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讨论艺术升温高中历史课堂

2014-11-17 21:01何凤琴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讨论高中历史课堂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传统历史教学法已无法适应如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需求,但有效的课堂讨论则恰如其分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使学生积极参与进了课堂互动,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同时,它还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历史课堂变得活跃起来。鉴于此,探讨了如何将课堂讨论法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希望使历史教学现状得以优化。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激活学生

思维,使其学习主体的地位得以体现,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探索过程,实现同学间相互交流,合作分析,提升教学有效性。在使用课堂讨论法时,教师应巧妙设问,营造平等的师生对话氛围,在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是教学质效的保障。

一、精心设计课堂讨论问题

课堂讨论中设问是非常关键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坚持合理的设问原则,将精心设计的问题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以问题联结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思维中构建起知识体系。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者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等,都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1.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新颖性。教师要考虑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依据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水平,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同时,教师要灵活设问,根据实际师生互动情况精选角度提问,使问题保持新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思辨能力。

2.要注重问题的综合性。因为综合性强的问题最能帮助学生整体认识章节内容,建立起科学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长历程知识时,教师可以设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以史为据说明原因。”鼓励学生自由组合,针对问题进行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其实包括多章节

内容,时间跨度大,对于学生的整体知识把握能力是一个很好的

锻炼。

3.要把握知识前后的联系。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看似零散,其实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设问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锻炼学生辨析知识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启蒙运动”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1)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启蒙运动对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呢?(2)明末清初,中国也出现了启蒙思想,为什么没有向西方启蒙运动一样掀起革命浪潮?”这些问题将我国近代辛亥革命、明末清初批判思想与本课教学内容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做到新旧知识相融合,前后呼应。同时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分析,构建新旧知识纵向联系,完成一个知识整合的过程。虽然稍有难度,但其探究价值却不可否认,使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以

提升。

二、营造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体,要达到讨论目的其关键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切入,营造平等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1.创新使用教材,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主体地位突现出来。同时,教师要为教学准备好背景知识资料,在教学目标、资料搜索范围明确的前提下设置课堂讨论,这样才能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比如,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革命爆发知识部分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引入知识:由各省看,湖北省在经济、政治、经济等方面是否都存在着其他省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从武昌拉开序幕。

2.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给学生自由讨论、辩论的机会,并且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自己不同于大家的看法提出来,充分发掘学生潜力。在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适当给学生以启发和提示,使其突破思维障碍,讨论顺利进行。讨论到高潮阶段,学生争论激烈,教师应找寻适当的时机,使讨论回归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要做好总结工作。在做课堂总结时,教师不仅要概括讨论的主要观点,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做到讨论过程和讨论结果兼顾。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表扬,出现错误或者偏差的学生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错误产生的原因,及时改正。

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法的应用能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思维不停转。在组织课堂讨论时教师应该注意巧妙设问,抓住课堂核心,并为历史学习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课堂质效一定会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闫志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小议[J].文理导航:上旬,2011(01).

作者简介:何凤琴,女,1978年1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讨论高中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