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Cr-1Mo-V钢制承压设备按ASME案例2605-1的蠕变-疲劳设计方法

2014-11-12 08:56章骁程关凯书王志文张恩勇
压力容器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核塑性寿命

章骁程,关凯书,王志文,张恩勇

(华东理工大学承压系统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7)

0 引言

2.25 Cr-1Mo-V钢在高温高压的临氢环境中具有优良的抗高温蠕变、回火脆化、氢腐蚀和氢脆的性能[1],因此广泛地用于制造炼油加氢工艺中的设备。随着炼油技术的快速发展,某些工艺要求设备能够在蠕变温度范围内承受交变载荷。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蠕变损伤会与疲劳损伤相互叠加进而产生蠕变-疲劳交互作用[2],使设备的疲劳寿命大大缩短。目前,国内外相关规范中对纯蠕变或者纯疲劳失效的预防措施都比较完善(见表1),但蠕变-疲劳方面仍是空白。虽然核电规范[3-5]中已有相应的设计方法,但是由于体系不同,难以直接将其用于石化行业的压力容器设计。鉴于以上种种原因,ASME于2010年1月修订了规范案例 2605-1[6],它在 ASME Ⅷ-2[7]的基础上将2.25Cr-1Mo-V钢的疲劳设计温度由371℃扩展至454℃。该案例使用Omega蠕变损伤模型[8]对塑性垮塌、蠕变、蠕变棘轮和蠕变-疲劳交互作用这四种失效模式加以预防。已有文献对该案例做了一些简要的介绍[9],文中主要通过一个计算实例来进一步阐述其思路和设计方法,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延长设备蠕变-疲劳寿命的措施。

表1 我国与ASME标准蠕变和疲劳失效准则

1 设计实例

1.1 设计参数

文中以炼油加氢工艺中某设备的一个接管为例,按照案例2605-1进行蠕变-疲劳寿命的校核计算。接管的几何尺寸见图1。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为 SA-336 F22V(2.25Cr-1Mo-V)锻件,假设设计寿命为17.6万h(20年),工作温度为440℃,工作压力在1.6~18 MPa之间循环,共循环2434次。按案例2605-1校核计算的流程见图2。

图1 气体出入口接管尺寸

1.2 静载下的强度校核

按照ASMEⅧ-2对接管和封头进行18 MPa(440℃)下的强度校核。使用ANSYS商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单元为 Plane 183(轴对称),E=183000 MPa,μ =0.3。应力评定结果(见图3、表2)表明,该结构的强度符合分析设计的要求。

图2 校核计算流程图

图3 等效应力云图和应力评定路径

表2 应力评定结果

1.3 安定性校核

目的是确保在有蠕变作用的情况下,在设计疲劳循环次数内,结构任何位置的塑性变形不会无限扩展,即经历的若干个疲劳循环周期以后塑性变形的区域就趋于稳定,避免发生塑性垮塌和蠕变棘轮效应。

按照案例2605-1(d)(1)(a)对载荷—时间曲线进行保守化处理,作为安定性校核的载荷边界条件。处理方法为:共计入3次加载-卸载循环,在每次加载和卸载之间插入2万h的保载时间(见图4),以充分体现蠕变松弛的作用。数值计算中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E=183000 MPa,ReL=305 MPa),蠕变损伤模型按照案例中式(2)~(13),用Fortran语言将其写成子程序的形式,并在 ANSYS 中使用 TB,CREEP,,,,100 命令激活[13]。

图4 保守化处理以后的载荷曲线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第1次加载后接管根部的内表面发生了塑性变形(图5中点1),应当对此处进行安定性校核。按照案例2605-1(d)(1)(a)的要求:在经历3次载荷循环之后,第3次载荷循环的加载和卸载阶段都必须是完全线弹性的,也就是要求在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屈服和反向屈服。计算结果表明,除了在第1次加载时发生少量的塑性变形(图6中的放大区域)以外,其他两次循环的加载和卸载都是弹性的,且应变的最大值为0.18%,符合案例中表2对总应变不超过5%的限制,因此安定性校核通过。

