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纪实与评析

2014-11-05 07:34曹慧杨明德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小兴安岭景色自然段

曹慧 杨明德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

教材分析:

本课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我国东北部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文章语言生动、用词准确、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有限,准确地运用词语并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对这个阶段学生来说还是薄弱环节,所以此阶段对学生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尤为重要。

设计理念: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学习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段落,并抓住表现每个季节特点的关键词语进行学习,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体悟小兴安岭的富饶与四季美及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美,学习作者能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并运用相应词语准确表达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嫩、桦”等9个生字,会写“雾、舞”等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抽出、嫩绿”等10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记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4.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中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语、句子,替换作者措辞的精准,感悟作者对小兴安岭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内容

师:孩子们,你们去过小兴安岭吗?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小兴安岭游览一番。(板书课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你大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读文。)

师:谁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生说。)

(二)浏览课文,划分段落

师:课文是分成几个部分来介绍这些内容的呢?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分一分吧!

师:文章一共有几个部分?

生:文章共有三个部分。

(三)分段读文,略学1、2自然段

师:谁愿意用你响亮的声音将这三部分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兴安岭你感受到的特点是什么?你从哪里知道的?

1. 第一自然段

生:我觉得小兴安岭的最大特点就是树多,我从 “数不清”这个词知道树多。还有“几百里”、省略号都说明了树多。(板书:大树)

2.第二自然段

师:小兴安岭的树不仅多,还很美,哪里告诉我们树美了?

生:第二自然段。

师:这段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自由读一下本段(生读)。

(四)赏析春、夏段落

1.春天(第三自然段)

师:这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引出了很多的景色,刚才读课文的时候,你发现这些景色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呢?

生: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介绍的。

师:在这样的顺序里,排在第一位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并课件出示此段。)

师:在这些景物中,春天的树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在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

生:“抽出”用得好。

师:你能给“抽出”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生:长出、冒出、顶出、萌发出。

师:把“抽出”换成这些词,行吗?

生:不行。因为只有“抽出”最能体现春天树木的特点。

师:(课件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刚刚抽出的枝条,多鲜嫩呀!

师:在这段描写中,你还觉得哪个词、字或句子用得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淙淙”这个词用得好。因为这个词最能体现小溪哗啦啦的流水声。

生:我觉得“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低下头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这句话写得好。因为从这句中我看到了几只活泼、俏皮的小鹿。

师:(课件出示本句话)怎样读这句话,才能让我们觉得小鹿活泼、可爱呢?

生:声音响亮些,还要甜一点、美一点。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生活在这里的小鹿可真幸福呀!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练读。)

生:我觉得“涨”字用得好,说明水多。“漂”字也说明水多。

师:通过刚才找到的这些字、词、句,我们游览了春天。在游览的过程中,你都看到哪些景物了呢?

生: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

师:这些景物告诉我们春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

生: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

(师板书:春 生机勃勃。)

师:让我们看看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吧!(出示带有背景音乐的春天景色课件。)

(生配旁白朗读。)

2 .夏天

师:美丽的春天很快就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小兴安岭别具特色的夏天,请你到描写夏天的段落里找一找夏天都有哪些景物?

生:夏天有树木、山谷、雾、森林、阳光、草地、花朵。

师:有这么多的景物呀!你们回想一下,我们在游览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是抓住描写景物的什么来进行观赏的?

生:我们是抓住了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字、词、句来进行观赏的。endprint

师: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来游览夏天,你觉得哪个词或字、句子用得好呢?为什么?

生1: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用得好,说明树木茂盛。

生2:“封、挡、遮”用得好,这也说明夏天的树木茂盛。

生3:“浸”用得好,这个字说明雾很浓,就像把森林泡在了雾里一样。

生4:我觉得“千万缕利剑一样的金光”写得好。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把阳光比作千万缕利剑,说明树木茂盛,阳光不能大片地射进来,很形象。

生:我觉得“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这句写得好。这说明花的颜色很多,很美丽。

师:喜欢花的孩子来读一下这句话吧!

(指生读。)

师:你们的朗读就像花一样美。

师:通过对夏天的浏览,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季节?

生:夏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

(板书:夏 五彩缤纷。)

(秋冬略……)

(五)渗透写作知识

师:通过学习本课,我们这些从没去过小兴安岭的人,足不出户就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景,这是谁的功劳?

生:作者的功劳。

师:是呀,正是这位能够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准确的词语,来为我们介绍小兴安岭景色的作者的功劳。以后我们描写景物时,也要抓住景物特点去观察。

(六)朗读训练

师:课文学完了,谁愿意接替我这个导游,绘声绘色地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季节?

(生指名朗读。)

二、 总结、延伸

师:听了几位小导游的介绍,我觉得小兴安岭更美了。如果我们把小兴安岭比作一棵大树的话,春、夏、秋、冬就是这棵大树上的枝杈,而这四个季节所特有的美景,则是这棵大树上成千上万片的叶子。正是有了这些独具魅力的树叶,人们才会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师板书:宝库 花园)。要想使这美景长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要爱护花草树木。不乱砍滥伐。

三、 作业

1.浏览有关小兴安岭的网站。

2. 用描写四季景色变化的方法来写写自己的家乡。

课堂反思:

课堂伊始,我采用轻松、平等的谈话形式,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文本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课文时,我采用春天“领着学”、夏天“扶着学”、秋冬“放手学”的方法,再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训练与画面、声音的结合,让学生眼、耳、脑一起感受小兴安岭景色的美丽与物产的富饶。课堂上,在体会文中词语时,学生们说得很到位,这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另外,在训练朗读的时候,我着重孩子们的朗读训练,只是在此环节中,因为时间局促,个人内心有些急躁,导致对有一些孩子的朗读指导并不是特别到位。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注意这一点,并不断地自省、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评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脉络清晰。曹老师自然,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很好地把握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

一、以读为本,感受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曹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设计巧妙,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训练中,充分体会了小兴安岭的美丽。

二、品词析句,品味美

曹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字、词、句的训练,比如:在学习春天一段时,让学生给“抽出”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学生们想到了“长出、冒出、顶出、萌发出”。 但是都没有用“抽出”这个词最能体现春天树木的特点。学习夏天一段时曹老师抓住“封、挡、遮、浸”这几个字,让学生感受到了小兴安岭树木浓密的特点。学习秋冬两段时,采用的是“放”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词句来品味秋冬两季的美。

三、利用媒体,欣赏美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小兴安岭特有的美,曹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配以动听的音乐。学生们被课件中所展示的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带着美好的体验,孩子们热情地当起小导游,描述着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兴安岭景色自然段
《海那边的景色》
咦,春天!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秋天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美丽的秋天
秋天de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