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教育支出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研究——基于人口维度的教育支出观的考察视角

2015-01-02 06:59东北财经大学耿新瑞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差距公平

东北财经大学 耿新瑞

一、财政教育支出调节收入分配的传导机制

(一)财政教育支出的含义

财政教育支出是财政收入的运用的一种方式。财政教育支出一方面是满足个人和社会教育需求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政府的经济活动,政府据此参与教育资源的配置、调节收入分配。

(二)教育支出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调节的传导机制

1、教育投资可以提升人力资本,提高个人收入

人力资本是投资于劳动力身上形成的可以带来收益的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增加人获取收益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劳动者身上蕴涵的知识技能。教育支出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教育上的投资一方面直接导致人力资本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使个人获取收益能力中的财产等因素所占权重下降,使得个人能力成为获取资源的主要因素。

2、财政教育支出使低收入家庭有能力享受同等教育产品

获取教育产品需要一定的经济投资,因此教育致使的人力资本增幅与社会成员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政府通过财政教育支出,可使低收入家庭也有足够的能力获取相应的教育产品,积累人力资本,提高收入,从而缩小与高收入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

3、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需要公平的教育支出

教育投资能提升人力资本,但不公平的教育支出不仅不会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还会加大这种差距。由于教育产品的消费数量与个人或群体经济实力有关,当市场配置教育资源失效时,政府就要保障低收入家庭对教育产品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消费教育产品,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二、财政教育支出的公平与效率标准

通过对教育支出调节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公平的财政教育支出会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只有公平和有效率的教育支出才会有效的缩减收入分配的差距。

(一)教育支出的效率与公平标准

效率标准:是否符合当时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是否弥补了教育市场的“市场失灵”。

公平标准:第一,资源在学生间均等分配;第二,通过财政上下级的转移支付克服所辖学区间、区域间、城乡间教育支出水平的差异,保障教育的群体均衡发展;第三,对非义务教育合理的分担和补偿成本。

(二)基于人口维度视角下的财政教育支出观符合我国国情

基于人口维度的财政教育支出观要求政府在参与教育资源的配置时应当尽量使教育资源的分布与人口数量相匹配。教育是一项人的基本发展权,财政教育支出应保证每一位社会成员不应因其所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而产生差别,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总量增加迅速,但地区间收入差距也逐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逐渐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另一方面户口政策还间接地维持了这种不平等。因此,依据人口维度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状况。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及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现状及分析

1、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现状及分析

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呈现增长态势。其中1992-2005年这个比例一直在3%以下,从2005年开始到2014年教育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已经突破4%,其中人均财政性教育经费也从2005年的394元增加到2013年的1804元,增幅超400%。

2、财政教育性支出的结构分析

资料显示:1995年以前,我国的三级教育经费侧重初等、中等教育的投入,1999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之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规模及比重逐渐增长。1999-2007年,高等教育支出占财政教育总支出比重由22.8%上升至31%。然而同期,中、初等教育支出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中等教育由1999年的41.2%下降至2007年的35.4%;初等教育由31.3%下降至25.6%。按照国际比较通行的标准,人均GNP为600-2000美元时,初、中、高三级教育比例为40.5:29:17.9,然而我国的三级教育经费配置严重偏离这个标准,尤其初等教育投入比重平均仅维持在27.6%的水平,比世界通行的标准低了12.9个百分点。

(二)现行教育支出对收入分配调节的效果

财政教育支出在初等教育上投入上比较符合人口维度的公平观,在初等教育财政支出上各地区差异不大,这其中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表1是摘取的河南省和北京市的小学教育资源比较情况)

表1 北京市和河南省小学每万人的数量比较时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北京普通小学学校数(所)1093.00 1081.00 1090.00 1104.00 1160.00河南普通小学学校数(所)26086.00 27452.00 27793.00 28603.00 29420.00北京年末常住人口(万人)2152 2115.00 2069.00 2019.00 1962.00 1860.00河南年末常住人口(万人)9436 9413.00 9406.00 9388.00 9405.00 9487.00北京人均小学数量(所/万人)0.52 0.52 0.54 0.56 0.62河南人均小学数量(所/万人)2.77 2.92 2.96 3.04 3.1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是,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上的分配严重不均衡,而且由于社会成员对教育产品的要求普遍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调节收入分配的要求。教育资源苛求在更高层次的均等。仍然以北京市和河南省为例,可以看出北京市拥有的高校数量远远超过河南省,比如这种教育资源的分布严重与人口维度的教育支出公平不符,将会扩大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综上分析,现行财政教育支出没有有效的降低收入分配的差距。

(三)现行财政教育支出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的原因探析

1、财政教育支出在人口维度不公平分配

我国的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并非按照人口维度来分配的,这就造成了人口和教育产品的不匹配,导致社会成员不能平等的享受教育。而教育主要由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教育发展与地方财力密切相关,教育资源匮乏的地方由于财力所限却得不到发展,造成教育上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加大收入分配差距。

2、地域间教育政策壁垒,使得教育在人口维度的不公平现象持续存在

由于地区教育政策性壁垒,使得不同地区的社会成员不能很好的流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户口的限制。这种政策性的壁垒保护了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利益,使得他们的子女享受教育产品的外来竞争排除在外。然而这也就与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相违背,造成收入差距加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由于教育环境差,致使人才尽可能的流向教育资源资源丰富的地方,从而导致人才流出,使得教育投入产出不匹配,长此以往会扩大地区收入差距。

3、政府间财政教育支出的分摊上,地方政府承担较大比例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力下降,有限的资金使得地方政府往往不会大幅加大在教育上的投入,尤其是对经济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此类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中占有重要权重,教育资金不足使得本该最应提升教育支出质量的地区的教育质量久久不能追上经济发展好的地区。

四、促进教育支出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解决途径

(一)教育资源按人口维度配置,打破教育资源空间不平衡

按人口维度分配教育资源,特别是对收入分配作用日益明显的高等教育资源。推动高校从教育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外迁至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平衡地区间教育资源。

(二)推动教育去行政化,破除教育在地域间的政策壁垒

十八大发出了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呼声,政府应当关注于教育市场失灵的地方,强化教育部门的教育监督职能,弱化教育资源行政管理的职能,推动教育去行政化。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经济始终与消费者的数量紧密相关,基于人口维度的教育公平观可以有效引导教育资源在健全的市场中优化配置。教育事业事关国运,在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配置总体格局下,应当逐步引入市场的力量,使教育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

(三)加强中央财政对地方教育支出的转移支付

中央政府利用自身财政优势,通过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可以帮助其提升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同时通过专款专用,避免教育资金的挪用。

(四)进行教育改革,在条件成熟时实行高校股份制,加强学校决策自主性

推动教育方面的改革,加强高校决策自主性,使高校有动力去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培养模式,教育部门负责对其履行监督职能,保护大众权益。

(五)教育的法律建设,保护居民受教育的权利

加强教育立法建设,规范地方政府的关于教育的条例规定,避免造成行政性的法律发条冲突,保护社会成员的合法受教育权。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孙开.公共支出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

[3]金双华.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与收入分配[J].财贸经济2003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差距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笨柴兄弟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公平比较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