图5 第1次加载后的塑性应变云图

图6 3次载荷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

从点1处的等效应力—时间曲线(见图7)上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在每经历一次卸载和加载以后,等效应力都能回到卸载之前的大小,说明在加载和卸载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塑性变形,应力没有重新分布。

图7 点1处等效应力—时间曲线

1.4 稳态蠕变寿命计算

目的是得到结构的稳态蠕变寿命,并按此寿命从图8中选取相应的疲劳设计曲线,从而得到结构允许的最大疲劳循环次数。

图8 案例2605-1中的疲劳设计曲线

按最恶劣的工况组合(18 MPa,440℃)进行100万h时的稳态蠕变寿命计算,有限元参数与1.3节相同。实际计算到33万h,蠕变损伤的最大值已经达到0.95(见图9)。按照案例2605-1(d)(4)中的要求,取此刻对应的时间作为该结构的蠕变寿命。

图9 蠕变33万h后的损伤云图

从图10~12中可以看出,在经历了33万h的蠕变以后,接管根部的应力集中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最大值由308 MPa降至229.9 MPa),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尽管如此,从图13可以看出,虽然等效应力的最大值始终出现在点1处,但是蠕变损伤主要集中在点2附近,在点1处仅不到0.1,其原因将在第2节进行讨论。

图10 蠕变0 h后的等效应力云图

图11 蠕变33万h后的等效应力云图

图12 不同位置的等效应力—时间曲线

图13 不同点的蠕变损伤—时间曲线

1.5 蠕变-疲劳寿命计算

目的是用包含蠕变损伤的疲劳设计曲线算出蠕变-疲劳损伤寿命,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现将案例2605-1中用于计算蠕变-疲劳寿命的式(14)和(15)[6]列出如下:

式中 Lcwf——蠕变-疲劳寿命

Lcaf——纯蠕变寿命

βcf——蠕变损伤因子,βcf=2

Δεpeq——等效塑性应变幅

N——允许的循环次数

重新对结构进行一次弹性加载与卸载分析(计算参数同1.2节),得到点1处的应力幅Sa=160 MPa。从图8中蠕变寿命为30万h的疲劳设计曲线上查得应力幅Sa为160 MPa时对应的许用疲劳循环次数N(Sa)为3023次。从案例2605-1中的表4查得应力幅Sa为160 MPa时对应的等效应变幅 εpeq为0。由于等效应变幅 εpeq为0,蠕变-疲劳寿命与纯蠕变寿命相等,用式(2)计算得到蠕变-疲劳寿命Lcwf为30万h。将校核计算结果汇总至表3,结果表明结构的蠕变-疲劳寿命符合案例2605-1的要求。

将其代入图13中蠕变寿命为30万h的疲劳设计曲线,得到许用疲劳循环次数N(Sa)=3023次,将Sa代入案例中的表4等到等效应变幅εpeq=0。再将Δεpeq代入式(2),最终得到蠕变-疲劳寿命Lcwf=30万h。比较计算结果:Lcwf=30>17.6,N(Sa)=3023 >2434,结构的蠕变-疲劳寿命校核通过。

表3 设计要求和案例2605-1校核结果对比

2 讨论

2.1 对案例2605-1中的疲劳设计曲线的理解

对图8中蠕变-疲劳设计曲线的理解应当与ASMEⅧ-2中的疲劳设计曲线类似,唯一的区别是选用疲劳设计曲线时应当对应计算的稳态蠕变寿命。从图8中还可以发现蠕变寿命越短的疲劳设计曲线越靠下的规律。这是因为蠕变寿命短的结构在相同的疲劳循环次数下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程度更强。而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机理是极其复杂的,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14]。所以在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程度较强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应力幅(曲线下移),可以减轻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程度,使结构偏于安全。

