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设情境,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2014-11-17 21:36乔炎红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活力情境

摘 要:初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逐渐散失。因此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论述了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想学、乐学”,从而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活力

众所周知,学习语文需要日积月累。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初中生容易对语文产生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逐渐散失了。因此,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而采用情境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把课教活”的有效方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然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教师只有依据教材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这个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达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才能体现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质。那么,怎样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呢?

一、巧妙设计导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导语便是艺术中的艺术。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初中生大多比较感性,各种和课文内容或作家相关的事都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上新课时,可以用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来作开场白。如,教学《幼时记趣》一文时,考虑到这是篇文言文,而单调的古文翻译,学生肯定不喜欢。所以,教师可以先把文中的内容编成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达到读懂这篇文言文的目的。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当然,教材的不同,课堂导语的设计方法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诗词格言导入法、问题悬念导入法、实物对照导入法等等。但无论采用哪种,都应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

二、联系实际,营造生活情境,拓宽学生的求知视野

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语文水平完全相同,总有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对语文学习退避三舍。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美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求知视野。如,“假如我是导游”是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中较难的部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上单一的灌输书面知识缺乏兴趣,更不愿在此背景下开口练习。对此,教师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如趁学校举办展览时,教师可要求一个或几个学生担任展览会的“导游”,由“导游”带领全班同学参观展览,向同学们讲解具体的展品。在参观的过程中,允许参观的同学向“导游”自由提问。这样,在“展览会”这个生活情境中,“导游”因为有了忠实的听众,有了交流对象,讲解的兴致变浓了,并且会自然地运用体态动作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听的同学因为能自由地提问,能边听边作出回应,实现了与“导游”的互动,一改课堂上沉默静听的僵化形象……如是,“假如我是导游”这一口语交际训练因为具体生活情境的创设,被演绎得生动活泼,让学生都乐意去尝试、去参与。

三、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迅速、主动地理解课文

中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戏剧和小说,其中所选的篇目大多适合表演。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如果光靠音乐、朗读和教师的讲解等恐怕不能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生动、逼真的表演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如,教学《伟人细胞》时,教师可以把课文当作剧本,将文中具体的人物角色分配给学生来扮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把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场景。而学生为了演好角色,会主动去查找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反复阅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熟悉人物台词,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变化。当表演者通过表演把文字诉诸形象时,既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还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语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看的学生一下就明白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也能体会到作品的主题。

四、借助多媒体,渲染情境,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

荀子曾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实现了“闻”与“见”的良好结合。如,以《感悟珍珠港》一文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战争这一历史主题有深层的认识,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先放映电影《珍珠港》中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的片段,使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惨烈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之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展示珍珠港的地理位置图和现在的面貌,以便学生明白珍珠港在军事上和历史上的重要性。在合作探究性学习部分,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战、二战、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相关图片及造成损失的具体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学生便能轻而易举地指出:“警示后人要牢记‘人类啊,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像这样,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深刻的认识,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去思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总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不同课文的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语文真正做到“好学、乐学”,从而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让师生共同感受“生命因语文的存在而精彩”。

参考文献:

[1]徐东海,罗先凤.创设情境教活语文[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

[2]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乔炎红,女,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常熟市海虞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活力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活力
护患情境会话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合”乐而“不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改制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