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的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2014-12-02 04:20张欢欢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信阳市信阳潜力

张欢欢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茶文化旅游作为茶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项目,目前业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定义。综合学者们的定义,笔者认为茶文化旅游是以知名茶叶产地为依托,以茶文化旅游资源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产生的以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商贸、科考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茶文化旅游资源分为物质茶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茶园茶树、茶的加工制作、茶叶茶具、茶叶生产遗址遗迹等)和非物质茶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茶礼茶俗、茶道茶艺、茶事文学艺术等)。

作为一个新型研究领域,茶文化旅游较为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杨小泽[1]最早开始对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类型进行研究,将茶文化旅游线路分为综合性茶之旅与专项茶文化旅游。之后,随着全国各地茶文化旅游热的兴起,2005年至今,茶文化旅游研究进入快速成长期。纵观这些研究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孙艳红[2]、张琳洁[3]、谭巍[4]、王京传[5]分别从理论角度对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主体层次、产品类型、产业定位及开发对策进行了研究。应用研究方面,学者主要针对云南、福建、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等茶叶主产区进行,如朱海燕[6]、胡赛强[7]、宗敏丽[8]、文南薰[9]、冯卫英[10]等。

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是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尚未有学者以国内名茶产区为研究对象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整体定量评价。本文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产地信阳为研究对象,构建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体系权重,并用模糊定量评价方法对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1 茶文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1 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

借鉴前人对旅游资源划分的方法[11],并结合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茶文化旅游资源从资源价值、景区环境要素、开发潜力三个层次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层次分析图(见图1)中,A为总目标层,B为准则层,C为指标层。

图1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结果分析

笔者结合德尔菲法,设计调查问卷——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权重分配专家意见咨询表,通过邮寄、电子邮件等方式,请旅游管理专家和茶学专家对各级评价中各要素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打分,使用1-9标度法,构造出判断矩阵。利用和积法对判断矩阵进行求解,计算出总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所构造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评价指标权重见表1。

表1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通过表1可以看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B层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开发潜力(0.571 8)、资源价值(0.327 6)、景区环境要素(0.100 6)。从评价项目C层12个因子的权重排序结果看,开发潜力中的区域经济条件(权重为0.264 1)、客源市场条件(权重为0.186 9)、地理位置及交通(0.093 4)等三个评价因子排在第一位、第二位和第四位。说明位于或者靠近经济发达地区且交通便利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地区且交通不便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资源价值中的文化价值(权重为0.182 7)和体验价值(0.086 3)等两个评价因子排在第三位和第五位。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游客已不再满足于观光、购物、休闲娱乐等传统旅游项目,而是对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较强的旅游活动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茶文化旅游资源能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景区环境要素中的适游期(权重为0.055 3)排在第六位,可以看出茶文化旅游资源一年中可以接纳游客观赏和使用的天数影响资源的开发价值。因此,区域经济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文化价值、地理位置及交通、体验价值和适游期是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需重点考虑的因素。其它如观赏价值、景区景点组合、教育价值、环境容量和质量、安全性等因子虽然权重值较低,但也是开发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子。

2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模糊综合评价

2.1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各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分

在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之后,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等级赋分。指标参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和刘英[11]、陈梅花[12]的评分标准,以 10 分为总分,划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标准(见表2)。

表2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模糊评分标准

2.2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利用问卷调查法,请旅游管理专家和茶学专家依据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模糊评分标准对茶文化旅游景区(点)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模糊评分,模糊得分与权重比相乘即为综合得分,数学模型如下式:

式中:A表示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综合得分,S表示某个评价指标的模糊得分值,W表示某个指标的权重,i表示第i项因素,j表示第j个旅游资源评价单元。

3 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3.1 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3.1.1 气候环境优越

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素来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因主要产地在河南省信阳市,故名“信阳毛尖”。信阳市位于31°23’~32°37N、113°45’~115°55E,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2~15.5℃,年降雨量900~1 500mm,地貌类型多为丘陵和低山,土壤以酸性的黄棕壤土为主,质地轻,通透性好,适宜茶树生长。自古以来,在信阳形成了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等著名茶区[13]。

3.1.2 茶文化历史悠久

作为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信阳产茶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始于东周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唐朝陆羽在《茶经》中把信阳划为当时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淮南以光州(今潢川、光山一带)上,义阳郡(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舒州次”。宋代的苏东坡盛赞:“淮南茶信阳第一。”清朝光绪末年,先后出现元贞(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车云)、博厚、森林、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获得一等金质奖章,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1986、1990年连续三次被商业部誉为全国名茶,1985年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1990年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1999年又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4]。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使茶叶成为信阳人民的生活支柱,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茶俗、茶歌、茶艺等茶文化。

3.1.3 茶产业规模巨大

截至2012年,信阳市8县2区中有133个乡镇、1 245个行政产茶村,茶园面积达210万亩,开采面积110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45万亩。2012年全市茶叶产量5.22万吨,总产值77.2亿元,全市现有各类茶厂1 230家,茶叶加工企业60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5家[15]。拥有茶叶品牌“龙潭”“蓝天”“九华山”“文新”4件中国驰名商标;“信阳毛尖”“固始云雾”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义”“仰天雪绿”等9件省著名商标;“新林”等18件市知名商标。河南卢氏茶叶集团、五云茶业集团、信阳文新茶叶、河南仰天雪绿茶叶、河南九华山茶叶、信阳申林茶叶、河南新林茶叶等7家荣获2010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3.1.4 茶文化节颇具规模

