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中的企业与政府角色

2014-11-28 22:40李毅
浙江经济 2014年19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主体转型

李毅

经济转型中的企业与政府角色

李毅

重视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政府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发挥作用时应当承担重要角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终于完成了工业化初期的目标,而以GDP计算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的事实,标志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但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完成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严峻课题。对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出的答案是以改革促进发展,例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命题的提出。那么,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对世界工业化历史的若干研究和对中国企业的调研使我们感觉到,切实确立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为解决经济转型中结构性问题的关键在企业。

(一)重视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

经济学之所以重视市场通常是由两个原因所致,其一,市场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最终得以实现的场所;其二,市场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实力最终得以展现的舞台。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先后提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以至决定性作用的工作任务。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是什么?是企业。只有它的活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才能够得以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认,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和重要前提。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清楚地表明,是企业主导了那些工业国家尤其是后起的工业国家实现自立和跨越式发展实践。重视企业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它们的活力和创造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今日,中国经济转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例如经济发展上的诸多失衡、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缓慢,尤其在结构调整上时常遭遇困境,这应促使我们下决心从企业这个微观层面,去探寻解决发展上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的途径,探寻打破可持续发展瓶颈的突破口。“只有更深入地考察微观层次的细节,你才有可能找到经济体系中演化现象的更好的证据”。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认清一国的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主体,与认清其经济发展的目标同等重要。因为这是实现这种转变并使结构性问题得以根本解决的历史前提。经济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则是这项工程实施的重要基础。这里,还需要注意一件事情,即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日,市场可能具有另一种潜在的重要功能,那就是它本身还可能是传递经济演进信息和时代趋势的一个特殊媒介。而对市场这种性质的认识,也是需要企业这个市场经济的主体来完成的。确切地说,是通过企业对技术的敏锐认知,以及它所打造的创新能力所体现出来的。对工业化国家和正行进在工业化道路上的国家而言,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即是实现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角。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绩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不断适应、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并拥有了令国人骄傲的打造“大国重器”的创新性先锋企业,更为可喜的是富有巨大活力和生命力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例如,作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拥有2.67万家工业企业的义乌市,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生机;以工业为主、工业强区的萧山区,有19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民营企业行列。但从基层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原有体制和计划经济惯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距离其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角色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一些国有企业以及由国有企业转制的一些股份制企业仍然老大自居,习惯于登高一呼,而不思放下架子去市场搜寻技术。一些发展已小有规模的民营企业,依然习惯于依靠外企贴牌生产,宁可赚得与支出极不相称的很少利润也不愿冒自创品牌的风险。也就是说,创新意识、市场博弈还未真正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失去了企业市场经济主体作用的发挥这一重要前提,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则失去了它本身的应有之意义。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相对应,在研究工作中企业也被单纯作为一个微观事物,而多被排除在战略问题的研究视野之外。即使是事关经济转型与结构性问题解决的全局,也依然被视为是局部的、个案的研究。显然,思想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具有的不利影响,也是不能小视的。

图/新华网

(二)政府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发挥作用时应当承担的重要角色

在经济学的教义中,政府历来是作为市场失灵时的纠偏者而存在的。即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在市场不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之时、在其不能发挥作用之处,实行调控与监管,是市场经济能够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不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只不过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国情的国家,调控的内容和所使用的手段不尽相同罢了。例如,最近几年来,在受外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内部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风险的时刻,中国政府不是简单采用各国通常使用的短期刺激、扩大赤字和增发货币的干预手段来防止经济可能出现的“硬着陆”,而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的需求,从而在短期的经济波动中,使经济运行保持在了一个合理的区间内。2013年,中国GDP增长为7.7%,CPI的涨幅控制在了2.6%,经济整体发展形成了稳中向好的局面。显然,这种宏观上的调控成功,为当前中国进一步的深化改革铺平了道路,也为有效解决经济转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但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系中,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还不仅仅限于经济波动时期的短期调整。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并在履行这一职能的过程中,建设一个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同时,作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项开创性事业的中国政府,还要应对来自自身和外部的各种挑战。因此,发挥好政府作用、实现有效治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从内部来看,伴随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的角色和职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即由管制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由纵向决策向国民参与转变。原有习惯的影响及其路径依赖,将使这样的转变任重道远。其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打破旧有的国际分工秩序、促进民族经济的自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远比那些发达经济体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制定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捍卫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等等。从政府职能的分类来讲,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战略性的服务,且后者对于目前的中国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作用的经济体制中,政府所肩负的职能和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例如,就当务之急的内部发展而言,从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认识到,政府履行服务职能当前亟需做的事情包括,通过制度与设施两个方面的软硬件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为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深入细致的工作帮助企业打通创新环节的障碍,为其创新项目的完成穿针引线、积极助力;改变一副药方(一纸公文)包治百病的工作方式,伴随权力下移的应当是作风的改变,贴近实践、深入基层,实现面对面的沟通与协调。总之,围绕发挥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作用这一认识支点开展工作,政府的服务工作方可到位,市场配置资源方可见效。当然,纠正市场失灵存在的问题,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发展自觉进入创新驱动的轨道,亦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主体转型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