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针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2014-11-26 00:55姜岳波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面神经后遗症电针

姜岳波,冯 宇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

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疾病,是指病因不明的、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已经成为众多患者的首选方法,笔者为预防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发生,从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入手,对93例病人进行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2010年3月~2013年1月就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观察组(针刺表情肌方法治疗)、对照组(针刺穴位电针治疗)。各组一般资料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面神经麻痹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纳入标准

依据《神经病学》[1]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及本研究的纳入标准确定:①发病前常有受寒、受凉、吹风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②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健侧,蹙额、皱眉、闭眼、提唇、露齿、鼓腮不能,漱口漏水,进食时食物留于齿颊之间,部分患者伴有患侧耳后乳突部疼痛,舌前2/3味觉消失等;③自愿接受本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其他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如面神经核性瘫、手术损伤、腺病变等;②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以及造血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疾病者;③病程超过7天,患者年龄小于18岁,大于75岁者;④同时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取穴:选取面部瘫痪表情肌,额肌(阳白、阳白旁开1寸)、眼轮匝肌、颧肌(颧髎、巨髎)、提上唇肌(上迎香、迎香)、口轮匝肌(夹水沟、夹承浆、地仓)及部分常规穴位。

操作:常规消毒皮肤,使用0.25 mm×25 mm安迪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取患侧阳白向下方浅刺,颞侧旁开1寸处向下方浅刺,针体穿行额肌,不易过深,过深易刺及皱眉肌;如眼睑闭合不全,可针刺上眼睑或下眼睑,水平浅刺;上迎香向内下浅刺、迎香穴直刺浅刺,针体穿行提上唇肌;颧髎、巨髎直刺浅刺,针体穿行颧肌;夹水沟、夹承浆分别向患侧水平浅刺,穿行口轮匝肌;下关、风池、翳风、合谷均直刺不接电针。浅刺针法针体均应穿行于肌层,不能太浅仅行于皮下,也不能太深直达肌肉下层。进针深度25~45 mm左右,采用平补平泻,行针手法宜轻柔,微有酸胀感即可,不必剧烈刺激产生强烈放电感。针刺得气后加用英迪牌KWD-808-Ⅰ型脉冲针灸治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表情肌为单位,每组针体应刺激同一块表情肌,加电针4~5组,断续波,强度以面部肌肉产生轻度有节律的抽动为宜,留针20 min。

2.2 对照组

选穴:选取面部瘫痪肌肉肌腹部的穴位阳白、太阳、瞳子髎、颊车、地仓、颧髎、夹水沟(水沟旁开0.5寸)、夹承浆(承浆旁开0.5寸),急性期有耳后乳突部疼痛者可加翳风、风池,口歪较甚加下关,远经取穴选取对侧合谷。

操作:常规消毒皮肤,使用0.25 mm×25 mm安迪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针刺得气后加用英迪牌KWD-808-Ⅰ型脉冲针灸治疗仪(常州英迪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加电针2~3组,疏密波,强度以面部肌肉产生轻度有节律的抽动为宜,留针20 min。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8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根据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定量表分别于开始治疗时和疗程结束时记录分级情况。Ⅰ级:面神经支配区域内所有功能正常;Ⅱ级:轻度功能障碍,可见轻度的功能障碍或联带运动,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前额运动功能良好,眼睑用很小的力即可闭合,口角左右轻度不对称;Ⅲ级:中度功能障碍,双侧面部可见明显但无严重的外形损害,可见明显的肌肉联带运动、挛缩或瘫痪侧面神经的痉挛,但不严重,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前额轻到中度运动,眼睑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有轻度的下垂;Ⅳ级:中重度功能障碍,有明显可见的面肌瘫痪,外形损伤,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前额无运动,眼睑完全不能闭合,口角轻度的运动;Ⅴ级:重度损害,仅有轻微可见的运动,静止时双侧不对称,运动时前额无运动,眼睑完全不能闭合,口角轻微运动;Ⅵ级:完全麻痹,面神经支配区域无运动。

观察面神经功能积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计量面神经功能积分1次,若提前痊愈,则提前计量。观察内容包括额纹深浅、眼裂大小、鼻唇沟深浅、口角歪斜、鼓腮漏气、食留残渣、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流泪、眼轮匝肌反射10项指标。计分标准:以上各项内容正常为0分,轻度异常为1分,中度异常为2分,重度异常为3分,总分满分为30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定[2]。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H-B分级为Ⅰ和Ⅱ级;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部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微不对称,H-B分级为Ⅲ级;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和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H-B分为Ⅳ级;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外形不对称,H-B分为Ⅴ和Ⅵ级。

