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华义勇军与新加坡保卫战

2014-11-06 03:35钟日兴宋少军
文史春秋 2014年9期
关键词:马来亚义勇军保卫战

钟日兴+宋少军

星华义勇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加坡保卫战中新加坡华侨响应志愿组建的一支华侨武装。星华义勇军在新加坡华侨抗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点燃了马来亚华侨抗日的星火,是日后马来亚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开端。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英国殖民当局重返马来亚(英属马来亚,当时包括英属马来亚联邦、马来属邦以及新加坡等海峡殖民地),同马来亚共产党的矛盾不断加深,新加坡华侨同马来亚英国殖民当局合作抗日的重要产物——星华义勇军,也因其中渗透着马共的重要影响,被置入历史的冷宫,这段波澜壮阔的新加坡华侨抗战史也由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日益模糊。

随着1989年马共同马来西亚、泰国三方签订“合艾和平协议”,马共随后自动解散,停止活动。自此以后,这段历史不再是禁忌,星华义勇军相关的一批材料得以公开整理出版,为我们了解这段新加坡华侨抗战历史真相提供了契机。

星华义勇军的组织创建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南太平洋战争并进攻马来亚。在日军凌厉攻势面前,驻防马来亚的英军兵败如山倒,翌年1月30日,英军炸毁新柔长堤,新加坡保卫战一触即发。在此危殆形势下,马来亚的英国殖民当局邀请华侨领袖陈嘉庚出面,邀请华侨共商保卫新加坡大计。在英国殖民当局再三要求下,1941年12月30日,陈嘉庚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召集各派人士举行华侨大会,商讨华侨协助英军守卫新加坡的各项事宜,会上通过决议成立“新加坡华侨抗敌后援会”,并组建星洲华侨抗敌动员总会,下设保卫团、劳工服务团、民众武装部(下辖星华义勇军)三大机构。民众武装部推举马来亚共产党党员林江石为主任,一名国民党党员黄志杰任副主任,英国军事当局委任新加坡原副警察总监达理上校为星华义勇军司令官(故星华义勇军在一些文献中也被称为“达理部队”)、有接受军校训练经历的星华日报报社编辑胡铁君为副司令。

在新加坡华侨大会上通过决议成立星华义勇军后,新加坡华侨团体即开始广泛宣传,积极号召华侨青年参战。各个抗日社团纷纷设立星华义勇军报名处,招募华侨青年入伍,马来亚共产党、中国国民党海外支部成员以及华侨各界青年报名踊跃,“总之,很多人报名就是了,大学生,老师、小贩、店员、司机、妇女会的领袖、工友、农民,各行各业都有。”在第二故乡危急之时,广大侨众真正实现了各阶层的大联合,“各政党、各阶层的份子那时我们不问信仰,只要他们具备抗日反侵略的热忱和勇气,就是合格的”在新加坡各界的广泛支持下,报名参军的华侨青年,“一星期间报名者已达三千之众,其后陆续报名者数达万名。”

1942年1月31日夜,英国方面召集义勇军领导人告知即将打响的新加坡防御战。1942年2月1日,日本开始大规模炮击新加坡,为登陆进攻新加坡做准备,形势日益严峻,林江石命令召集星华义勇军部队成员集结于司令部所在地南洋华侨师范学校。由于日军对新加坡频繁空袭,造成形势混乱,实际到达预定集结地的人数为1300多人,被编练成7个连,开始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星华义勇军“一律穿蓝色制服,右臂佩戴三角红色标志,头缠黄色布。”并随后领取了简陋的武器装备,“一千支十九世纪的旧式步枪和平均每人十五发的子弹。”至2月4日局势更趋紧张,接英军司令部命令,旋即结束训练,开赴前线。

