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试题设计 强化能力考查
——201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评析

2014-11-28 06:39史迪铮
中国考试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建三江课标示例

史迪铮

创新试题设计 强化能力考查
——2014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评析

史迪铮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包含历史、地理、思想政治三个学科的测试内容。本文以创新试题设计为主题,各学科分别从不同的侧重方面总结和讨论了对试题内容与形式改革的探索:历史学科拓展了试题的开放性,以使考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与历史探究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地理学科通过新颖的立意和独特的设问视角,打破模式化思维,鼓励独立思考和运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思想政治学科创新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方法,采用多级评分量表,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高考;文科综合;开放性试题;评分量表

201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在试题类型、内容比例、呈现形式、能力考查力度等诸方面,保持并发扬了原有的风格与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试卷总体难度控制得当,能力考查目标清晰,考生易于入题,社会反响良好。

在保证平稳的前提下,今年文科综合试卷以创新试题设计为主题,在开放性试题设计、视角选取、评分量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以期更深刻体现能力考核的宗旨和更准确区分考生的真实水平。

1 提高开放性,注重历史学科素养与探究能力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已逐步摆脱死记硬背式的考查方式,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探究能力。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对知识的考查更多地体现出综合性、灵活性的取向,注重通过知识的整合和迁移,体现考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如全国课标甲卷和乙卷,都保持了开放性试题(第41题)的设置,并在试题材料的选择、设问设计、评分说明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试题进一步提高了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作答空间;同时调整了评分标准,使赋分点既体现了规定性又兼顾了考生的个性化作答,提高了考试效度。下文结合2014年全国课标甲卷第41题进行具体说明。

【例1】2014年全国课标甲卷第41题

材料(见表1)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评分说明:

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也可指出其他不同。(4分)

分析原因: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如

表1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历史史实角度: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

历史认识角度:有历史依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影响,用具体例证加以说明。

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酌情赋分。(8分)

示例: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目录作为一种简洁的结构形式,能够比较具体地体现一个时代人们的知识、思想体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该题目以两种不同时代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目录章节表为素材进行情境设计,均从第一章开始,把考生的思考起点收拢到了相对固定的历史区域之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激发考生在特定历史区域内进行观察、比较、思考并从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按照题目要求,考生首先要对两份目录进行比较,而比较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问题既可以是相对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既可以涉及历史观念、史学理论,也可对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因此,本题在发现问题的环节上没有固定要求,不管是发现了“西瓜”还是看到了“芝麻”,都是对问题的提取。

(2)集中检验和考查考生的历史阐释能力。

进行阐释可以有不同的角度,至于考生选择什么角度、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题干特别注明没有限制,意在不对考生的思维给予限定,从而再次体现了本题的开放特点,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需要考生对历史持有正确认识的同时,分析合理充分。这里的“充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比较全面,二是比较深入。本题并不要求每个考生都要做到既全面又深入,只要达到其中之一即可。

(3)检测考生对史料进行深入挖掘的能力。

从评分说明中给出的示例即可看出本题需要分析的层次和程度。所举示例选择了从教材出版时代进行分析:首先指出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点明了时代特征。之后分析了时代特征对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影响: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作为时代特征的反映,在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上,才会有目录A的这种呈现。这就把时代特征与目录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分析逐层深入。在对目录B的分析上,也是循着同样的层次逻辑:时代特征——历史研究领域变化——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水平。可见,考生需要分析出层次感并照顾到相关的各个方面。

另外,本题在评分参考的制定上,也较以往更为科学、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评分设计具有一定创新性。

本题评分设计采取等级划分式赋分,既有对考生需要回答的不同问题(如“指出不同之处”和“分析原因”,或“修改建议”和“修改理由”)的明确赋分要求和分数划分,同时又对考生选择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角度并没有限制。例如就“分析原因”的要求提出“观点正确;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分析合理充分”,尽管给出了几个可能的角度,但明确说明“综合多种角度或另有角度进行分析,酌情赋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本题考查功能的实现。