3.3 统计分析

经过SPSS统计软件计算,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效果和完整治愈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H-B分级和面部神经功能评分。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313,P <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面神经麻痹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后两组H-B分级、面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面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观察组面部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表3 两组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前后H-B分级、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3.4.3 两组患者痊愈情况比较

由表4 可见,两组在治疗后 1、2、4、6、8 周观察组痊愈率较对照组高,其中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观察组各治疗时间段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面神经麻痹患者不同时间痊愈例数比较 例(%)

3.4.4 两组患者后遗症发生情况

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出现后遗症有2例,其中联动1例,鳄鱼泪症候群1例,后遗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出现后遗症有7例,鳄鱼泪症候群1例,联动4例,面肌萎缩1例,面肌痉挛1例,后遗症发生率为1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特殊针法治疗面神经麻痹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4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中医学称为“口僻”,是由于正气不足、络脉失养以致肌肉迟缓不收所致。面颊部为阳明、少阳经筋所布,足少阳胆经分支从耳后入耳中,手少阳经筋“支者入系舌本”(1)。在针刺治疗方面,传统疗法遵循经络辨证及脏腑辨证的原则,针刺以手足阳明、少阳经络穴位为主,达到疏通经络、活血祛风的效果,也能够局部直接或间接的刺激面部表情肌,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但是往往忽略了面部解剖层次的分布,会造成神经血管的再次损伤。

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局部神经的缺血性水肿,发生神经变性,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而使面部表情肌瘫痪。特殊疗法是在临床实践中将中西医理论相结合而总结的治疗方法,临床中笔者发现面部表情的发生往往与面部表情肌的恢复有较大关系,由于支配面部表情肌的末梢神经包括面神经的耳后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等,对瘫痪的表情肌进行有效地刺激,通过神经的传入冲动,反射性地增加肌肉的神经冲动,进而提高表情肌的肌力。所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每块表情肌的恢复时间会存在很大的区别,其直接影响病情的痊愈,因此着重针对面部表情肌的治疗尤为重要,遂设计此实验,发现此方法不但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也能大大缩短患者痊愈的时间。

有研究[3]表明,电针可以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未损伤的神经元生芽而重建被破坏的神经回路,但是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薄而小,异常刺激会导致神经的异常生长及局部肌肉的痉挛。笔者采用按表情肌分布行电针浅刺治疗,当电流刺激常规穴位时,同时使不同表情肌收缩,有时会出现数个表情肌的同时跳动和痉挛,这会增加引起面瘫后遗症的可能性,所以有时用很大的电流强度并不能出现表情肌跳动或收缩,而刺激同一表情肌有时很小的电流强度却产生强烈的跳动和收缩,而电流同时刺激同一个表情肌可引起患侧单一表情肌的跳动或收缩等动作,也不会出现表情肌的跳动或异常运动,这也会对单一表情的肌力、供血、水肿及神经变性等功能的恢复产生良好的作用。这为面神经炎恢复后肌肉自主运动赢得了时间。肌肉电刺激还可以防止肌肉大量失水和发生电解质、酶系统和收缩物质的破坏;抑制肌肉纤维化,保留肌肉中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防止其痉挛[4]。对病变神经节律性刺激,接近于来自中枢的正常冲动,可促进神经的再生。通常情况下,电针刺激单一表情肌可以预防电针同时对不同表情肌的刺激,诱发不同表情肌的肌肉痉挛、神经异位生长及肌肉纤维粘连,并对肌纤维瘢痕形成有一定的阻滞作用。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刺激同一表情肌不仅可以缩短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病程,并且能大大减少面瘫后遗症的出现,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特殊针灸法治疗面瘫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可大大缩短疗程,防止面瘫后遗症的发生。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是,几乎所有入选患者都存在偏见,可能过高评价治疗效果,同时作用机制没有基础研究和数据支持。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作用机制。

[1]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93

[2]王兴林,黄德亮.面神经麻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4

[3]陈育春,齐伟力,孔抗美.电针干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29-131

[4]郭万学,陈子元,缪鸿石.理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11

猜你喜欢
面神经后遗症电针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春天的“后遗症”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