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差异教学的实施

2014-11-17 21:52林超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差异教学多元智能

摘 要:学生因为成长环境、习性、爱好、能力和认知等的不同,其学习需求也不同。作为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寻找到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特性施教,即差异教学。

关键词:差异教学;备学生;多元智能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曾经有位老师这样和我说:人们把教师比喻成园丁,这是很贴切的比喻。如果学生是小草,那么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让绿茵铺满大地;如果学生是小树,那么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它茁壮成长,成就一片绿荫;如果学生是花朵,那么教师教育的目的,便是让花儿绽放出美丽和芬芳。教育的目的在于成就一个人,从各个方面激发人的潜力,使其获得成功。但是,草、树、花是不同的,即使同样是花,也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学生与学生也是不同的,作为园丁的教师,不能用培养树木的方法培养小草,也不能用种植蒲公英的方法去种植牡丹。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即根据学习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但是在如今的课堂中,“一刀切”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于是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学习好的学生觉得太简单不听课,学习差的学生觉得太难听不懂,而觉得老师教授的内容难度适中的学生却因为老师要停下课来进行课堂管理而常常被打断思路觉得厌烦,甚至厌学。精心准备的课件却没有发挥它预想中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多么挫败与沮丧的事情啊!是时候将孔子的“因材施教”运用到课堂上来了,不能再“一刀切”,这意味教师需要将学生分层,针对学生个体,提出合适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我们称之为差异教学。

既然是差异教学,那么首先肯定是了解学生的差异所在,了解每一个个体,即我们所说的“备学生”。面对一个全新的班级,作为教师,应当如何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学习需求等呢?要深入地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和他朝夕相处,观察他的生活、和他谈心。可是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教师了解学生,至少在中国,这种做法是难以实现的:一个教师往往要教授两到三门课程,教授的班级通常也在两个以上。教师可以在教授过程中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但是不能针对学生个人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调整。如何快速了解学生呢?前人在这方面做过许多研究,其中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许多教育学家认同和采纳。“多元智能理论”相信每个人与生俱来地拥有8种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体育智能、交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每个人拥有的智能的量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设计调查问卷快速有效地了解学生的能力、长处、适合他们的学习风格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拥有的不同的智能的量进行分组,从而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活动,如为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设计阅读环节,为体育智能较强的学生设计表演环节等,或者将擅长不同智能的学生分成一组使其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使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可以完成对学生的分层。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学生进行单独的或集体的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积极寻找和发现自己喜欢和憎恶的某些事物和做出某些行为的原因,与学生一起找到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备学生”是一个持久而连续的过程。随着老师对学生了解的深入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调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将学生“备”好,老师才可以开始备课。磨刀不误砍柴工,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同意:课前准备越充分,上课时遇到的压力就越小,成就感就越强,并且在课堂上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学生的动态,而不是教学的内容上。因此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当谨记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教授课程,应当从学生已知的东西讲起,从中揭示能够引起他们疑问的那个方面,使他们产生一种惊奇感。因此备课时,应当将知识点联系生活,从学生熟知的事物着手,然后才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为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何时以何种形式给出反馈等。差异教学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策略和评估手段,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到了课堂,教师需要做的事情,便是将学生分组,分发材料,并通过提问将学生引入到创设好的课堂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是作为引导者而非主导者的存在。老师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授知识,有些却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有的能记牢学过的东西,有的则比较健忘。这都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以便及时发现哪些学生开始听不懂他的讲解,及时弄清楚学生忘记了什么,他不理解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等。

一个优秀的教师如同一个优秀的推销员,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然而每位“客户”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习性、爱好、能力和认知等参差不齐,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寻找到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特性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才华得到展示。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布卢瑞克斯.好老师因材施教的12个方法[M].李红,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27.

[2]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赵玮,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05,233.

[3]尼克·麦克基恩.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M].冯怡,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71.

作者简介:林超,1986年5月出生,女,本科,就职于广东省河源市理工学校,研究方向:教学法的研究。

猜你喜欢
差异教学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怎样教好中职网页设计课
初中差异英语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
浅析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