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教学交往情况调查研究

2014-11-12 00:06南腊梅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总数师生同学

南腊梅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课堂教学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活动,它是指在课堂教学情景中师生、生生以教学内容为媒介,相互交流信息、感情和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首先,课堂教学交往是特指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人际交往;其次,师生是课堂教学交往的主体;再次,课堂教学交往是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于课堂教学交往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早已有过论述,“社会生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而且一切沟通(因而也就是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性。当一个沟通的接受者,就获得扩大的和改变的经验。一个人分享别人所想到的和所感到的东西,他自己的态度也就或多或少有所改变”[1](P.10)。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那么,课堂教学交往的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兰州市城区的一所完全中学,为调查课堂教学交往情况综合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认识与重视情况、课堂教学交往的对象选择、课堂教学交往的时间构成、课堂教学交往的方式。对于以上问题除了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外,还使用自编的“课堂教学交往时间构成表”和“课堂教学交往行为记录表”进行观察记录。

1.问卷调查的情况

此次调查在初二、高一两个年级随机发放学生问卷,主要在高一发放,共发放学生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回收有效率为91%。在初二、高一、高二和高三个年级发放教师问卷,共发放教师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回收有效率约为86%。

所调查学生中男生76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6.3%,女生88人,占总数的56.7%;年龄主要在15岁和16岁,其中调查学生年龄在15岁的有69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2.1%,在16岁的有74人,占总数的45.1%,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年级主要以高一为主,有152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92.7%。

所调查教师30人,其中男教师17人,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56.7%,女教师13人,占总数的43.3%;所调查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之间,有20人,占总数的66.7%,教师结构趋于年轻化;教龄主要在1—5年之间,有11人,占总数的36.7%,其次是教龄在6—10年和20年以上,各有6人,共占总数的40%,教师以熟手型教师居多,这与高中教学的高要求有关;学历以本科为主,有28人,占总数的93.3%;任教年级集中在高一、高二,分别有15人和12人,共占总数的90%;任教科目以语文和数学居多,分别有8人和7人,共占调查教师总数的一半。

2.课堂观察记录和访谈的基本情况

课堂观察记录共14节课,其中涉及初高中各科课程,访谈教师和学生也遍布初高中各年级,以便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与调查问卷所得结果进行相互验证,以求调查结果尽量真实地反应中学课堂教学交往的基本情况。

二、课堂教学交往情况的现实呈现

对于课堂教学交往的现实情况,主要从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记录做以阐述,再结合访谈资料进行充实。

1.师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认识与重视情况

(1)学生对课堂教学交往的认识情况

当学生被问到“在课堂上是否喜欢与老师、同学交往”从回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还是喜欢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其中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分别有16人和81人,共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59.1%,选择不喜欢的仅有6人,占总数的3.7%。在课堂上,学生更喜欢与同学交往,有116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0.7%,同龄人有更多的共同点,也少了很多的隔膜,则更容易交往。

虽然大部分学生喜欢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但是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交往的机会并不太多,选择与老师、同学交往机会不多和没有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77.5%、60.3%,而选择与老师、同学交往机会非常多和多的学生则分别占总数的22.6%、39.6%,由此看出,课堂教学交往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则被忽视。

(2)教师对课堂教学交往的认识与重视情况

对于教师来说,认为课堂教学交往是师生交往的仅有1人,而认为课堂教学交往包括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有29人,占调查教师总数的96.7%。当教师被问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时,几乎100%的教师肯定了教学交往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已经认识到课堂教学交往的重要作用,教师认为给学生与老师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多,选择非常多和多的教师共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83.4%,给学生与同学交往机会不太多的教师占总数的60.0%,这与一些教师认为同学之间的交往是浪费时间的观念有关。而这一结果与学生的看法却有点出入,可以说是相反的,学生认为老师给他们与老师、同学交往的机会不多,并且他们与同学交往的机会则比与老师交往的机会稍微多些,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老师传达出了一些不真实的信息。

(3)师生参与课堂教学交往的主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参与课堂教学交往的主动性普遍不高。学生有时和偶尔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3.2%、76.2%,而学生经常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0.4%、20.7%,这明显低于有时和偶尔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的百分数。