星华义勇军的抗日战绩

在日机日夜空袭下,被围困的新加坡一片混乱,战前担任政府公职的白人职员纷纷撤离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的各个政府机构,很多处于瘫痪状态。事实上,华侨组织的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行使着战时临时政府的职能,总会下辖的保卫团除了象征性领取少量津贴外,几乎是义务性的负责维持新加坡的治安和基本的社会秩序,还担负着防空和救护日军空袭后的伤者,收殓死难者遗骸。星华义勇军集结成军后,也开始担负维持新加坡市区秩序的任务。2月3日,新加坡的主要粮仓之一——丹绒巴葛货仓在遭到日机的轰炸后中弹燃起大火,300多名义勇军战士在接到司令部的抢救命令之后,第一时间开赴现场,展开抢救物资,扑灭火灾的工作,不幸的是,“在抢救之际,敌机再来轰炸,躲避不及,造成义勇军三名战士牺牲,伤五六十人。”

1942年2月4日中午,受训仅3天的星华义勇军第一连开赴裕廊18碑前线,在随后的战斗中击沉日军登陆橡皮艇多艘,给敌予一定杀伤。2月5日,第二、第三、四连义勇军到林厝港、巴西班让及后港海滩布防,协助英军构筑反登陆障碍物。7日深夜,日军开始对义勇军阵地展开空袭炮击,投下照明弹,8日黎明,日军展开登陆,星华义勇军在“保卫星洲”的口号下,由林江石率领在司令部的剩余部队开往前线协助英军作战。义勇军同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各处激战持续到拂晓时分,相持之时,友军防线崩溃,为避免陷入敌军包围,义勇军不得不撤退,“由于后方一队印度军队向日军投降,以致后方阵地被包围,生存的义勇军只有突围而退。”8日深夜,义勇军奉命撤至裕廊律11条石布防,同印军和澳洲军成品字形布阵,义勇军突前,9日上午同日军恶战数小时,义勇军同澳洲军协同作战,奋勇杀敌,毙敌多人。不幸右翼印度军防线崩溃,澳洲军遭空袭亦损失惨重,防线难以坚守,被迫后撤。此后在与敌进行了几次小规模遭遇战后,义勇军裹挟在溃退的英军中,“13日,日军突破英军最后的防线,马来亚英军总司令白思礼认为大势已去,做出放弃新加坡的决定,匆忙开始撤退军政人员、爆炸油库,烧毁纸币,作好撤走的准备。”

在新加坡保卫战中,星华义勇军还在在新加坡裕廊前线、巴丝班让沿海防线、武吉智马沿海海岸等地,同日军展开过大规模的激战,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而星华义勇军队员亦有重大伤亡。然而驻防新加坡英军始终无法有效抵挡日军攻势,节节败退。英军总司令部见大势已去,决定部署投降。2月13日,星华义勇军司令官达理上校宣布星华义勇军解散:“当局已经决定,新加坡作战略的放弃,马来亚英军总司令部对你们的英勇寄无限希望,因此不愿你们做无谓牺牲。”2月15日,驻新加坡英军总司令白思礼中将亲自前往日军司令部向日军指挥官山下奉文驻地进行停战谈判,当日签署投降书,将新加坡的主权交给日本。自此新加坡保卫战以日军以获得全面胜利告终。

星华义勇军的历史地位

日军在完全占领马来亚半岛后,屯兵新加坡对面的柔佛新山,日本兵力沿着柔佛海峡北岸展开攻击线,对新加坡展开大规模炮击,频繁出动飞机轰炸新加坡市区。在占尽海空军优势以及士气高昂的日军围攻下,英军困守孤岛,内部军心涣散,外无强援。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注定会失败的保卫战。这使得星华义勇军的浴血奋战更显意义非凡,其英雄气概更显悲壮。

首先在当时新加坡防御形势危如累卵的情况下,华侨是冒着巨大的风险自愿参战的,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一直以来,很多史料都认为星华义勇军是在英国军事当局的要求下建立的,有英国人强拉炮灰之嫌,其实不然,星华义勇军是新加坡华侨自愿组建的。根据史料记载,1941年12月28日,新马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收到英国殖民当局提出对华人的三条件,“及昨闻总督决要余负责领导,余乃询贵公安局长以何项工作,据言三项,即组织各街义务警察及宣传队,并代政府雇劳动工人,余皆接受愿为效力。”并于12月30日召开了新加坡华侨大会,各界代表踊跃出席,陈嘉庚在会上通告了英国人提出的对华人的三项条件并同议会代表商量落实,“今日召集便是要讨论华侨协力之名义,其次则讨论承办三条件及如何进行诸工作。此三项若能办得完满,我华侨责任可以无愧。”