(2)对“示例”的处理更具可操作性。

评分参考在给出具体示例后,特别注明示例仅“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明确强调了示例的作用,即只是为类似的答案提供参考,不能用作标准答案。从开放题的角度说,只有合理或不合理(是否符合题意)的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对示例这一说明,显示出命题者对开放性的进一步追求,力求从评分上规避用“示例”对考生做案方式、内容、思路进行框限的情况。

2 视角独特,立意创新,注重运用地理思维解决问题

2014年地理试题的设计在保持能力立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素材选取视角的创新,为考查考生地理学科能力提供载体,引导考生分析问题、论证结论、评价结果、表达态度和价值观。

2.1 打破模式化思维,鼓励独立思考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是课标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学生熟悉的案例中,通常在河谷阶地或山麓布置交通线时,因工程量小、方便通行、连接主要城镇和聚落等优势,多沿等高线布线。学生易将这一现象固化为普遍规律,忽略山区交通线路选择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失去独立思考的意识。

2014年全国课标乙卷4~6题舍弃铁路新建线选线的常规视角,从铁路既有线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导考生用科学、全面的眼光看待铁路选线问题,见例2。

【例2】2014年全国课标乙卷4~6题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1所示。读图1,完成4~6题。

图1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 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该题组以兰新铁路吐鲁番段为事实基础创设情景,提供兰新铁路吐鲁番段区域简图,显示该区域地形、铁路、城镇的分布,递进式设计3道选择题,逐步打开考生思路,引导考生分析兰新铁路吐鲁番段选线存在的核心问题。

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修建的兰新铁路,线路选择主要是由苏联专家完成的。在不考虑该区域城镇分布的情况下,吐鲁番段选择沿天山等高线布线,应是极为科学的,与学生对铁路选线的一般认识一致。但科学的未必是合理的,实际上,当兰新铁路建成后,由于吐鲁番市和鄯善县离铁路过远,经铁路的客运和货运都极其不方便,该段铁路没有充分发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其在吐鲁番段的选线不合理就已显现。

类似例2这样,采用紧贴生活实际的案例,要求考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打破思维的模式化、鼓励独立思考的试题还有很多,对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引领和示范。

2.2 开阔视野,鼓励创新思维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因此高考地理试题强调联系的、综合的地理视角,注重对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论证、评价。2014年全国课标甲卷第42题即是利用考生熟悉的案例,从考生陌生的视角创设新情境,以准确的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与地理思维品质。

【例3】2014年全国课标甲卷第42题

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德国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对于考生并不陌生,很多教材中都引用鲁尔区逆工业化过程和产业衰退的案例。但鲁尔区走出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密切结合的转型创新道路,是考生不熟悉的。该题在发掘工业遗产旅游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借鉴意义基础上,加以设计和呈现,向考生传递了独特的地理视角,开阔了考生视野。

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对考生来讲有一定难度,但在材料中给出了提示,“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课程中有旅游规划、景区设计、景点设计、路线设计等教学内容,考生通过获取信息知识迁移,可从参观工业遗产博物馆;体验原生产生活实景、原生产流程以及在由老厂房改造后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等角度思考。该题答案不惟一,允许多元,鼓励考生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猜想,得出结论。有利于考查考生创新思维,使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从而保证试题较好的区分度。

2.3 坚持正面引导,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考除了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外,还具有教育导向功能。地理试题设计选取的着眼点放在鼓励考生表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引导考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2014年全国课标甲卷第37题就是其中一例。

【例4】2014年全国课标甲卷第37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2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图2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在很多国民心中,我国在农业、工业等方面的技术水平仍较落后。事实上,我国的科技水平在进入21世纪以来进步尤为显著,并且在很多方面已经位于世界前列,甚至跃居世界领先地位。水稻生产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该题以建三江被称为“绿色米都”为主线,从宣传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的伟大成就的角度,精选图文材料,阶梯性设计问题,引导考生逐步深入地分析建三江被称为“绿色米都”的原因,在综合考查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的同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采用多级评分量表,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高考试题评分标准在高考中的作用突出,它反映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规定了评分者的评分操作方法和空间,既对考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产生影响,又决定着评分结果误差的大小。因此,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对于高考意义重大,是高考命题工作必须十分注意研究的领域。

