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思考

2014-10-21 19:53陈荣兰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化倾向幼儿园

陈荣兰

【摘 要】本文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为出发点,针对幼儿园教育中出现的小学化倾向问题,在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做出分析的基础上,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克服建议做出了探讨与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克服建议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一)幼儿园教育中的去游戏化

在一次语言公开课中,教师将需要幼儿认识的文字用填写在卡片中,并围绕文字图片来讲述故事,这种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乐趣,并且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虽然教师运用这种识字游戏来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具有着良好的出发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时出示卡片来让学生朗读与认识和故事内容相关的文字,一个篇幅较短的故事出现了过多的打断。这导致了朗读与认识生字成为了语言教学中的主题部分,而斷断续续的故事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沦为认字教学中的点缀。这种现象体现出的问题为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教育给予了较多关注,而游戏活动与知识教学活动则难以得到良好的结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能通过游戏来对自我进行展现,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与智慧中开展文字学习。事实上,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不仅体现出了对幼儿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的适应性,同时也能够让幼儿教学体现出对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遵循,并且游戏教学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幼儿教育成效、幼儿的规则意识等都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从以上教学案例中可以发现,教师包办现象十分严重,并且教学互动也是以集体活动为形式来开展,学生的个性化很难得到有效的培养。虽然当前大部分幼儿教师都十分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幼儿心身发展水平的适应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去游戏化或者游戏化特征并不明显的问题。

(二)幼儿教育标准对小学教育标准进行机械照搬

幼儿园教育标准对小学教育标准的机械照搬现象主要体现在对幼儿的行为规范与作业规范两个方面。从行为规范方面来看,一些幼儿园要求幼儿能够如同小学生一样循规蹈矩,并将学习当做当做幼儿的主要任务。同时教师要求幼儿能够做到绝对服从,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则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训斥。事实上,学前幼儿无论是在心理还是身体方面都具有着较强的可塑性,并且幼儿的心理与身体发展都具有着一定的阶段性与顺序性。在认知方面,幼儿具有着具体形象性、直觉行动性、不稳定性以及无意性等特点,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幼儿智力与个性的发展,同时要重视对幼儿求知兴趣的调动、重视提升幼儿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并不像小学教育一样强调知识教育以及纪律教育,因此,在行为方面,幼儿教育不应当对小学教育标准进行机械照搬;从作业标准来看,许多幼儿园在教育方面都完全按照小学作业标准来开展并做出评价。如在拼音的书写要求方面,书写要求包括书写认真;格式规范等,并要求学生在一张纸上写一个字母。并且一些幼儿园中的幼儿还要按照黑板内容抄题,并在做完试题之后由教师打分。另外,家庭作业虽然并非普遍具有较大的作业量,但是作业内容却也以知识性内容为主,这些作业的完成也往往需要家长的帮助与指导。

二、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目标观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科学的教育目标能够对幼儿终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当秉着对幼儿负责以及对社会负责的理念,将发展幼儿个性、推动幼儿身心成长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针对幼儿开展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并且需要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情感以及学习价值观,从而为今后的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引导幼儿认识水这一物质的过程中,传统的幼儿教育重视向幼儿讲解水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物理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幼儿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由于幼儿欠缺进行自主探索以及施展个性思维的空间,所以幼儿将难以对知识产生个性化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如将一盆水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将知识渗透到问题的解答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适应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以及喜欢提出与习惯探索的认知习惯,通过这种教学,可以很好的发展幼儿敢于探索与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这对于推动幼儿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发展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差异

幼儿园教育应当是以幼儿为本的教育,以推动幼儿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都应当围绕这一核心内容来开展。幼儿具有着很强的科学性,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幼儿所具有的身心规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当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如幼儿喜欢玩游戏,那么教师就应当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使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展教育活动,并且游戏教学法的使用应当重视游戏的连贯性,确保幼儿能够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并将这种兴趣由游戏延伸到知识当中。另外,幼儿具有着较差的认知能力,并且由于幼儿欠缺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而作为教师,则不能对幼儿所犯下的错误进行简单的定性甚至一棍子打死,而应当以宽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观来对幼儿进行看待与评价,同时重视发现幼儿接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闪光点,从而推动幼儿潜能的挖掘与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每个儿童都具有着差异性,这要求幼儿园教育能够对这些差异性给与关注。同时,幼儿园教育者要认识到幼儿与小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选取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来让幼儿在交往、探索、操作、探究以及游戏中学习,而不能追求幼儿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统一发展。并且,以幼儿认知水平差异为依据,教师要重视在活动安排方面的多样化,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使幼儿体会到教育活动的乐趣并推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重视引导社会舆论与社会大众对幼儿园教育的认知

“神童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广泛存在,这也导致了幼儿家长对幼儿具有了不正确、不科学的期望。如在2010年春晚中背诵《百家姓》的女孩王仙妮,凭借自身的记忆力而风靡全国,与王仙妮相似的“神童”也通过各类媒体展现着自身的天分。这种现象让许多家长产生了略显病态的望子成龙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幼儿时期是发展形象记忆的黄金期,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能够对幼儿的潜能做出良好的开发,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我国一些社会媒体并没有在幼儿教育中扮演客观的角色,而是通过对“神童”概念的过分推动与鼓吹使家长产生了盲目追求神童训练方式的虚荣心。因此,社会媒体应当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引导社会舆论来让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能够对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作出了解,从而使小学化倾向等不恰当的教育理念向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发展,这对于优化幼儿园教育目标与教育质量,推动幼儿园素质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琴,苟顺明.法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措施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05).

[2] 苏贵民,谭菲.韩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及发展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12(05).

[3] 刘小红,杨晓萍.幼儿园“禁教”思想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01).

[4] 高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

猜你喜欢
小学化倾向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点思考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
要想花开果硕, 切忌拔苗助长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