然而会上突发意外情况,“有一人名耶鲁者闽南人,前以共党案,被英政府拘禁二年余甫放。彼提出一议案,曰‘民众武装,余则阻止谓今日议案,只有上言所接受三条而已,其他非应讨论之问题,然甫放出之政治犯多到会并此外青年人亦多赞成耶鲁君提出之案。”陈嘉庚鉴于当时形势,对于华侨武装参战并不支持,“言民众武装我华侨素无此资格。若从兹训练义勇军,须四个月方毕,实属缓不济急。且政府如需要,应从英澳美招来,月余便到。如个人要参加游击队,则政府已成立机关,可以报名。”然而这一意见没有得到参会的少壮派青年代表接纳,考虑到民众抗敌情绪强烈,大会最终通过了组建星华义勇军的决议。陈嘉庚事后感叹,“彼等同仇敌忾诚属可嘉,而年少寡经验,不计在此岛屿殖民地,非我侨武力帮助可能有效,而参加此有损无益之工作也。”陈嘉庚不赞成组建星华义勇军,原因在于他料定英国殖民当局根本无意也无力保住新加坡,随时准备放下武器投降,“缘两三天来,见政府之举动,已知其无意死守新加坡,总督虽勉强解释,而不明言,然吾等已明白,确知其不久即将放弃矣。”英国殖民当局固然是对于武装华侨也有诸多顾虑的,然而当时危殆情势下,多一支可以调遣的部队也是求之不得的,“英国殖民当局纵然不相信人民,甚至害怕人民武装起来会反对他们,但迫于形势,不得不承认这支抗日武装力量。”既明了形势已不堪挽救,却让装备低劣,训练有限的星华义勇军去抵挡日军,使得陈嘉庚感到非常不满,“以此等乌合之众抗敌,当无效力,而英兵至少尚有五七万人,何须派此绝未训练之华人往前线。不但此一千人将就死地,敌人入境必因此多杀许多华侨。”新加坡沦陷后,正如陈嘉庚先生所预料的一样,华侨武装参战,遭到沦陷后日军秋后算账的清算。

由于新加坡保卫战中星华义勇军的顽强抵抗再加上此前新加坡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援,日本人占领新加坡后,随即展开了对星华义勇军的抓捕,“不久跟我从前线逃回来的几个朋友,其中两个被日军捉去,这一去就没有再回来过,他们没有在前线战死,却死在日本宪兵的监狱里。”具体负责星华义勇军招募训练的民众武装部主任马共党员林江石被捕后,“饱受40天的毒刑,始终不肯招供,不肯投降,最后给日军斩了手,挖了眼珠,呻吟了三天三夜才与世长辞。”此外,在新马各地的大检证中,日军对华侨报复性虐杀,残忍屠杀了数万无辜华侨。由此可见,星华义勇军慨然奔赴前线,支持英军抗战,华侨之牺牲不可不谓惨重。

