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11-27 04:26陈锡枢零东宇傅守忠
肇庆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肇庆课程体系学院

罗 群,陈锡枢,吴 晓,零东宇,傅守忠

(肇庆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1 概述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并对大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与统计推理的学科.统计学在工、商、贸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它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学科.

统计学专业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越来越受重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统计学专业作为热门专业进行重点发展;国内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就业渠道也在不断拓宽,岗位遍布政府统计部门、财务、市场调查与咨询、金融保险等多种行业[1].

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统计学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内大多数综合性本科院校都先后开办了统计学专业.肇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统计学专业于2012年招收第1届本科生,为了能培养出合格的统计工作者,学院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了广泛调研,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目前主要存在3方面问题.

1)在统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统计理论相关概念与公式定理的介绍,忽略了统计理论的背景与统计方法应用的条件以及基本统计思想的应用,容易导致理论与社会现实的脱节.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理论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相对较为薄弱,对学生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训练不足、要求不严,未能很好地体现统计学的实用价值,这也直接导致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难以在短期内独立完成用人单位交给的统计工作任务.

3)统计教学与统计软件脱节,由此导致学生在实际统计工作中,不能熟练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推断,这使得本来不复杂的统计工作变得难以处理,导致统计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在确立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时,既注意吸取其他院校的经验教训,又认真贯彻肇庆学院“以生为本、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结合肇庆学院的实际,构建了肇庆学院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旨在达到培养合格统计工作者的目标.

2 统计学专业建设目标

统计学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2],在统计学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中也需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统计学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如下:1)科学合理地制订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加强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要使学生能运用经济与统计理论、统计方法、数据处理软件和信息技术等,从不同侧面分析研究社会经济问题;3)注重统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联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服务;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师资队伍结构,注重引进统计学专业的优秀人才,努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

3 肇庆学院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科学制订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1.1 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3],结合肇庆学院的实际,我们将肇庆学院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具备统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是能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其打好数学基础,使之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能受到理论研究、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具备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接受过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备较为扎实、良好的数学基础.

2)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方法,具有采集数据及根据数据特点选用恰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还要具备设计调查问卷、撰写统计调查报告和处理调查数据的能力.

3)计算机基础知识功底扎实,能熟练使用各种统计软件包,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高的外文水平,能较熟练地查阅外文资料.

3.1.2 以“体系+平台+模块”框架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提出“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培养‘三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保证统计学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的学时及学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二是要突出实践教学,采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立体实践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是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肇庆学院发布的《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中,课程设置总体要求按照“平台+模块”的结构设计,我们结合统计学专业及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实际,将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为“体系+平台+模块”的框架(见图1).“体系”主要由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2部分构成,其中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统计学是一门处理数据的专门性学科,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因此,我们开设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3个专业通用的数学基础课程,具体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等,为学生学习统计理论和方法类课程提供了数学基础知识保障.为使学生能掌握信息获取、识别、分析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我们所设置的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中,还包括计量经济学、抽样调查、多元统计分析、运筹学、会计学等课程.在实践课程体系中,除了有学校为所有专业统一规定的军训、就业指导等实践课程外,也有根据统计学专业特点设置的应用统计软件、试验设计、统计计算等实践课程,此外,我们还开设了数据分析实验、数据挖掘、企业及市场调查分析等专业技能训练,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平台”是指要搭建一个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和统计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的平台,目的是既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又能夯实其专业基础.“模块”是指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除了学校开设的个性发展课程外,我们还在统计学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三型”(学术型、复合型、应用型)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能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达到较好的状态.

图1 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

3.2 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统计学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之一,统计思维和统计技能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它离不开具体的实践环节.为了达到课内(校内)与课外(校外)相结合的立体实践培养效果,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参与管理的能力,我们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内(校内)教学中注重增加案例教学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我们开设了一系列专业技能训练,如数据分析实验、数据挖掘、企业及市场调查分析等,通过这些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等内容的基本思想、数学建模思路和统计建模思路,并学会利用常用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作图;通过教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并组织、实施市场(企业)调查,设计市场(企业)调查方案及调查问卷,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及撰写调查报告等.统计建模是以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为工具,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批量数据建立统计模型和探索处理的过程,其主要用于揭示数据背后的因素,诠释社会经济现象,或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预测或判断.统计建模是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带动以数据分析为导向的统计思维,发现和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多的统计信息.为了培养统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肇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通过创新校内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以肇庆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开展统计建模实验.

数学与统计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外(校外)参与本地相关部门的统计实践活动,在本地统计部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安排学生到基地实习,参与实习单位研究项目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等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还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和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等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办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等工作.

2014年上半年,国家开展了“第3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活动,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普查工作,分别组队参与国家统计局肇庆调查队、高要调查队的调查工作组和鼎湖区统计局的普查工作.通过这些实践实训活动,使学生能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统计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以生为本,建立导师制

为进一步提高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因材施教,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既教学又导学的主体作用,我们结合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实际情况,对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实行导师制.为确保这一制度顺利推行,我们成立了由院长担任组长,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系主任等组成的统计学专业导师制领导小组,并制订了《数学与统计学院导师制实施方案》.根据此方案,我院组织优秀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文明相处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材施教的管理方式.导师除对学生进行科研基本功训练、社会实习指导、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外,还要承担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的辅导工作,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学业和发展规划,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并对学生考级、考证、考研、就业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积极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合理选择选修课,督促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制订符合其个人实际的学习方案并督促其实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 结束语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和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将进一步提升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能力,从而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在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使人才培养方案得以不断完善,努力培养出合格的统计工作者.

[1]罗良清,郭露.新专业目录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3(5):29-32.

[2]汤岩,任永泰,傅丽芳.应用型要才培养目标下的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3(8):96-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肇庆课程体系学院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西行学院
奇伟的肇庆(外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