2.2 蠕变-疲劳设计应当重点关注的部位

从图10,11中可以看出,自始至终应力的最大位置在点1处,而蠕变损伤的最大位置在点2处,两者并不重合。蠕变疲劳设计应当关注点2,这是因为蠕变是一个产生塑性应变能的过程,当塑性应变能聚集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产生裂纹。塑性应变能的聚集能力可以用应力三轴度系数(静水压力/等效应力)来表征[15],该值越大,塑性应变能越容易聚集。分析图14,15发现,整个蠕变过程中应力三轴度系数的最大值始终在点2处,故此处最危险。

2.3 提高结构的蠕变-疲劳寿命

一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提高结构的稳态蠕变寿命,适当地加固应力三轴度比较大的部位(如大直径接管的根部、非径向接管的根部、平封头与筒体的连接处等),可以显著地提高结构的蠕变寿命,例如:将本例中接管根部圆角的半径由32 mm增加至40 mm,结构的稳态蠕变寿命可从33万h增加至65万h;另一方面,从式(1)可以看出,减小等效塑性应变幅Δεpeq,也可以削弱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程度,所以,应当尽可能地避免结构中产生超过屈服强度的应力集中。

图14 原始状态的应力三轴度系数

图15 33万h的应力三轴度系数

3 结语

文中介绍了按ASME案例2605-1的蠕变-疲劳设计方法,该方法保守地考虑了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影响。对于蠕变设计,文中指出应重点关注应力三轴度系数集中的部位。虽然现行的压力容器规范都考虑到了蠕变失效,但是并没有针对蠕变失效的部位进行详细地分析,而是依靠基于使用经验的蠕变安全系数。从文中的分析结果来看,这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偏于冒进。因此笔者建议,在对一些高温设备进行分析设计时,在关注应力集中部位的基础上更要关注应力三轴度系数集中的部位,并在结构上予以加强,可以有效地防止蠕变失效。

[1]SUSUMU T.Applications of Code Case 2605 for Fatigue Evaluation of Vessels Made in 2.25Cr-1Mo-0.25V Steels Slightly into Creep Range[C]//PVP Conference.Washington:ASME,2010.

[2]ASME.ASME-MPC Symposium on Creep-Fatigue Interaction[M].New York:ASME,1976.

[3]ASME Ⅲ-1 2010,ASME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ode SectionⅢ Division 1 Subsection NH[S].

[4]RCC-MR 2007,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ules for Mechanical Components of FBR Nuclear Islands and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S].

[5]R5 2003,Assessment Procedure for the High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Structures[S].

[6]Code Case 2605-1 2010,ASME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ode Case 2605-1[S].

[7]ASME Ⅷ-2 2010,ASME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ode Section Ⅷ Division 2[S].

[8]MARTIN P.Development of the MPC Omega Method for Life Assessment in the Creep Range[J].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 Technology,1995,117:95-103.

[9]章骁程,关凯书.ASME规范案例2605-1在承压设备高温疲劳寿命设计方面的应用[C]//第八届全国压力容器设计学术会议.江苏:张家港,2012:17-22.

[10]GB 150—2011,压力容器[S].

[11]JB 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年确认)[S].

[12]ASME Ⅷ-1 2010,ASME Boiler and Pressure Vessel Code Section Ⅷ Division 1[S].

[13]ANSYS,ANSYS 14.0 Help[M].USA:ANSYS Inc.

[14]MAO H,MAHADEVAN S.Creep Fatigue Reliability of High Temperature Materials[C]//8th ASCE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Probabilistic Mechanics and Structural Reliability.Notre Dame:PMC 2000.

[15]HENRY B S,LUXMOORE A R.The Stress Triaxiality Constraint and the Q-vatue as a Ductile Fracture Parameter[J].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1997,57(4):375-390.

猜你喜欢
校核塑性寿命
发电机进相试验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配合关系的校核
基于应变梯度的微尺度金属塑性行为研究
浅谈“塑性力学”教学中的Lode应力参数拓展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硬脆材料的塑性域加工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通行费校核分析方法探究
铍材料塑性域加工可行性研究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收费站位置自动识别与校核
FPSO火炬塔海运绑扎方案及强度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