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CET考试新题型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2014-11-17 22:07张慧刘俊汝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结合

张慧 刘俊汝

摘 要:2013年12月起CET改革后的翻译部分新题型引起了广泛关注。汉英篇章翻译要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从理论与实践、词汇与语法、真题与模拟、中国文化与英语表达相结合等四个方面入手,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教学;CET考试新题型;结合

自2013年12月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CET Band 4, Band 6)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出了一些调整。其中翻译部分题型改革幅度最大,难度调整最为明显。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长度增至140~200个汉字,分值比重由原5%提高至15%。此次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语言输出能力,同时也对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传统的汉英翻译能力培养通常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系统地介绍翻译理论,进行翻译实践,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训练往往停留在教材上的单句翻译练习。CET改革之后大学英语教师可将翻译作为一种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渗透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结合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翻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长期以来,国内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仅仅停留在对教材重点词汇、句型等的反复操练上,缺乏篇章翻译的练习,更缺乏翻译理论指导。因此在2013年12月的改革后,许多学生便慌了手脚。错词漏词、忽视段内句内逻辑关系、碎片式的英译时有发生。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缺乏篇章翻译实践;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翻译时仅凭语感和直觉。因此作为教师在日常的翻译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介绍相关翻译理论与技巧,如遇到汉语长句时,在正确理解原文意义和关系的基础之上,引导选择原序、分译或变序等翻译方法。当然,大量的汉英篇章实践也是让学生能够从容应对新题型的保证。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切实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并且在练习与考试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词汇与语法相结合

改革前的单句翻译只是将一句话拆开,其中仅半句话以汉语形式呈现,学生可以根据汉语提示直接翻译。但是改革后的汉英篇章除个别专有名词外,没有任何英文提示,这就需要考生有相当的英语基本功,包括语法功底和词汇量。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比较扎实,但是一些错误习惯却阻碍了英语的进一步提高,如,背单词片面追求词汇量,割裂词汇与语境的关系;强记语法知识,忽略对句子结构的重视和把握,这些都是导致学生英语输出能力低下的因素。这次的四、六级改革通过翻译题型的大幅度调整,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词汇与语法要双管齐下,万不可顾此失彼。尤其是一些重点句型,如,复合句、省略句、强调句等以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如,汉语多用实词,英语多用代词;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介词等,都应在平时的翻译实践中多做积累,夯实基本功,提升翻译的准确性。

三、真题与模拟相结合

虽然英语学习以培养能力为主,但是各阶段能力评估均以测试为手段,因此虽不以通过考试为最终目的,应试的准备却也不可懈怠。然而,新题型的篇章翻译特点又让大家在备考之时无从下手。在样题和有限的几套真题之外,如何寻找合适的汉英材料呢?笔者经过调查,市场上的几大外语考试出版社的模拟试卷,汉英篇章在长度与题材方面与真题相仿,但难度不一,可作为参考。

此外2013年以前的单句翻译也能在词汇和句型上提供很有价值的参考。改革前的单句翻译有一些词汇和句法重复率较高,可视其为翻译高频词汇与句法,如次要动词的处理方式、虚拟语气、名词性从句等。学生可对往年真题加以整理提炼,总结出要点加以记忆,再结合模拟练习,对这些高频词汇和句法进行反复提取,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四、中国文化与英语表达相结合

南京大学的从丛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我国外语界忽视了作为交际主体另一方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他指出应当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贯穿至各层次英语教学中,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

201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的翻译改革用行动对从丛的批评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改革后的汉译英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在跨文化的双向交际中积极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如今中国文化渐渐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英语教师应当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本族文化水平,并尝试在课堂上用英语讲授,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和对外传播能力,亦对他们应试翻译水平的提高亦有很大的帮助。此外一些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读物,如李萍的《中国文化背景——民俗风情阅读精选》等,可作为课内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阅读积累,逐步提高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和翻译能力。

大学英语四、六级经历过多次改革,但2013年12月起的这次汉译英题型的调整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挑战。一方面教师需在平时教学工作中结合课文中出现的句型,穿插讲解一些实用的翻译理论与技巧;另一方面学生需对翻译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上文所述的四个要点,勤加练习,多做积累,夯实语言基本功,逐步提高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邬姝丽.从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欠缺看公外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翻译,2002(05).

作者简介:张慧,女,1986年4月出生,硕士,就职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刘俊汝,女,1988年9月出生,硕士,就职于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结合
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思维培养的现状及路径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舞蹈元素在杂技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浅析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中国工笔人物画与时尚题材结合探究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