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Δ

2015-01-07 07:21谭光林南充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9期
关键词:酸乳三联螺杆菌

唐 捷 ,龙 云,苏 强,谭光林(.南充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四川 南充637000;2.南充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在成年人中达到40% ~60%[1]。2012 年我国第4次全国Hp 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指出,根除Hp 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根除Hp 可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可以治愈的疾病[2]。以往国外(如欧洲、美国等)及我国的Hp 诊疗指南首选的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2 种抗菌药物的三联疗法曾使Hp 的根除率达到90% 以上[3],但随着细菌耐药率的上升,三联疗法的根除率已不足80%[4]。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微生态制剂的治疗作用逐渐引起临床的重视。本研究在传统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并将疗程由7 d 延长至14 d,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4 年1—6 月来南充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患者,经电子胃镜检查及13C-尿素呼气实验(13C-UBT)或经胃黏膜活检快速尿素酶实验(rapid urease test,RUT)证实为Hp 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40 例。纳入标准:(1)年龄18 ~60 岁;(2)电子胃镜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3)13C-UBT 或RUT 阳性;(4)肝、肾功能正常;(5)患者愿意接受随访;(6)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年龄<18 岁或年龄>60 岁;(2)有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糖尿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对本次治疗方案涉及的药物过敏;(5)近期已接受抗Hp 治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12 例,男性50 例,女性62 例,年龄(45.2 ±3.1)岁,体质量(50 ±15)kg,镜下溃疡径(13.8 ±6.6)mm;观察组患者128 例,男性68 例,女性60 例,年龄(43.3 ±3.3)岁,体质量(51 ±13)kg,镜下溃疡径(14.2 ±6.2)mm。2 组患者治疗前均有上腹疼痛、上腹烧灼感、反酸、嗳气等症状,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28)10 mg/次,阿莫西林胶囊(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0932)1 000 mg/次,克拉霉素胶囊(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3983)500 mg/次,均为2 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40114)2 片/次,均为2 次/d。2 组疗程均为14 d,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随访,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确保入选患者完成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根除治疗结束4 周后做RUT 或13C-UBT 及电子胃镜检查,观察Hp 根除率、溃疡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5]。(1)症状及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消化道症状,并于服药后第1、2、4 周复诊,记录病情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2)溃疡愈合情况观察:抗Hp 治疗结束4 周后,患者复查胃镜,观察溃疡及糜烂愈合情况。愈合:糜烂、溃疡灶消失或仅留瘢痕;好转:糜烂或溃疡面积缩小≥50%;无效:糜烂或溃疡面积无改善或增大。(3)Hp 根除标准:根除治疗4 周后,符合下述标准之一可判断Hp 被根除:①13C-UBT 阴性;②基于胃窦、胃体两部位取材后RUT 均为阴性。临床症状缓解率=(好转病例数+临床症状减轻病例数)/总病例数×100%;溃疡愈合率=(愈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Hp 清除率=阳性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Hp 根除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0.62%,对照组为76.79%;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率92.19%,对照组为74.11%;观察组患者的Hp 根除率为91.62%,对照组为73.21%,2 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味觉改变、口腔异味、头昏、眩晕、失眠,大多可耐受,均未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68%(31/112);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皮疹、四肢乏力等,不良反应较轻微,发生率为11.72%(15/128),2 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PPI 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组成的标准三联疗法曾是国内外Hp 感染诊治共识的一线治疗方案,但目前国内外资料均显示,此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而Hp 感染作为感染性疾病,根除率应高于90%[4]。三联疗法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Hp 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Hp 学组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Hp 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50% ~100%(平均73.3%),对克拉霉素为0 ~40%(平均23.9%),对左氧氟沙星为30% ~38%,对阿莫西林为0 ~2.7%[6]。有专家指出,标准三联疗法在我国应淘汰或至少不适合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使用,理由为我国克拉霉素耐药率远超15% ~20%阈值,根除率低,即便延长疗程,作用也有限[7];标准三联疗法中PPI 的应用易导致胃内低酸或无酸环境,引起胃内菌群失调、细菌耐药性增加,Hp 根除率降低;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体微生态平衡,增加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导致Hp 根除治疗失败。为此,在临床治疗中,急需探寻新的安全、有效的Hp 根治新方案。

表1 2 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Hp 根除率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remission rate of clinical symptoms,healing rate of ulcer and Hp eradicat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cases (%)]

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制剂研究的深入,微生态制剂联合应用后在提高Hp 根除率、减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增加用药依从性、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8]。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Hp 感染性消化道溃疡疗效确切[9-11]。嗜酸乳杆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重要成员之一,定植于胃肠道,具有耐胃酸、胆汁的特性。研究结果发现,胃内已定植嗜酸乳杆菌的小鼠难以经口感染Hp,已感染Hp 的小鼠灌胃嗜酸乳杆菌能使胃内Hp 定植减少。在临床实践中亦发现,嗜酸乳杆菌虽不能完全根除幽门螺杆菌,但可抑制胃内Hp 的繁殖,减轻炎症反应并明显减少应用抗菌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12]。复方嗜酸乳杆菌是由中国株、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粉、粪链球菌、枯草杆菌菌粉组成的复方制剂,能调整肠道菌群,分解糖类产生的乳酸,提高胃肠道酸度,从而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繁殖。在本研究中也可以看出,采用标准三联疗法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Hp 根除率分别为76.79%、74.11%、73.21%,加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Hp 根除率分别为90.62%、92.19%、9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68%、11.7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均表明,在标准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复方嗜酸乳杆菌,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促进溃疡愈合,减少不良反应,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1] 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2] 刘文忠,谢勇,成虹,等.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12,17(10):618-625.

[3] 曾志荣,陈旻湖.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现状与进展[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5):267-268.

[4] 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现状与展望[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8):687-690.

[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2):117-118.

[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成虹,胡伏莲,等. 中国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以及耐药对治疗的影响——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J]. 胃肠病学,2007,12(9):525-530.

[7] 刘文忠,萧树东. 幽门螺杆菌新国际共识解读[J]. 胃肠病学,2012,17(1):1-4.

[8] 乔丽娜,赖瑞敏,袁晓龙,等. 微生态制剂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3,19(6):1083-1085.

[9] 唐捷,刘涛,龙云.2 种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房,2008,19(17):1341-1342.

[10] Sheu BS,Wu JJ,Lo CY,et al. Impact of supplement with Lactobacillus-and Bifidobacterium-containing yogurt on triple 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16(9):1669-1675.

[11] 林金鱼.酪酸梭菌活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8):51-52.

[12] 斯庆图娜拉,王江滨,李岩,等. 嗜酸乳杆菌对甲硝唑耐药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30):3231-3235.

猜你喜欢
酸乳三联螺杆菌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热处理和转谷氨酰胺酶对凝固型酸乳品质的影响
陈旧性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代餐酸乳崛起 市场有待观望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Role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s with Droplet Relative Dispersion in IAP AGCM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