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总结

2014-11-17 22:07吴坚强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指导思想表现形式

摘 要:2001年7月,我市启动了新一轮课改实验,数学课程改革一直持续进行,而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数学学习评价。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一直备受瞩目,从数学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这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自己的做法,表达自己的观念,以求实现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优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评价;指导思想;内容;方法;表现形式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以前,我们评价学生的学习,往往只是把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忽视了对学生技能、情感、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1.评价学生应包括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对应学段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若干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

2.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认为评价标准是为被评价者设定的前进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于不同的学生,这个目标和方向应该是不同的,因而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新课程评价尊重被评价者的差异,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为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不同的评价标准意味着允许不同的被评价者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3.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不仅指老师,应有教师、学生、伙伴、家长几位评价主体,要特别重视伙伴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的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笔试也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改变目前把笔试作为惟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方法。如,我教学“用三角函数测物体高度”这一节内容时,检查了学生的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

1.对数学知识的测评

传统数学知识的测验主要集中评价学生是否能记住一个概念的定义,给出或从几个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有关这个概念的正确例子,或者在几个概念之间区分符合已知条件的某个概念。但是对概念的理解远不止这些。学生对概念的真正理解,意味着能够自己举出一定数量的有关这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能够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并且认识到不同概念的差异及其所对应的不同解释;能够将概念从文字的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像的或口头的描述或表征。所有这些与概念知识有关的能力,对于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进行推理、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2.对数学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评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学大多含有技能的特征,所以我们常常认为技能是最容易观察和考查的。传统的教学和考试也集中在这一方面,很少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隐含在技能应用中各概念之间复杂的关系及在数学思考过程中使用的解题策略。新课程强调“技能的掌握必须建立在相关知识的概念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能比较轻松和灵活地运用技能,而不是通过机械地模仿和记忆去获得。因此,评价技能是否被掌握的试题,既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技能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那个规则以及什么时候应用这一规则”。

3.对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数学的认识(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与在数学认知上的发展并不是割裂的,它们一同发展并相互影响和促进。研究表明,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创造能力与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态度与情感,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条件和环境,进而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诊断出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困难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个别化教学策略。

三、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评价的方法

新课程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考评的内容应涉及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为家长提供学生在校学习数学的情况以及评价整个数学课程的成功性等几个方面。—般来说,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按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

1.教师评价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记录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两个方面。比如,观察××学生,对突出表现的行为,在相应的观察项目前打个“√”,若无,则不作任何记号。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测验与考试评价依然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评价的性质已经不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从而判断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自我检测和进一步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

2.自我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取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以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最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发现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单元知识总结、最喜欢的一本书、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另外,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还可以设计成包含学期开始、学期中和学期结束三个阶段的学习材料,材料要真实并定期加以更新,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1.评分制

评分,如果从分数的解释来分,可分为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过去常用的百分制属于绝对评分,每个学生的分数都是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但如果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正确处理评价的结果,就能够使评价更公平、公正和合理。如,在实践中,对于学生的作业,我采取等级制,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从知识的掌握、解题的方法、书写的条理性几个方面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2.评语制

评语可分为教师评语和学生评语。要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助于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努力的方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作为评价对象学生,在新课改的评价体系中,已经不是一个被动的被评价者,而是一个对教师评价内容的接受者和应用者,他们不但接受评价,还要利用各方面的评价,结合自己的认识,加快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同时不断提高技能和情感,使评价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

总之,我们今天的一切评价都是为了学生明天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2]魏超群,吴才忠.数学教育评价[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02.

[3]马复,春霞.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吴坚强,男,1975年3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研究方向:新课改中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指导思想表现形式
多元归一——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析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