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体温监测与护理

2014-12-26 02:35王欢信如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先天性降温心脏病

王欢 信如梅

护理园地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体温监测与护理

王欢 信如梅

体温监测;先心病;护理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7%~8%[1]。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由于体温对循环、呼吸、代谢功能影响,实时的体温监测对于围术期并发症的及时发现有指导意义。体温过高,可使代谢增加,心脏负荷过重甚至发生惊厥,也可增加肺部感染[2]。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心脏中心行手术治疗的3岁以内先心病婴幼儿28例,给予密切体温监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心脏中心行手术治疗的3岁以内先心病婴幼儿28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4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70±0.78)岁,体重 5.0~15.0(10.78±3.21)kg;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8.0~153.0(39.80±20.15)h,CICU 监护时间 2~11(6.00±2.38)d。婴幼儿先心病的手术名称及例数见表1。

表1 婴幼儿先心病手术名称及例数

1.2 体温监测方法 全组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胸部正中切口。术后返回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后采用肛温探头导线与监护仪实时监测肛温变化,注意观察体温探头的位置,探头插入过浅或埋于粪便中都会影响精确度,发现体温异常时应及时检查纠正。

2 结果

本组患儿经过3~7 d积极有效地治疗与监护后,肛温维持在36.5℃~37.0℃,四肢末梢温暖,生命体征平稳。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患儿返回CICU前应提前做好准备,包括病床、室温、盖被,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患儿均不适宜。患儿置于室内,室温以24℃为宜。患儿返回CICU后应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及四肢末梢情况,早期用复温毯对患儿进行保暖,使其体温逐渐上升。复温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复温过快引起反跳性高热。当患儿肛温达到36.5℃~37.5℃时,停止复温毯复温,还应逐渐减少盖被,观察患儿皮肤、末梢循环颜色,是否大汗等现象,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2 低体温患儿护理 低体温可使机体代谢率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大、外周阻力增大、耗氧量增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心脏负荷增加,过低的体温易使室颤域降低,从而诱发室颤[3]。低体温时用小毛巾包裹患儿四肢,在四肢和肩部放置热水袋(用橡胶手套装50~100 m l温水,水温不超过50℃)[3],热水袋不直接接触患儿皮肤,根据情况每20~30 min观察一次局部皮肤情况,以防烫伤。使用人工呼吸机时,吸入的气体应当湿化加温至32℃,监护室的温度应适当调整,尤其冬季,不能低于20℃。经全身保暖复温处理0.5 h,肛温仍在35℃以下时,患儿往往伴有血容量不足,外周血管强烈收缩[4]。在排除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后,除给予保暖复温外,同时可遵医嘱给予小剂量扩血管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既达到散热目的,又可降低外周阻力,从而减轻心脏负荷[5]。当患儿体温在36.5℃~37.5℃、微循环改善、肢端温暖、面色红润、血压正常、脉搏有力、心率正常时停止复温。

3.3 高热患儿护理 复温后患儿因暂时尚未完全恢复调节功能,在无任何并发症的前提下可出现体温增高的情况,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同样可影响心脏功能,导致手术失败。体温超过37.5℃时,可采取物理降温方法[3]。物理降温的方法较为安全,不良反应少。

3.3.1 降温毯 降温毯是一种安全、可靠降温仪器,是精确控制降温的有效手段。患儿置于降温毯上,温度设置为37℃,通过降温毯内水循环带走热量,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应用时应注意避免降温毯与皮肤接触部位的损伤。

3.3.2 冰敷 头部置冰水袋,颈部、腋下、两侧腹股沟放冰袋,通过传导散热,以降低组织代谢,减少耗氧。但冰块长期与皮肤接触易引起皮下脂肪坏死,在小儿更为常见。故为了防止冻伤,应用毛巾包裹好冰袋,并且随时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及时变换位置[4]。当患儿肛温降至37℃时应撤除冰袋。

3.3.3 温水擦浴 由于婴幼儿皮肤稚嫩,应用酒精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擦浴应选用对皮肤刺激性小的温水。用32℃~36℃温水擦浴5~10 min,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通过传导直接散热而降温[4]。擦浴时动作轻柔,严密观察患儿皮肤,防止擦伤,严禁擦拭患儿胸前区、腹部、后颈部等处,以免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后果。

3.3.4 药物 若患儿体温升高至39℃以上,在物理降温的同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吲哚美辛入肛等。

4 小结

体温是反映患儿术后循环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维持正常的体温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创伤后体温与患者的存活率相关,低体温者比正常体温者病死率明显增加[6]。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如果体温波动过大,对循环、呼吸、代谢功能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手术疗效。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术后体温保护的意识,当患儿体温出现异常时,积极对其进行护理干预,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术后体温的稳定,保证患儿术后顺利康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刘雪莲,陈文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体温监测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2-92.

[2]吴淑华,林善昌.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的护理干预.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

[3]曹喜华.保持手术患者正常体温的护理措施.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859.

[4]王爱军,纪成福,王涛.围术期处理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101-103.

[5]刘晓峥,屈正,杨桂林,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唇腭裂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初步经验.北京医学,2012,34::576.

[6]陈京南,刘剑,黄胜.婴幼儿低温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监测及护理.TODAY NURSE,2010,4:122.

Temperaturemonitoring;Congenital heart disease;Nursing

10.3969/j.issn.1672-5301.2014.02.030

R541.1

B

1672-5301(2014)02-0188-02

100028 北京市,煤炭总医院心脏中心CICU

2013-07-09)

猜你喜欢
先天性降温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动物降温有妙招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一起来消消暑 盛夏降温美妆品清单
小老鼠降温
Smog in Los Angeles
读一读吧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