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三点思考与建议

2014-11-17 21:36瞿丽华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思考与建议中学语文有效教学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到来,语文卷面总分为180分,从这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语文的重视,当然,这也意味着语文即将找回属于她的主人翁身份与地位。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如何有效地进行中学语文教学,让语文绽放出她的魅力,这需要教师在实践当中不断地思考与摸索。

关键词:中学语文;有效教学;思考与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探索当中,早在1987年,吕叔湘就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且问题多,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如何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是教育者们时常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常在读书与教学当中不断思考,将读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再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反思到理论中。下面将语文教学中的三点思考与建议陈述如下:

一、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有一个知识系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的知识脱节。笔者还记得在教高一,讲到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时,就涉及语法。哪知学生对语法是一头雾水,连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都不知道,更别说定语、状语和补语。而在高中的文言知识学习中,又必须要熟练掌握语法知识。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句子“左右欲刃相如”,根据语法知识分析,“刃”字处于谓语的位置,而文言文中,谓语常常由动词充当,很容易得出“刃”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而学生由于不懂或者说不熟悉语法知识,所以不能推断出来。其实这些知识应该是在初中就学过,但是初中的学生不再学习语法知识,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是一片空白,这就导致高中三年的语文课堂上反复讲解语法知识,这样就挤占了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耽误了高中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分工协作,有一个知识系统,在哪个阶段该完成的任务就要完成,让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二、中学语文教学要具有人情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而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例如,有次笔者参加学校的教学竞赛,执教的文章是“外国小说欣赏”中的课文《山羊兹拉特》,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情感。于是,笔者就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对暴风雪中阿隆和山羊的对话进行场景再现,展开想象将山羊的语言“咩”全部换成人类的语言。这个环节的设计是相当成功的,学生兴趣高涨,并且还分组进行了竞赛,看哪个小组的设计更好。结果,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环节中感悟到了阿隆与山羊兹拉特的深厚情感。

三、中学语文教学不要纠缠于概念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模糊而又不可避免的概念:表现手法。从一些高考试题和许多资料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相关概念的使用比较混乱。笔者认为,为表现主题服务的一切手段或方法都可称为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表现手法、写作技巧。这是广义的表现手法,包括叙述、象征、烘托、对比、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反问等,而狭义的表现手法通常是指象征、烘托、对比等。

在2014年4月2日,醴陵市教育局在我校举行了高三语文

研讨会,笔者接受了这次研讨课的上课任务。经过课前深深的思考,笔者决定带领学生复习现代文阅读中的表达作用题之表达技巧类。在备课时,笔者制作了一份学案,其中的两道典型题是:第(1)道2005年广东卷中肖铁的《壶口的黄河》,问题是: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2007年全国卷Ⅰ中的《总想为你唱支歌》,问题是: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开始,学生竟然无从下笔,经过一些时间的思考,学生写出的第(1)道典型题的答案基本上是:比喻、拟人、夸张,而对这道题,高考命题组所给的答案是侧面烘托(或衬托)。第(2)道典型题学生大多写的是比喻、拟人、对比,对这道题,高考命题组所给的答案是比喻、拟人、对比。因此,第(1)道典型题,学生的答案全军覆没,第(2)道典型题,学生都能够得分。为什么同样都是考查表现手法,第(1)道典型题一定要从狭义的表现手法来答,第(2)道典型题却可以从广义的表现手法来考虑。当然,笔者设计这两道典型题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做题前认真审题,这两道题之所以可以从不同范畴的表现手法来作答,原因也就是要认真审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或许就是中华文化带给我们的活力,是语文课堂的魅力。当然,要让中学语文教学更加有效,这需要不断地努力与摸索。笔者相信,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会存在于我们的每个课堂当中。

作者简介:瞿丽华,女,1984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思考与建议中学语文有效教学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尊重生活感受 丰富表现内涵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对国家体育总局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探讨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