2004,(27).

[5]刘元丰.关于修订高职专业培养计划的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