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博物馆
——浅谈新形势下县级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2014-12-12 04:05邱苑丹
参花(上) 2014年7期
关键词:徐闻县徐闻文物

◎邱苑丹

挖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博物馆
——浅谈新形势下县级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邱苑丹

县级博物馆是博物馆体系中最基层的单位,又是地方收藏、展览、研究及传播文化的社会教育机构。免费开放后,县级博物馆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的博物馆,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县级博物馆 徐闻 历史文化 特色

博物馆是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建设成就的窗口,是宣传教育、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场所,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性建筑。自2008年我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以后,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便日益凸显,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一、县级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县级博物馆是博物馆体系中的最基层单位,又是地方收藏、研究、陈列、传播文物为基础的社会教育机构。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中明确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随后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博协在智利举行圆桌会议,会议主题为“博物馆与当代社会”,强调博物馆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博物馆就是为社会、社区及发展服务的机构。

在此背景下,作为博物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支群体——县级博物馆,其价值取向也由原本收藏、陈列、传播文物的基础上,拓展了面向社会开展社会教育的新职能。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举办流动展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普及教育,县级博物馆逐渐成了当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基地等等。拓展县级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大程度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与社会共同发展。

二、制约县级博物馆发展建设及社会服务的因素

免费开放的惠民政策,对于县级博物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考验,无论从理念还是实践层面,管理都并非易事,存在的问题也凸显严重: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长期以来,县级博物馆由当地政府部门统包统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务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缺乏创新和活力,旧的管理体制模式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生存、发展的困难和压力。

展陈模式和服务项目问题。陈列展览作为县级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内容单调,形式老旧,缺乏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博物馆服务数量、质量达不到公众文化生活的需求,地域文化特色不明显,难以引起公众的兴趣。

经费不足和设施维护问题。免费开放后,观众增加,地方财政投入却不足,造成经费紧张,县级博物馆基础设施、业务推广、消防安全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严重影响博物馆事业的良性发展。

人员培养和学术研究问题。县级博物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编制不足、层次不高等问题,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直接导致业务的分工难于开展,通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情况,很多工作人员并非“科班出身”,对于博物馆文物的收藏,考古勘察、绘图研究等业务一窍不通。

三、如何挖掘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县级博物馆

作为一名基层博物馆工作的人员,我认为,县级博物馆要有生命力,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与文化,各具特色的风土民情是县级博物馆的优势,因此只有积极挖掘地方特色,建立本区域独有的特色展品博物馆,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特才是发展县级博物馆的生存途径。

1.县级博物馆定位就是研究和展示本地特色文化。以徐闻县博物馆为例,徐闻县博物馆始建于1983年,馆内设有展厅4个,临时展厅2个,馆内收藏当地出土的文物标本398件,展厅陈列主要以徐闻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出土文物居多。徐闻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县,属合浦郡,当时郡治、县治设在海滨讨网村,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东汉时,徐闻县属交洲,县城所在的二桥、南湾一带是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据《徐闻县文物志》载: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省市县文物部门及考古学家在徐闻发掘近400多座墓葬,这些墓呈群体分布,其中在徐闻华丰岭、槟榔埚、红坎村三处汉墓群就发掘了51座汉墓,出土六百多件随葬品,包括各式陶器、铁器、铜器还有各种海外精美的舶来品珠饰,这些文物共同见证了西汉武帝开拓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两汉时期徐闻的繁荣昌盛,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徐闻县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39处,先后被各级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70处,其中省级4处,市级7处,县级59处。《徐闻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展示新发现及复查的不可移动文物图片及文字介绍,旨在宣传文物普查成果,也让社会各界更全面了解文物保护法。

通过开展文物普查和深入到农村中征集带有地方特色的文物标本,像石狗、石龟及明清时期的石雕等,而不能征集的,像孔庙的“司寇圣像”碑、海安古城北门“拱辰”石匾、“毁香亭碑”和“登云塔”匾等等,我们及时拓片,归馆保存,并举办《徐闻历代古碑匾拓片展》。这些拓片为我们研究徐闻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寺庙兴衰等起到证史作用,也为后人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和石雕技法提供实物资料。

汤显祖,明代的戏曲家,于明万历一五九一年贬谪到徐闻任添注典史。期间,目暏当地贫穷,“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认为是缺乏文化教育所致,于是提议当地知县熊敏,择地创建书院,署名“贵生书院”。据清《徐闻县志》记载,书院曾在地震中崩废,道光元年(1821年)赵榛、王道光两知县暨合邑绅士相踵建造。书院经多年修葺,现址位于贵生路,占地面积约3030平方米,现贵生书院设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等十二间课堂。徐闻县博物馆利用贵生书院这一平台举办《百代徐闻感义仍-汤显祖事迹展》,推广汤显祖贵生文化,并打造汤显祖人文历史、廉政教育基地。

举办临时的热点展览对于县级博物馆而言,更加符合其实际发展情况。举办热点展览可以通过三种形式实现:一是根据社会热点、重大节目宣传等,例如徐闻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像徐闻人俗称的床色娘子——“飘色”“雷歌”“雷话木偶戏”,原生态的明代健舞——东莞村“藤牌舞”、道教“屯兵舞”、佛教“斋舞”、婚宴“解贵舞”和“打盘茶”“傩舞”等等,及时收集相关婚嫁、生产、节序习俗等资料并布置展览;二是与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联办,引进一些外馆藏品或展览,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根据本地文化发展情况,举办艺术专题展览。近期,徐闻县博物馆在固有陈列展览的基础上,不断举办形式多样的精品展览,像《盆景根雕艺术展》《世界珍稀动物科普展》《邑人冯少强书画作品展》《翰墨飘香国画展》等等。这些临时展览将知识性、观赏性、专业性和学术性有机结合,大大丰富了徐闻县文化内容。

利用博物馆独特的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徐闻县博物馆内成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近期在贵生书院内开展的“感恩”“贵生课堂”等主题活动。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博物馆利用寒暑假推出艺术培训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孩子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让这里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和假日乐园。另外,为了让基层群众更广泛、更方便地享受到文化资源,徐闻县博物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等纪念日,张挂横额标语宣传《文物保护法》,并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各界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有效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形象。期间深入农村,到乡镇、管区及村开展共建农村文化活动,今年博物馆将临时展览“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展”“形式隐密——三人油画展”等搬进新农村,丰富农村群众文化。

加强特色文物的征集跟保护,扩大馆藏文物库。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的核心内容,每个地方都有自已独特的历史习俗和文化特色,当地出土的文物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的展品来源。县级博物馆可以着重从当地的传统文化形式、古遗址、古建筑、民俗等方面去挖掘和征集。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申请文物征集的专项经费,为博物馆文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动员民间力量,引导和培训当地收藏爱好者,利用民间资本,最大程度地扩大博物馆藏品的来源。

总之,县级博物馆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务实的作风、更精美的展览、更有效的管理做好免费开放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为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尽一份力量。

[1]单雯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年06期

[2]刘勤.关于中小型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省文博论文集201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于丽娜.浅论县级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J].华章.2011年第20期

(作者单位:徐闻县博物馆)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徐闻县徐闻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徐闻县举行庆“六一”少儿才艺汇演活动
“曹灿杯”湛江展区终极展示暨颁奖典礼在徐闻举行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文物掉包案
青翠欲滴
基于区域学科方法和理论的多岛联动开发分析——以徐闻县一墩、二墩、三墩和橹时墩为例
中国大陆最南端
——徐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