同样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动性也不高,教师经常主动参与学生讨论的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33.3%,而大部分老师只是有时会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占被调查教师的66.7%。

2.课堂教学交往的对象选择

对于这一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交往情况调查问卷的学生问卷中设计的问题是:①在课堂上,你喜欢和哪些科目的老师交往?为什么?(开放题)②在课堂上,你喜欢与哪些同学交往?选项有以下4个:A.学习好;B.学习中等;C.学习差;D.其他______。在教师问卷中设计的问题是:①您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往主要是?选项有:A.与单个学生;B.与全班学生;C.与小组学生;D.其他_____。②在课堂上,您倾向于和哪些学生交往?选项有:A.学习好的学生;B.学习中等的学生;C.学习差的学生;D.其他______。③在课堂上,您一般如何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选项有:A.举手的学生;B.不注意听讲的学生;C.随机叫;D.其他____。④在课堂上,与您交往较多的学生是?选项有:A.坐在前面的;B.坐在中间的;C.坐在后面的;D.其他_____。

(1)学生对交往对象的选择情况

学生喜欢的老师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历史老师等各科老师,有的学生各科老师都喜欢,有的则喜欢其中两科或三科老师,喜欢的理由主要有:老师有趣、幽默、思维活跃、知识渊博,老师比较和蔼可亲,容易和学生交往,打成一片等。学生自己喜欢这个科目,觉得学起来很有趣,当然就喜欢和这个科目的老师交往了。与老师交往本身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交往对自身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交往很有必要,并能从中体会到交往的快乐。其中教师自身的魅力对学生是否喜欢与其交往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课堂上,学生更喜欢与学习好的同学交往,认为其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取得进步。另外有65名同学自己写出了喜欢交往的同学的类型,比如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附近的同学、同桌等。在课堂观察中,学生偏向交往的同学也主要是同桌或者座位附近的同学,这体现了交往关系中相邻位置上的优势。

2.教师对交往对象的选择情况

教师交往的对象主要是全班学生,这与课堂观察的记录结果是相符合的。而教师更喜欢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交往,这与教学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大多数学生有关。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教师一般是随机叫,没有什么固定的类型。

在选择交往学生的方位上,教师则较多的选择坐在中间的学生。有少部分教师则随机选择学生,表示与座位无关。

3.课堂教学交往的时间构成

课堂教学交往的时间构成可以由表1清晰地反映出来。本研究将课堂教学交往的时间分为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和无交往(师生、生生之间未产生互动、交往的情况)三部分,其中合计的百分数是合计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百分数,而每一部分里的小部分的百分数是该小部分占这一部分合计时间的百分数。其中师生交往包括师个交往——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师组交往——教师和学生小组之间的交往以及师班交往——教师和全班学生之间的交往。生生交往包括个个交往——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组间交往——学生小组之间的交往以及个班交往——学生个体和全班学生之间的交往。

表1 课堂教学交往时间构成记录表

从表1可以看出,师生交往的时间远远多于生生交往的时间,基本上达到生生交往时间的4倍,生生交往时间普遍较短。在所观察的14节课中,师生交往的时间基本都在32分钟以上,而课堂总时间是40分钟,它占课堂总时间的80%以上,只有一节英语课师生交往时间为28.5分钟,这也占课堂总时间的71%。而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则主要以师班交往的时间最多,其中九节课的师班交往基本长达30分钟以上,占师生交往总时间的80%以上,而师班交往时间最短的也有18分钟,占师生交往总时间的53%。再其次是师个交往的时间,但是相对师班交往的时间来说,已经非常少了,14节课中有11节课师个交往的时间占师生交往总时间不足20%,师个交往时间最多的一节课也只占师生交往总时间的48%。师组之间的交往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一节课有2分钟时间存在师组交往。

在40分钟的课堂上,生生交往基本上在7分钟以下,占课堂总时间的20%以下,其中有一节课生生交往时间达到11.5分钟,但也只占课堂总时间的29%。在这仅有的几分钟生生交往的时间里,主要是个个交往,14节课中有八节课个个交往的时间达到生生交往总时间的50%以上,有五节课个个交往的时间占生生交往总时间的100%。而组间交往几乎很少,14节课中只有两节课有组间交往。个班交往也较少,但比组间交往的时间多些,在七节有个班交往的课堂中,有四节课个班交往的时间达到生生交往总时间的50%以上,然而个班交往时间最长的也只有4.5分钟。