思想政治科全国卷、上海卷和重庆卷在部分主观性试试题评分标准的设置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用多级评分量表,从不同维度和不同等级水平赋予分值,从而打破了过去长期以来参考答案“采点采意”给分的评分模式,令人耳目一新。举例如下。

【例5】2014年全国课标乙卷第39题第2小题评分量表如表2所示。

此评分量表针对具有较为复杂考核要求的主观性试题,将评价目标分成4个等级水平,每个等级又分为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2个维度,以此综合评价考生作答情况。

在主观性试题评分中采用分项等级评分量表的方法,有以下方面的积极意义:

(1)为考生创造性作答留下空间

从多年参加高考评分的经验来看,考生在主观性试题上的作答情况千差万别,无论在知识内容的完整性、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还是回答问题的逻辑性等方面,都会出现巨大的差异。如果在制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时,只提供一个仅包含回答问题所需知识要点和赋分的参考答案,就很难反映不同考生的不同作答情况,尤其对于那些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作答,这种参考答案设置方法的局限性非常明显。而分项分等级的评分量表,可以最大程度地为不同水平考生从不同角度作答提供一个评分框架,即各种作答情况总能找到一个基本对应的评分等级。这样的适应性,让考生从“必须按照参考答案作答”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以足够空间,其对于考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表2 2014年全国课标乙卷第39题第2小题评分量表

(2)满足多角度能力考查的需要

回答主观性试题,往往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能力,如总结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论证阐释能力、评价反思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仅仅包含知识要点及其赋分的参考答案,虽然本身按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逻辑性等要求拟制,反映了多项能力要求,但由于这种评分模式的固有缺陷,如何让这些能力要求作为评价考生作答的指标用于评分却没有规定。而分项分等级的评分量表,可以根据不同能力考查需要设置评价分项,按照考生在各个能力分项上的作答表现评分,从而大大方便了综合性主观试题多维能力的考查需要,其对于实现加强能力考查总体目标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3)便于评分操作减少评分误差

评分量表把考生的作答放在二维甚至多维的评分框架中观察,评分者对考生的作答表现从各维度按照对应等级评分,然后将各个分项得分累加即可以得到考生在该题的最终得分。由于评分标准分项细化,评分的精度就会提高,相对于只从知识内容单一维度的总体概括式评分,按照评分量表评分将会减少评分误差。

分项分等级评分量表的采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对命题者而言,评分量表的制作需要考虑各种情况因而更加耗时费力;对于评分者而言则由于需要多维度分等级评分而增加了评分时间和评分难度。但是,相对于培养考生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维能力和控制评分误差而言,上述挑战不应成为分项分等级评分量表推广应用的阻碍。不妨预言,随着高考能力考查要求的进一步深化,评分量表的应用无疑将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 吴四伍)

Characteristics of Liberal Arts Papers in 2014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HI Dizheng

Liberal arts papers of 2014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onsisted of History,Geography,Ideology and Politics.In this paper,the three subjects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innovative methods in different aspects.The subject of history expand the open questions,in order to fully demonstrate candidates’historical literacy and inquisition ability;the subject of geography showed an interesting new approach and unique perspectives,so as to foster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geographical thinking;the subjec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novated the scoring method of open questions,multi-level rating scale,with the aim of evaluating the students’ability from all direction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Liberal Arts;Open Questions;Multi-level Rating Scale

G405

A

1005-8427(2014)11-0003-7

史迪铮,教育部考试中心(北京 100084)

猜你喜欢
建三江课标示例
星载高分五号高光谱耕地主要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区为例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旗帜的力量——国网建三江电业局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飞吧,云宝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选择题探析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