其次,这支装备低劣、缺乏足够训练即仓促上阵的部队,确是这场失败的保卫战中,表现最为优异的部队之一。在这场溃败中,星华义勇军的战绩无以太多值得大书特书之处,然而其高昂的战斗精神却是得到公认的。而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正是这场保卫战中,近10万英军所或缺的。新加坡保卫战中,正是由于在新加坡西北部前线布防的澳洲军以及英印部队战斗意志消沉,抵抗不利甚至不战而逃,使得原本作为二线辅助部队的星华义勇军,变成了掩护慌不择路的英军溃逃的主力部队。不明就里的义勇军在前线浴血奋战,戮力同心保卫新加坡,“我们一个小队二十几人,打到最后,只剩下三个人逃回后方”当时义勇军接敌战况之惨烈可见一斑。义勇军的顽强战斗也得到了英国殖民当局的钦佩,这支队伍名义上的司令官达理上校在解散义勇军的最后训话时,不无动情地说到,“义勇军组织得太迟了,若提前两三个月开始受训,发给精锐的武器,相信能抵挡得住敌人的前进。”战后重返新加坡的英国殖民当局对义勇军的抗战表现也不吝赞赏,负责英属马来亚地区华侨事务的行政长官白克登赞道,“虽处此不利之环境中,而队员仍能英勇应战,前赴后继壮烈牺牲,全军上下莫不本其为争取自由正义而战之精神,以歼灭此有史以来最残暴之猷敌,其丰功伟绩,垂诸千古。”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支部队点燃了新马华侨武装抗日斗争的星火,成为马来亚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开端。1942年12月18日,马共同英国殖民当局签订了合作抗日的协定,其中就包括协助马共训练军事干部,到敌后发动游击战争配合英军抗日。据此成立了101特别训练学校(101Special Training School)由英国军事当局派遣教官对马共选派的人员进行短期军事训练,然而局势紧迫下受训人数非常有限,仅有165人。而另一方面,大量在新加坡获释的马共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了星华义勇军,“1941年12月30日,一支以共产党为骨干,华人为主体,各阶层群众参加的抗日义勇军开始筹组,得到各阶层各民族群众的热烈响应,许多曾以‘共产党案被英国殖民当局拘禁的人,一经释放就积极参加抗日义勇军。”星华义勇军解散后,很多队员逃出新加坡,潜入马来亚的丛林,参加了马共领导的3年零8个月的马来亚敌后抗日游击战,“星华义勇军解散后,队员理解向柔佛州转移……共产党主要干部如罗须磨、刘文、刘尧等成功渡过柔佛海峡,加入人民抗日军。”因此就不难理解来自这两方面的人员构成了日后马来亚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基干力量。敌后抗日抵抗力量在马来亚共产党的领导下,组建了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对日本占领军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争。在同日军的作战中,给敌予重大打击,“进行了340多次战斗,毙伤敌人5500多人,牵制数万日军,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星华义勇军

抗日永铭史册

新加坡保卫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在这场保卫战中,华侨英勇的抗战历史不应该被湮没。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保卫战中,广大华侨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站在了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的前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写下了华侨在侨居地反抗强暴不朽的不朽篇章。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支英雄的部队却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备受冷落。英国殖民当局在号召华侨保卫新加坡之时,曾公开承诺给予星华义勇军等同于英印军的待遇。1946年,由原义勇军成员组成的星华义勇军联谊会据此曾向英当局提出了四点请求:“一、指定在星加坡裕廊律一个交通中心地方,给我们建立阵亡烈士纪念碑。二、抚恤阵亡及殉难烈士家属。三、救济失业同志。四、给我们择业优先权。”这些合理的要求最后却不了了之,甚至由于其中有马来亚共产党的身影,被英国殖民当局忌惮,义勇军队员不被表彰,反被歧视对待,受到不公正待遇“据知,光复后,参加过义勇军的人士不但没有得到任何优待,反而被认为是亲共分子而被排挤。”星华义勇军的抗战事迹也由此渐渐淡出新加坡大众的视野,“这几十年来,好像很少人还记得有星华义勇军这么一个部队,这点有时令我觉得很痛心。”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很多新马当地的报纸和媒体开始报道星华义勇军当年的抗战事迹,在新加坡学界,越来越多的学人以及关心这段历史的普通大众开始呼吁新加坡政府为星华义勇军树立纪念碑。最近的2014年2月份,新加坡二战历史研究会会长郭文龙在出席新加坡沦陷72周年纪念日的相关纪念活动时,再次呼吁建立星华义勇军纪念碑,并一直以来坚持主张将星华义勇军抗战历史作为爱国主义题材写入教科书,成为新加坡历史的一部分。

我们殷切期盼,在不久的将来,星华义勇军光辉的抗战功绩,能够真实地载入新加坡华侨抗战史册,获得它应有的迟到的荣光,以告慰那些在这场保卫战中,为新加坡英勇奋战,付出牺牲乃至献出生命的星华义勇军战士。文

猜你喜欢
马来亚义勇军保卫战
抗日义勇军英雄
——李海青
棘龙形象保卫战
基督新教在英属马来亚的传播及特点
打赢蓝天保卫战
地球保卫战(4)
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朝鲜义勇军
粤东抗日义勇军血战南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