在所观察的14节课中,无交往时间也是比较少的,课堂时间安排还是比较紧凑的,师生基本上忙于知识的共同探讨,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14节课中有无交往的情况的有六节课,而其中就有三节课的无交往时间为1分钟,可以忽略不计,而最长的无交往时间只有4分钟,占课堂总时间的10%,这节课老师讲完考试卷后,让学生自己改正错误的地方。

4.课堂教学交往的方式

本研究将课堂教学交往的方式分为语言、非语言两种,对于课堂教学交往过程中既有语言交往,又有非语言交往的情况,看哪种方式为主要的交往方式,从而确定此时的交往为何种方式的交往。

学生与老师交往的主要方式有语言、非语言两种方式,选择这两种方式的学生基本不差上下,各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4.5%、44.3%。学生与同学交往的方式则主要是语言,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3.2%。并且学生认为效果最好的交往方式是语言,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73.2%。这足以反映出语言在教学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但现实情况却是教师给予学生交往的机会较少,以至于学生和老师用语言交往的机会有限,而只能以表情、眼神、动作等非语言方式交往。

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方式不拘泥于一种,各种方式并用,但相比来说,教师还是倾向于用语言和学生交往。同样,教师和学生一样,都认为语言是沟通效果最好的教学交往方式,占被调查教师的53.3%。

总体来说,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教学交往的作用是持肯定观点的,学生认为与老师交往对自己帮助非常大和大的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67.1%,学生认为与同学交往对自己帮助非常大和大的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61.6%,相对来说,学生认为与老师交往对自己帮助更大,这与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等有很大关系。而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交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和大的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93.3%。

体育与健康是帮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程,同时是大大增强学生的体育基础素养的关键。不过在如今的初中体育课程中,存在很多的学生无法积极参加体育学习的情况。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重新建立锻炼意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的积极性,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最大化,我们需要积极组织和应用适当的体育与健康活动,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而努力。所以,本文根据现行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提出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若干策略。

三、问题与分析

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的结果中,也出现了课堂教学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共性的问题。

1.师生交往几乎占领了整个课堂

在调查、观察和访谈中了解到,师生交往是课堂教学中的主流,生生交往很少,以致被忽略。而其中以师班交往为主要的类型,师个交往、师组交往也很少。教师给予学生交往的机会也很少。学生们已经发出呼唤交往的声音,“希望老师讲课能生动些,让我们交流时间长些”,“希望以后在上课时可以多给点讨论与交流的时间”,“请多提供给大家一些有话可谈的话题,上课时,多给大家一些畅所欲言的机会,然后给大家一些点评”,“请尽可能多得给我们交流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交往中,以师生交往为主,尤其以师班交往为主的现状主要是受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的影响,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班级人数、教学任务等等的限制,造成师生虽然认识到教学交往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却很少,也很难落实。长此以往,师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改变也需要花大力气。有时即使教师给予学生交往的机会,而部分学生则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利用,甚至做一些与交流内容无关的事情,交往的效率大打折扣。当然这其中的问题则主要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相信学生,让他们放开与师生进行交往。有些教师对学生不信任,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交往是浪费时间,学生所知道的很少,又没有什么准备,这不是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吗?”这种担心也不无道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克服一些困难,让师生、生生多些交往的机会,师生共同发挥主动性,让课堂教学交往真正发挥它的有效作用。

2.交往对象个别化

据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和学习好的同学交往,更愿意与自己周围的同学交往。当然学习好的同学应该对与之交往的同学学习上的帮助较大,但人需要全面发展,应与所有同学交往,从他人身上取长以补己之短,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与离自己较远的同学交往反而能得到更大地提高,都是同一班集体的,应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而教师则倾向于和学习中等的学生交往,与坐在教室中间的学生交往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大多数同学,但也应照顾到少数同学的需要。在访谈中,有学生则有“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能多叫后面的同学”渴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积极上进的心,都有与人交往的愿望,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学生平等待人习惯的养成,要靠教师做出表率,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独特的生命体。

