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三防”重在通风的探析

2014-12-19 06:22李延召许栋琳
河南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一通三防煤矿安全瓦斯

杨 超 李延召 许栋琳 赵 刚

(河南省新郑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新郑 451184)

在煤矿安全工作中,“一通三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逐渐得到煤炭企业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的煤炭安全管理水平逐年提高,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有些地区仍然存在 “一通三防”安全隐患,且有相对上升趋势。 分析其原因是,对“一通三防”工作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何才能真正将“一通三防”工作落实到位成为今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一些煤炭企业对于“一通三防”在思想上理解不全面,没有真正领会其内在的联系。 做好“一通三防”工作可以为煤矿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对煤矿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1 “一通三防”

1.1 通风主要内容

“一通三防”指的是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火灭火的技术管理工作的简称。 一通:煤矿有完善的矿井通风系统;三防:防煤尘、防火、防瓦斯爆炸。 本文就通风进行详细探析, 在煤矿矿井中必须存在独立而且完整的通风系统, 保证井下空气的流通, 这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前提。在煤矿矿井中,气体的主要成分接近于大气的空气成分,即:氮气约占79%,氧气约占20.96%,二氧化碳约占0.04%。 矿井通风主要的任务有以下几点:首先需要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其次在通风过程中, 对井下存在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有效地进行排除和冲淡, 减少对井下人员的伤害; 最后通过井下的不断通风,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使矿井下边维持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在不断开采煤炭资源的过程中,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释放出来,主要是瓦斯、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氢。 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值不得超过所规定的浓度,详情见下表1。

表1 有毒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表

1.2 通风在“一通三防”中的重要性

瓦斯治理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防止瓦斯聚集以及爆炸,在矿井中,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将会直接导致瓦斯爆炸,即瓦斯浓度、氧气浓度和瓦斯引爆源。 在矿井正常通风条件下,氧气的浓度无法控制。瓦斯引爆源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火源,人为因素包括烟火以及电器的失爆,可以进行控制,而自然火源则包括摩擦火花以及杂散电流,无法控制。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瓦斯进行控制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不断进行通风,使瓦斯浓度降到最低,到达安全浓度以下。

防尘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煤尘爆炸,而煤尘爆炸也由三个条件决定,即氧气浓度、煤尘爆炸指数和引爆火源。 氧气浓度以及爆炸指数无法控制,是客观存在的,引爆火源也无法完全控制。因此,需要通过通风使空气中的粉尘浓度降低,而浓度降低的方法主要有:通过洒水的方式消除粉尘,通过控制风速减少粉尘的飞扬。

火灾防治的主要手段就是对氧气供给进行控制,采取的方式是隔绝漏风通道。 通过对风量的控制可以有效防止矿井火灾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一通三防”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通风是三防的基础,通风的实现决定了三防的实现,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认真做好通风系统,防瓦斯、防尘以及防火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 通风系统在煤矿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一通三防”事故不断发生,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忽视通风工作。 对发生事故的一些地区进行分析发现,有些事故的发生属于偶然现象,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首先,一些矿区自建矿以来从没有发生瓦斯超限现象;其次是事故矿井技术装备齐全,检测手段先进,安全投入比较大;最后是事故矿井在安全管理上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 然而,偶然中却存在着必然的因素,深入分析事故原因,主要是企业没有正确地领会 “一通三防”的内在联系,对“一通三防”的实质认识得不充分,对三防的基础--通风不够重视。

2.1 对通风设施不够重视

构成煤矿通风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就是通风设施,它也是维持通风系统正常运作的物质基础。 一些通风管理人员对通风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够全面,具有强烈的片面主观色彩,安排随意性大,检查时间以及质量不能严格地遵照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 通风位置对煤矿企业有重要意义, 因此需要合理安排通风系统的建立位置。 一旦位置出现错误,通风系统就会不可靠,井下的通风会不稳定、不科学,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2.2 对通风管理不够重视

通风系统关系到井下的安全生产,一些发生“一通三防”事故的地区,没有充分认识通风系统管理。 在矿井通风工作中,通风系统占有重要的内容, 通风系统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导致风流的短路,进而导致瓦斯的不断聚集。 通过对发生瓦斯事故的矿井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对通风系统不够重视。 一方面,在思想上,一些通风管理人员根本不清楚什么是通风工作的重点,没有充分认识到通风系统的重要性, 将其与矿上无关紧要的工作等同处理,因此就会造成具体工作的拖延推诿,最终酿成事故;另一方面,通风管理人员只认识部分通风,即生产区域的通风,忽略了死角以及盲区的通风管理。

2.3 对技术指导不够重视

煤矿通风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在实际煤矿通风现场很容易就会出现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指导作用, 使得技术措施教条化和纯理论化,与现场实际相脱节,对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许多煤矿部分从事该技术的工作人员认为技术工作就是理论,忽略了通风现场的理论联系实际,深入井下现场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无法真正了解所实施的技术措施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在煤矿上,虽然有通风工作的技术措施,但是指导性不强,落实不到位,最终造成事故的发生。(2)个别技术人员不深入实际开展通风技术工作,制定相关措施照搬照抄,这就造成了虽然有相关的措施,但是落实不到位,技术措施没有真正地与实际现场相联系,形同虚设。 (3)保证通风管理措施可行的重要手段是技术把关。 一旦技术把关不严,留下漏洞,就会留下安全隐患。

