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回顾与展望

2014-11-05 07:41何晓萍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哈尔滨市教研心理健康

何晓萍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学校、家庭、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0年来,哈尔滨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哈尔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中心工作,坚持规范、创新的原则,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及培训活动。历经10年研究和实践,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回顾

(一)不断探索,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框架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框架的基本结构包括三种教育方式和两条途径。三种教育方式是:1.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少数或个别学生的心理不适应和障碍问题进行咨询辅导;2.开设心理辅导课,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辅导;3.在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三种教育方式借助专门和非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进行,从而保证在学校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框架。

两条途径是:专业途径是由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在特定环境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咨询室工作和心理辅导课。非专业途径是:所有授课教师都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育契机,采用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依据这个操作框架,2002年起,哈尔滨市示范性高中、示范性初中和部分小学逐步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所有省示范性高中至少配备了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辅导)室;2005年秋,全市近80%中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各区县(市)均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中哈尔滨市香坊区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并集合专家与一线教师编写了一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丛书,配以教参,供教师上课使用。省示范高中还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课程表,由专职教师上课,并制订了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通过课堂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学生掌握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们还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论坛、竞赛等多种方式促进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二)由点带面,以36所市级教研基地为骨干,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哈尔滨市教育局制订了《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工作条例》。“市级实验学校”是市教育局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的重要依托和主要骨干,是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验基地、科研基地、培训基地,具有研究、实验、示范、咨询、辐射等多项功能。2005年11月,在哈市76中召开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上,对首批18所“哈尔滨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 进行了授牌。2007年5月第二批18所实验学校也进行了授牌。从而带动周边区、县(市)学校,特别是郊区农村学校对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立足实际,加强队伍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我市按照“师训先行,分层实施,区域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构建以学校领导为统领、专兼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为主力、所有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师资队伍模式。由市教育研究院和各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分级管理、分层培训,做到全体教师基本轮训一遍。

第一,领导培训,对全市中小学主管德育校长、区(县)教育局视导员德育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掌握工作策略,明确工作方法。第二,举办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和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初步形成市级心理健康教师骨干队伍,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和选拔了一批省、市级教育骨干和教学能手,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第三,在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中做好准备工作。第四,对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进行普遍轮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知识技能,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于班主任工作和班团队会活动中提供前提保证。第五,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使广大教职员工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方式方法,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近年来,我们先后选送了18名教研员参加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者培训,63人参加省级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86人参加省级优秀班主任培训,158名中小学班主任、118名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了市级岗位培训,近百人参加了国家、省教育行政及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每年暑假,市教育局对贫困地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免费培训。通过培训,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有更充分的认识,工作起来也更得心应手,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充分发挥教研的引领及科研的辐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我市成立了由专家学者、教研员和学校专职教师组成的教研指导组,定期深入中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指导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及广大教职工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矫正工作中的偏差。

我市还成立了“心育讲师团”,今年分别对我市10县(市)的农村中小学进行送教活动,受到各区县的高度赞赏。通过上心理辅导课、个体咨询、专题论坛等活动,让农村中小学校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十五期间”哈市中小学校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牵动,点上深化,面上推广,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有八十余所学校参加了教育部专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中小学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实施途径研究》;还有许多学校参加了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大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与模式实验研究》、重点课题《黑龙江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及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大课题《学校心理卫生与卫生保健实验》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广大教师思想认识,丰富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强了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同时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真正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endprint

我市各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立足于本地基层学校的实际,按照“科研先导、课题牵动;师训先行、立足校本;教研引领、点校示范;分层实施、区域推进”的原则,始终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为原则,以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为前提,以科研为先导,以活动和训练为载体,以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为主要形式,以家庭和社会共同支持为保障,重视环境建设和磨砺教育,积极构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目前,我市中小学校已有省级心理健康教研基地29所,省级教学能手28名,市级兼职教研员15名,市级心理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骨干教师23名。同时85%的学校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

二、当前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限制和不足,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须要进一步提高,心理教师待遇偏低,成就感和价值感偏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课时不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其有效解决也需要多方力量统筹协调,既要理念引领,更要行动落实。

(一)区域之间、学校来源与学校类型之间发展不平衡

各区(县)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设置与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情况、心理课程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校领导和班主任重视参与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情况、心理教师及校领导与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情况等多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而言,从区域来看,市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比较好,从学校来源来看,位于城市和县镇的学校的发展水平要好于农村学校。从学校类型来看,中学的发展要好于小学,高中的情况要好于初中。

