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与培训

2014-10-21 19:53张敏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农村小学

张敏

【摘 要】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培训措施,鼓励教师加大科研参与力度等方面,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得到根本改善。

【关键词】英语教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措施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培训滞后,师资存在数量少、学历低、底子薄、质量差、培训少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寻求高质量的教师培训的措施,以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现状分析

(一)师资力量极其匮乏 资源配置有待改善

根据调查发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立例较低,数量少,质量低,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非常严重, 多数英语教师教龄较短,职称较低,缺乏英语教学实践经验。

(二)教师专业技能不强 学历水平有待提高

民族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很少有英语专业毕业的专业人才,即便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也都不是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大多为转岗或兼职教师,他们不但未受过专业化培训,在英语专业技能方面也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不具备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法用地道流利的英语传授准确无误的英语知识。

(三)教研能力薄弱 科研水平有待加强

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力量缺乏,无法构成梯度合理的教学团队,教研也就无从谈起,教学负担重造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够也是较严重的问题,待遇和地较易产生职业倦怠。

(四)资培训形式较单一,培训实效性不强

对于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的主要的形式是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定期培训。这种培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有机会参加,但一些教师反映,而即使是这种培训对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也是望尘莫及的。 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需求脱节,培训对于英语专业知识以及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涉及很少,对提高教学水平帮助不大。培训时间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培训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师资培训措施

一个国家要走向繁荣,一个民族走向昌盛,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一切都将是空谈。

(一)改善培训学员的教师结构,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从源头上建设一支合理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高等师范院校应及时“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积极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增加农村中小学急需的专业设置”,应积极引导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边远农村或基础薄弱的学校任教。各地应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津贴、补贴,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二)完善培训制度,加强培训评估考核体系建设。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来自于严格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健全培训工作管理团队和领导机构,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和班级管理制度。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对培训课程的内容、方式等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学员培训评估体系建设。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时与后续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方。根据评价对象的特征、评价内容和评价目的灵活运用多种评估考核方式,对学员进行全过程评价、监督。培训的结束只是课程的结束,后期的跟踪指导和训后评价要跟上。

(三)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配。重构专门性培训方案,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施教师培训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计划,建立优质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促进优质培训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完善优质课程资源的评审与推荐制度。丰富培训内容。要把专家教授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和校外观摩学习相结合,加大一线名师的聘请比例。课堂教学实录评析和学员微型课的展示也要以恰当的比例结合实施,通过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应用基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分享以及基于问题的行动研修等方法,全面提高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注重文化碰撞、情感震撼、能力提升,激发学员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其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确立差异性培养目标,体现层次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分班时要进行教师基本技能测试,依据结果分成基础班和提高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四)注重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和激励机制建设。

充分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构建以专家、名师为引导、以受训教师为主体的网上社区学校。培训后出现的新问题要由专家和学员一块解决。对于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整个过程的学员要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五)重构教师的职业精神,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职业精神是指在人们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与其职业相适应的精神状态。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精神。教师也不例外。其中,爱岗敬业就是教师职业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与教师的交流中却发现,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家庭压力大,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对自己的工作得过且过,敷衍塞责,这不但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不利,而且与当前的主流教师职业精神相悖。建议教师要学会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上班求生存”的同时不忘“下班求发展”,充分把握各种机会,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现状的改善以及新课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在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的同时,也要引导各地高等学校、师范院校的教师与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建立合作团队,创建各级民族教育实验区,开展合作研究,以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和高等学校的教师密切合作。

参考文献:

[1]胡晓艳.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情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89—90.

[2]姚偉.国外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136—138.

[3]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

[4]孙志林,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2) : 85 - 88.

[5]赵德忠.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困境.教学与管理[J],2007- 06 27 (1).

[6]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科学技术研究指导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与培训研————以黑龙江省西部为例,项目编号12535066。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农村小学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