2.4 对“一通三防”的实质不够重视

“一通三防”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覆盖面广泛。 要实现“一通三防”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抓住矛盾主要方面,也就是需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目前,许多企业的领导都能体会到“一通三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环节却容易把握不好,出现一些偏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矿抓通风的干部将“一通三防”片面地理解为瓦斯管理, 导致出现以检代管的现象, 认为只要单方面地强调瓦斯监测,“一通三防”就会搞好。这种片面的理解容易造成煤矿的安全隐患。 比较明显的表现为不情愿开展通风基础工作,而进行瓦斯监测的方法代替可以做到省时省力。 这种检测方式实质仅仅排查出安全隐患,起不到消除隐患的作用;片面强调检测装备的更新,没有就通风基础设施没有要求,无要求就直接导致通风设施降低标准,出现偷工减料;瓦斯检查把关者多,检查严谨,而通风管理制度却无具体要求, 这就直接导致通风管理人员对通风管理系统的管理不正规,对通风管理不够重视,瓦斯检查重要性高于通风检查。

(2)许多煤矿部门对“一通三防”工作十分重视,齐抓共管,但不等于替换和包办, 把握不好会导致非专职和专职混淆的现象,容易造成通风业务部门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对于存在的隐患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被动地等、推以及靠。

(3)“一通三防”所规定的措施繁多,其主要内容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规定措施落实不到位、不彻底,机械性执行规定措施的现象。在进行巷道贯通时,仅仅强调贯通点,不去关注其他联系点,瓦斯员对通风设施完好程度不关注, 关注的重点仅仅是机械地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在规定的地点进行瓦斯浓度的检查。

3 “一通三防”中落实通风技术的具体措施

实践证明,通风技术是“一通三防”工作的核心,因此,只有将通风工作落实到位,真正理解“一通三防”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确保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

3.1 真正理解“一通三防”关系的内在联系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复杂的矛盾,矛盾主要分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只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才可以确定工作重心,才能科学地安排工作程序。在“一通三防”工作的开展中,通风就是主要矛盾,因此,需要树立通风无小事的观念,切实认识到通风的服务对象是人。分析通风与三防的关系可知,通风是基础,通风工作的小事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通风工作的重要性。

3.2 加强通风系统的构建工作

通风系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要树立通风设施就是装备的观念。 在强调“管理、培训、装备”三并重原则的同时,把通风设施当作主要的装备进行投入,防止本末倒置。

3.3 加强通风队伍建设

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以及可靠的前提是有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通风队伍,因此煤矿企业应加强对自身通风队伍的建设。首先,从组织的角度上,通风队伍的质量和数量需要得到保证,通风队伍的机构、组织以及人员的装备要与瓦斯队伍相同。 在工作待遇上,需要综合考虑劳动的专业性、责任性以及劳动强度。其次,应加强通风队伍的作风建设。 一是是团队意识,通风队伍需要有团结的作风,这是保证通风工作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 二是是进取精神,这直接反映出通风队伍的精神面貌,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把握生产的每个环节,最终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地运行。 三是从安全角度去开展工作,当矿井“一通三防”工作与生产发生矛盾时,要敢于坚持原则。 再者,要通过加强对通风队伍的培训,提高通风队伍的业务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使其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能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现场处理问题,以保证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可靠。

3.4 实现技术指导与科技进步

我们开展“一通三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技术指导生产,技术服务生产,技术先行。 在开展工作期间,坚持技术先行就是在技术指导下开展工作,以避免实际工作的经验性以及盲目性。工作开展期间,首先需要树立全过程的技术管理理念,从设计到验收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技术的支持和指导, 并将其落到实处。 然后,制定的技术方案以及措施需要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要针对性强, 要能够动态进行现场指导, 这样就避免了照搬照抄。 技术工作还要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矿井局部实施技术方案。

4 总结

煤矿安全是煤矿生产中永远需要关注的重点,要真正体会到“一通三防”的含义,领会各项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认识通风在“一通三防”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 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真正将“一通三防”工作落实到位,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1]卢鉴章.我国煤矿一通三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J].煤炭科学技术,2007(01):12-32.

[2]姜初炎.煤矿“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探索与实践[J].能源与环境,2004(04):34-54.

[3]周英博.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通三防”安全体系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6):65-76.

[4]鉴章.我国煤矿一通三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J].煤炭科学技术,2007(01)1:76~87.

猜你喜欢
一通三防煤矿安全瓦斯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煤矿安全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抓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四大支柱
软岩矿井综放工作面过旧巷“一通三防”技术管理
煤矿"一通三防"工作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
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途径探讨
对如何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思考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抽放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