信阳市从1992年开始连续举办了11届“中国信阳茶叶节”,2004年信阳市委、市政府为突出城市个性,打造信阳为“中国茶都”,将“中国信阳茶叶节”更名为“中国茶都—信阳茶文化节”,至2013年,信阳市凭借信阳毛尖的品牌优势,以茶为媒,广交朋友,成功举办了10届茶文化节。每届茶文化节都组织了招商引资、茶叶展销、经贸、旅游、文化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届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茶文化节的拉动作用,不仅提高了信阳市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而且为信阳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茶文化赋予旅游更深的文化内涵,以旅游促进茶文化的传播和茶产业的发展,茶旅互动模式可以促进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赢发展。

3.2 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

根据信阳市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选取信阳市环南湾湖百里茶廊、文新茶叶科技园、南湾湖茶岛、茶之韵博物馆、中国茶都茶文化第一街、信阳国际茶城、陆羽茶文化会所、陆羽茶文化园等8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茶文化旅游景区(点、线)作为评价单元。用于开发潜力模型的指标数据主要是通过信阳茶学专家和旅游管理专家的调查问卷中的基础数据处理得到。为了反映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差别,依据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权重(表1)可计算开发潜力综合得分,对其最终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Ⅰ级≥8.0;Ⅱ级:7.0~7.9;Ⅲ级:5.0~6.9;Ⅳ级:3.0~4.9;Ⅴ级:<3.0。信阳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结果

3.3 评价结果分析

信阳市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既有生态茶园、特色茶楼,又有茶博物馆、购物商店,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为开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所列出的主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等级集中于Ⅰ、Ⅱ、Ⅲ、Ⅳ级,资源质量层次不同,开发空间巨大。

3.4 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3.4.1 深入挖掘,建设综合型茶文化旅游景区

环南湾湖百里茶廊、南湾湖茶岛开发潜力为Ⅰ级,这与环南湾湖百里茶廊、南湾湖茶岛位于信阳市茶叶主产区、开发时间较早、知名度较高等因素密切相关。但这两个茶文化旅游景区仍存在资源的文化价值较低、适游期较短、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鉴于其较高的开发潜力,将这两个景区定位为综合型茶文化旅游景区。在今后开发中,依托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连云山、白龙潭、黑龙潭等茶区秀丽的自然风光、千亩万亩现代茶园开发文化景观旅游产品;依托信阳毛尖独特的加工工艺和特色的饮茶方式开发具有体验性质的文化风情旅游产品;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贩茶过程中形成的茶歌、茶舞、采茶戏开发文化艺术旅游产品。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延长适游期,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

3.4.2 突出特色,建设主题型茶文化旅游景区

茶之韵博物馆开发潜力为Ⅱ级,文新茶叶科技园、茶文化第一街、陆羽茶文化园的开发潜力为Ⅲ级,信阳国际茶城、陆羽茶文化会所的开发潜力为Ⅳ级。这6个茶文化旅游景区在资源价值、景观环境要素、开发潜力方面都有较高的得分,但又各有特点。因此,可将这6个景区开发为主题型茶文化旅游景区。茶之韵博物馆具体而详尽地向游客展示了信阳非物质茶文化旅游资源,可将其主要旅游功能定位为茶文化教育基地;陆羽茶文化园茶叶生产车间有专门为游客开辟的参观通道,可将其主要旅游功能定位为茶叶加工观光园;中国茶都茶文化第一街、信阳国际茶城,目前商铺林立,是游客参观、了解、购买茶叶、茶具的好去处,可将其主要旅游功能定位为茶文化主题商场;陆羽茶文化会所是游客休闲、茶艺、茶道的交流场所,可将其主要旅游功能定位为茶艺剧场;陆羽茶文化园将茶文化与建筑、环境相融,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可将其主要旅游功能定位为茶文化展示园。各景区可根据旅游功能的定位,有侧重地进行茶文化旅游开发。

4 结论

通过对信阳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可以看出,AHP法是一种简单直观、行之有效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也可以看出信阳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评价过程中构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同样适用于其他地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本文选取了信阳市8个具有代表性的茶文化旅游景区(点、线)进行评价,未涉及到所有景点,未来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进行深入的资源统计分析评价,其研究结论将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1]杨小泽.旅游新一族——茶文化旅游[J].农业考古,1997(2):45-48.

[2]孙艳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主体层次分析与开发构想[J].商场现代化,2005(2):63-64.

[3]张琳洁.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J].茶叶,2007,33(3):183-186.

[4]谭巍,李欣.茶文化旅游的定位与开拓[J].农业考古,2005(2):13-14.

[5]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27(6):22-23.

[6]朱海燕,朱栀帆,等.安化黑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探研[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426-430.

[7]胡赛强.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J].茶叶科学技术,2010(3):45-49.

[8]宗敏丽,祁黄雄,等.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及开发策略——以浙江顾渚村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315-320.

[9]文南薰.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性开发研究——以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3(2):81-85.

[10]冯卫英,王玉花,等.苏州洞庭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J].茶叶学,2012,32(4):353-361.

[11]刘英,刘晓静,等.基于AHP和模糊数学的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3):108-111.

[12]陈梅花,石培基.基于AHP法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6):196-200.

[13]郭桂义.中国名茶——信阳毛尖[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9(2):49-52.

[14]郭桂义,孙慕芳,等.信阳毛尖茶[J].中国茶叶加工,2003(4):19-20.

[15]余兵.茶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5):93-94.

猜你喜欢
信阳市信阳潜力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信阳市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潜力榜
信阳市屋顶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应用
信阳市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