(二)缺乏规范、统一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比较自发与随意

从积极的角度来讲,当前哈尔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从消极的角度来讲,当前哈尔滨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行其道、良莠不齐。各区域、各学校所使用的心理健康课教材五花八门,开课年级、课时,是作为必修课还是作为选修课开设,学校的心理教师配备比例,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情况,心理辅导教师常用的辅导策略等,均有所不同。很多学校做了大量探索,形成了一些很好的特色和典型经验。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做法。比如心理健康课的“活动化”倾向,把心理健康课完全变成了“活动”(游戏),对“活动”的导入、分享与总结十分欠缺,表面上学生参与性强,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但深层次的感悟、情感与认识上的升华被忽略;比如心理咨询的“治疗化”倾向。中小学生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是心理总体上健全正常,但暂时遇到了一些困惑的中小学生,是属于发展性的问题而非治疗性的问题,作为中小学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应当是心理咨询最基本的理念和策略,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无条件的尊重、接纳和信任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同感、倾听、澄清、对质等咨询技术。

这种自发性与随意性还体现在:一些学校的领导机构与制度保障有其名而无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课不足,经常被其他学科挤占时间;心理咨询室常常锁门,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少有问津,成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及装点学校门面的摆设。

(三)心理健康教师的地位和权利没有得到足够尊重

与其他学科相比,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易出成绩,其成效是长期的隐性的。常常有心理教师从事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工作不被计入工作量,得不到应得的报酬;目前哈尔滨市像其他许多省市一样,还没有确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系列制度,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教师,心理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往往处于劣势,晋升困难,迄今哈尔滨市心理学科高级教师只有6 位,当前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师一般属于教师编制,其岗位归属于教导处、政教处或团委,在学校里,心理教师常常身兼数职,常常成为学校的“勤杂工”或“救火队员”;由于心理学发展的迅速和心理学派的多元化,心理教师须要不断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训,但他们常常是自掏腰包;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较,心理教师的收入偏低,心理教师的流失率比较严重,心理教师的性别构成严重失衡。心理教师是可敬可爱的,但同时他们的处境又是尴尬的。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迫切须要解决,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应得到关注。

(四)心理健康教师的水平与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急剧发展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由于心理学基本知识与专业素养的欠缺以及由于心理学知识、技巧与现实问题的对接智慧不够,在面对鲜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心理教师常常会束手无策。这种工作上的挫败感令他们感觉沮丧。

三、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建议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作为根本理念和取向。应当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总结和交流近年来哈尔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展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及时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取得更大进步。

(一)成立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宏观协调和指导

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领导机构是哈尔滨市教育局德育处,德育处委托哈尔滨教育研究院负责心理教学研究与实验工作、心理专兼职教师的上岗培训。建议整合各方力量,成立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对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协调和指导,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管理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展现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风貌。

(二)制订刚性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评价中的权重endprint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的主要科目,不是中高考的科目。建立制订评估标准,出台一个规范体系,从各个维度上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明确专兼职心理教师的配备人数,出台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标准、基本要求等。要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规范化学校建设和示范性学校建设的办学标准,列入等级学校评估和教育强区(县)、强镇(村)的评估指标,加强对工作规范化的督导检查。

(三)增加经费投入,减小区域与学校之间的差距

经费投入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运行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缺少经费支持的情况下,环境建设、设备添置以及教师报酬、教师培训等都不可能改善,致使工作陷入困境,甚至停顿。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拨款,学校也应该有相当的额度保证,还可以积极争取企业及个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和捐赠。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财政投入要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学校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使得经济发达区域和经济相对落后区域的学校,城市中心区和县镇、农村学校,高中、完中和初中、小学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均衡、和谐的发展,使所有孩子都“同在蓝天下”接受到同样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和服务。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是要把好入口关,只有提高从业门槛才能保证和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可以通过引进高校心理或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方式来逐渐实现新老更替,对目前的专兼职教师进行考评认证,考核不合格者要退出心理教师岗位。

二是要加强培训。对于已经进入这支队伍的缺少心理学背景的教师,须要进行后续教育。对于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教师,同样须要进行后续教育。心理教师的继续教育是长期的而非一次性的,它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持:提供一个长期的心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平台和机制,可以是网络化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短期学习和培训;市、区县、学校三级培训的到位,完全由某一级来承担都不可能,要把高级层面的培养骨干、地区层面的活动扶持与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力结合起来。此外,校领导、班主任以及所有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也应加强。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境界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晴雨表。所有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能。

三是要保证和提高心理教师的待遇。要出台相关政策,对心理教师专职岗位的设置和职称评聘做出明确规定,为心理教师搭建晋职阶梯和发展平台。要把心理教师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工作计入其工作量,给予相应报酬。

(五)注重教研和科研,加强示范性指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其发展离不开教育科学的引领和支持。教研和科研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和科研活动的比例偏低。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研立项,积极引导学校心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和科研,形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和科研的良好机制和浓厚氛围。

十年磨一剑,让我们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脉搏,以高标准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师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让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前行!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尔滨市教研心理健康
哈尔滨市天丰工具研究所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