3.交往方式较单一

在调查和课堂观察中,师生、生生主要的交往方式是语言,非语言方式则被忽视。当然,语言具有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与功能,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非语言交往方式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不至于让人觉得课堂死气沉沉,它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感觉到教师在关照他们,它可辅助语言更好的发挥作用等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交往中,应根据需要恰当地使用语言和非语言交往方式,多种方式互补使用,以促进课堂教学交往作用的最大发挥。

4.精神和情感交往较缺乏

在课堂教学交往中,主要是师生之间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机械交往,而师生、生生之间真正的精神和情感交往却很少。课堂教学交往因此远离师生的生活世界,缺少了应有的活力,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很难想象那是鲜活的生命所应该有的景象。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和场所,教师的教学生活、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多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交往应贴近师生的生活世界,让师生在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的同时,体验到生活的快乐。虽然中学,尤其是高考的应试压力很大,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精神和情感的交往,反而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的获得与理解。

四、对策与建议

对于课堂教学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提出以下几点促进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的对策与建议。

1.促进师生主体间的民主、平等交往

师生交往所使用的语言应满足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这些相应的有效性要求,从而为共享知识,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打好基础。师生在对话过程中,双方均应态度诚恳、真实,所说的观念和想法均应是发自内心的,彼此之间用心在交流。遇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消除话语霸权,不依靠权威或其他扭曲的手段去令学生接受自己的见解,而是师生双方用论证支持着自己的观点,通过反复讨论达成共识。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交往中有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交往素养的提升可以促进教学交往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我交往反思,不断地对自身的交往方式、状态、结果等进行审视和合理性分析,并在此过程中对课堂教学交往行为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以提升自身的交往素养。教师还应给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小组之间更多的交往机会,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去利用好这些机会。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交往中锻炼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这样,课堂教学交往才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从而实现真正有效的交往。

2.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课堂精神环境”,处于共同体中的个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关系,成员有共同的情感取向和行为标准,并且互相关心。课堂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教师、专家、教辅人员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之间通过共同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通过互相交流、对话、共享各种学习资源、互相协作、彼此欣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课堂学习共同体使师生产生是一体的感觉,共同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发展的任务而学习、生活,将课堂构建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会更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交往的进行。

3.创建人性化的言谈环境

这种人性化的言谈环境是让所有处于其中的人,自由地进入讨论自己面对问题的言谈之中,从而通过商谈、对话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就是说,通过对话形成共识是问题的关键。在对话中,除了充分的论证之外,没有任何强迫;除了平等地探讨真理之外,一切其他的思想动机都将受到排除。通过平等、自由的论辩,每个人的观点和意见,都可以在解释中得到重新的认识,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才能走向和谐。

课堂教学交往的言谈环境应走出狭隘的“认知主义”框框,实现认知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这意味着不仅仅是那些传输知识的概念语言、逻辑语言和科学语言受到重视。而且,那些有助于建立主体间平等关系的语言、有助于交往主体传情达意的语言、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理解和信赖的语言也同样受到重视,从而使知识信息与情感、意志等非认知成分共同融入课堂教学交往中,达到知情交融的境界。此外,还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师生、生生充分交往和有利于活跃交往气氛的课堂空间布局结构。在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秧田型”外,可以适当采用“圆桌型”、“马蹄型”、“扇面型”、“蜂窝型”、“分组型”等多种类型的座位编排方式,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交往机会,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多维性。

4.贴近师生的生活世界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和场所,教师的教学生活、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多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交往应贴近师生的生活世界,让师生在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的同时,体验到生活的快乐。课堂生活正是师生的生命生长与发展的世界,课堂教学交往当然也是师生获得生命养分、共同发展的重要方式,师生的交往内容、交往方式也离不开师生的生活世界,所以,在课堂教学交往过程中,交往的内容、方式等应贴近师生的生活世界中的内容、方式,以使师生进行充分的精神和情感交往。

课堂教学交往其本质就是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围绕共同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语言的方式进行的交往活动。师生遵守共同认可的规范,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以生活世界为共同的背景,在各自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去表达他们的观点,心灵互相碰撞,在平等、自由、民主、宽容、快乐的氛围中达成一致。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总数师生同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我军歼敌总数及各年度的歼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