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村级用水、计时收费管理模式浅析

2014-10-21 19:53吴君乐刘立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应用

吴君乐 刘立

【摘 要】介绍了石津灌区村级用水的几种管理模式,及“计时收费”管理模式的运行方式和计算方法,以促进计时收费在灌区的推广应用。【关键词】计时收费;应用;可持续发展

石津灌区的水源工程为位于滹沱河中上游的岗南和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灌溉工程始建于1942年,1949年建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发挥了显著的灌溉效益,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乃至济社经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位于中国河北省中南部,滹沱河与滏阳河之间的冀中平原。 石津灌区工程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对灌区投入大量资金,受益乡村、投入大量劳动力,灌区工程形成六级渠道网络,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当地的经济开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是,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村级用水,收费管理发生了根本变化,浇地成本越来越高,使渠水灌溉面积大量萎缩,严重制约灌区可持续发展。

结合实际情况,石津灌区大陆村管理处在收益村推广了“计时收费”的村级管理模式,渠水市场相对稳定,收到了“保稳、增效、节水、减负”的效果,这是大陆村管理处处近几年来保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计时收费”是一种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村级用水、收费的管理模式,值得在灌区推广应用。

1、“计时收费”基层用水收费模式的发展。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以后,村级用水、收费由全村统一核算,变为以农户为单位用水收费,大水漫灌,管理不到位,跑、冒、滴、漏,水资源浪费严重,亩次浇地成本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开始,赵平邱北村化小核算单位,采取了以原生产小队或渠系为单位,按用水时间、用水量进行结算,然后再以亩次向用水户征收税费。这是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村级用水收费模式。1985年以来,通过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化小核算单位,逐步形成以联户或单户为一用水单元,采用“计时收费”的村级用水,收费管理模式,通过我处的宣传、召开现场会、广播、抓试点等形式的推广,深入效益村召开座谈会,让用水户参与组织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既能增加用水、收费的透明度,又能能加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既能有效节制大水漫灌,又能有遏制水费乱搭车。

2、“计时收费”村级用水、收费模式的运作。

“计时收费”村级用水、收费模式是以联户或单户为一用水单元,根据斗口的日流量、综合水价加村级经费计算出每分钟应缴纳的水费,再乘以每个用水单元的用水时数,就是该单元用缴纳的水费,水量有变化,发分段计算。

其计算方法是:(应上缴国家水费+村级管理经费)×斗、毛渠口实际用日流量÷24÷60分=每分钟应缴纳的水费,然后乘以用水户用水时数就等于该用水户用缴纳的水费。以下举例说明:

例一:一干五分干二支渠收益范围内多采用联户用水,个别也有单户用水的,用水户自己清渠、护渠,不加村级经费,灌溉站直接与用水户结算水费。2010年赵中村村民冯京入灌溉麦田9.8亩,综合水价14205元立方米/日秒,第一水用日流量0.10立方米/日秒,用水时间4小时28分钟,每分钟0.99元,应缴纳水费256元,亩次成本27元;第二水用日流量0.09立方米/日秒,用水时间3小时50分钟,每分钟0.89元0.09,应缴纳205元亩次成本20.92元,每亩综合成本47.92元,(其计算公式为14205×0.09÷24÷60×230=205元÷9.8=20.92元)与机井浇地费用不相上下。(机井15元/亩×3水=45元)

例二:南梁村在一干五分干闫庄支、六支收益。2010年组织10人负责2条支渠的用水管理,渠道维修用工96个,开支4800元,用水13天,管理用工107个,日工资50元,用水管理费5350元,合计经费开支10150元,春灌实用斗口水量5.66个,每个水加征村级经费1795元,村按综合水价16000元与农户结算。如该村村民江彦晨用斗口日流量0.126立方米/日秒,用水时数150分钟,(应缴纳水费=16000元×0.126÷24÷60×150=210元)灌溉面积6.5亩,亩次成本32.3元。该村春灌效益面积1580亩,浇地面积2660亩,应上缴水费80400.03元,综合费用90550.3元,亩次成本34.05元,经调查亩次成本最高的户39元,最低的户31元。

3、多年来现有几种村级用水,收费管理模式的利弊与分析。

3.1、由村统一管水,统一核算、统一收费标准的村管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在灌区灌溉管理工作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农村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这种管水、收费模式和实际情况已不相适应,喝大锅水的现象严重存在,灌水定额难以有效控制,形成惡性循环,影响了农户用水的积极性。2010年我处村统计的几个村亩次标准:邸亮庄村53元,张庄村57元,讲理村60元,比南梁村村用“计时收费”的标准高出了36%- 44%。实行这种管理模式的村都是村班子比较强硬,要改起来很困难,但用水户负担重,容易使渠灌面积大量萎缩。如讲理村由5700多亩灌溉面积只剩下1000多亩地,东汪一村、西侯高村等部分村因此全部停灌。

3.2、承包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承包人与用水户讨价还价,田间工程无人维修,能用就行,浇近不浇远,水费征收保证率低,影响水费安全。如延白村2001年春灌的水费当年未能结清,因此造成大面积停灌,农渠工程废弃。此种管理模式说到底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不赚钱就不干,承包人更换频率高,个别村一年一换,有的村甚至一个灌季更换两次,严重影响和制约灌区长远、有效、可持续发展,所以这种管水收费模式也是不可取的。

3.3、“计时收费”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能增加用水、收费的透明度,能有效制止水费乱搭车,保证了水费征收安全。比如2008年5月17日下午,五分干收益的两个乡镇16个村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雹灾害,过雹面积15880亩,其中10540亩绝收,涉及二水斗口水量21.67立方米/秒,二水水费征收困难较大,但是受灾村基本都是采用“计时收费”的管理模式,每户负担水费一般在100- 200元左右,通过细致的工作,与6月24日前水费全部征清。这种管理模式,增加了用户的节水意识,降低较低成本,提高群众小麦浇二水的积极性。

4、对“计时收费”村级用水收费模式的几点意见。

4.1、采取这种管理模式应避免日流量过大,户与户更换频率高,有时出现空缺,造成水量浪费,用水单元采用联户的办法,以3- 5户、10- 20亩面积为宜,五分干二支受益村多采用其法,灌溉站与用水单元直接结算水费。

4.2、实行用水和协会管理形式。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作用,每村成立若干用水组,让用水户直接参与管理,加强水管单位与用水户的直接联系,推行“水量、水费、水价、地亩”四公开,增加透明度,减少收费的中间环节,防止水费被挪用,以保证足额按时收缴到位。

4.3、采取这种管理模式,个别农户可能会出现高地与洼地浇地成本差距较大的现象,管理中要注意做个别调整,缩小差距。

4.4、为避免日流量减小,延长轮灌周期,可采用农毛渠分水的办法,将水量测点由斗口推至到农(毛)渠口。

4.5、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要求流量相对平稳,田间工程相对完整,所以要求水管单位要加强用水管理,大力改善末级渠系的工程条件。

水资源短缺将成为灌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最大障碍之一。随着灌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口的逐步增长,水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地方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必须树立风险意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水定发展,以水定效益。推广“计时收费”的管理方法,是建立节水型灌区、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

吴君乐,男(1979- -),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及渠道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应用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