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药物咨询分析与服务改进对策Δ

2015-01-07 07:21赵晓彦苏明杰北京回龙观医院药剂科北京100096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9期
关键词:抗抑郁精神病药师

王 君 ,赵晓彦,苏明杰(北京回龙观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96)

伴随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药学的迅速发展,药师的职能也逐渐由传统的药品供应型向“以患者为中心,以药学服务为重点”的人性化服务模式转变,开展药物咨询是这一转变的重要环节。用药咨询一方面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一方面,临床药师向医师及护理人员介绍国内外新药动态、特殊药物合理使用、药物间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药物中毒与抢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已成为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径。北京市回龙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一家集精神、心理卫生、老年关怀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由于就诊患者的特殊性,门诊用药咨询工作也具有独特性。现将我院门诊药物咨询记录进行整理、回顾、分析,旨在寻找其中不合理因素及解决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用药咨询质量、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4 年1—12 月我院门诊用药咨询记录共150 份,根据咨询问题侧重点进行分类,使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咨询者的构成比例

咨询者以患者为主占98.00%(147/150),医生和护士咨询较少占2.00% (3/150);咨询患者占门诊就诊总人数的0.13% (147/111 413)。

2.2 咨询问题分类及所占比例

咨询问题内容分为10 类,较多为用药疗程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见表1。

表1 门诊用药咨询问题分类Tab 1 Categorization of outpatient medication consultation problems

3 讨论

3.1 咨询内容分析

3.1.1 用药疗程及疗效分析:(1)经常有患者询问“我服用XX 药物几天,感觉没效果,是不是这个药不适合我?需要换药吗?”等问题。根据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指出,抗精神病药单一药物治疗6 ~8 周疗效不佳,或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大于4 ~6 周仍无效时,才考虑换用另外一种药物[1]。患者刚服药几天,药效尚未充分发挥作用,不足以控制症状,患者急于看到治疗效果,要求医生给其换药。针对上述情况,药师指导并提醒患者,药物起效需要一定时间,且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本病临床症状群丰富,病情较复杂,药物治疗应尽可能实施个体化治疗原则[2];频繁换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可能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病情以评估药物疗效。(2)如患者母亲咨询“女儿25 岁时开始服用舍曲林1 年多,病情好了就停药,随后病情加重,重新开始服药已5 年,去年病情曾有过一阵波动,目前病情稳定,询问是否可以停药?”。根据《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1]中建议:抑郁症单次发作,症状轻,间歇期长(≥5 年)者可不维持治疗,多次复发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维持期治疗一般不少于2 ~3 年。维持治疗结束后,患者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严密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发倾向,应迅速恢复原有治疗。考虑此患者5 年内病情复发2 次,间歇期短,近1 年内病情仍有波动,目前不建议盲目停药或者减量,应定期返院评估病情及疗效;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用药的依从性。由于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周期较长,严重者需要终身服药,患者通常比较关注用药疗程的问题,因此药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抗精神病药的药效学、药动力学进行指导。

3.1.2 药品不良反应:(1)咨询中患者对于服药后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咨询较多,如患者,女性,28 岁,自诉服用奥氮平20 mg/d,食欲较好,除三餐外还喜好甜食,但运动较少,体质量明显增加(半年增长15 kg),询问该药是不是影响食欲。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体质量增加、糖脂代谢异常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在药物剂量相当时,氯氮平和奥氮平最易引起体质量指标的改变[3]。通过询问其家族史及相关检查发现,患者母亲有糖尿病史,但患者目前血糖正常。对此笔者建议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减少甜食摄入、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4];服药治疗期间定期监测体质量、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水平,若出现严重的代谢综合征或体质量增加过快应考虑换药,同时给予相关药物如二甲双胍[5]、雷尼替丁[6]等进行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如存在空腹血糖高、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或高血压病等情况,应尽可能选用对体质量影响较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齐哌西酮等[7]。(2)老年患者,服用富马酸喹硫平片50 mg/d、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75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1 片/d,阿托伐他汀1 粒/晚,出现白细胞计数降低,询问是否为药物原因,具体为哪种药物?药师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喹硫平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降低,老年患者造血系统功能减退者更易出现,但具有可逆性,一般可以恢复,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血象,若白细胞计数持续降低应及时就医;若白细胞计数降低情况严重,应立即停用或减少原使用药物,酌情进行对症治疗[8]。(3)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在患者服用初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不适,如恶心、呕吐、便秘等,影响服药的依从性。药师应指导患者,胃肠道反应为常见不良反应,1 ~2 周会逐渐减轻,可服用一些止吐药或缓泻药对症治疗,不应停药,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信心。总之,多数不良反应可以预知,但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用药教育,充分发挥用药咨询窗口的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3.1.3 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药物相互作用:(1)患者向药师反应,服用米氮平后白天经常犯困,如何解决?药师建议,米氮平最好夜间服用,以便该药在抗抑郁的同时发挥镇静作用。(2)患者男性,40 岁,诊断酒依赖综合征,询问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是否可以饮酒?由于酒精与众多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存在着相互作用,可加重中枢抑制,因此服药期间禁止饮酒。酒精能够抑制肝药酶活性,导致药物代谢减少,血药浓度增高,有可能增加药物的毒性作用。肝药酶CYP 家族众多成员参与了抗精神病药及抗抑郁药的体内代谢过程,肝药酶CYP 的强诱导剂或强抑制剂会显著影响药物的代谢[9-10],导致药效减弱或毒性增加,合并用药时需谨慎考虑,及时调整给药剂量。笔者指导患者阅读说明书,抗抑郁药不应与酒精同服,患者表示已明确。总之,多数首诊患者取药后会到药师处询问药物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问题,咨询药师需详细了解患者疾病情况,根据药物特性并结合药理学为患者选择最佳服药时间,尽可能详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使其主动配合、顺利完成整个药物治疗过程。

3.1.4 特殊人群用药:(1)如患者,女性,28 岁,诊断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自2011 年至今一直服用利培酮片、盐酸舍曲林片,疗效尚可,目前病情稳定,患者想要怀孕,询问需要注意什么?根据《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可知,对于育龄期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患者,2 年以上无复发可停药妊娠,病情稳定的患者在妊娠第1 ~3 月应完全停药,从第4 个月开始服用原治疗药物,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最小剂量达到巩固治疗的目的[12]。抗精神病药通过阻断垂体前叶D2受体,引起血清催乳素增高,干扰女性内分泌系统的周期性变化,导致闭经、不排卵,引发不孕,以利培酮和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影响最为明显[11]。药师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用药情况后,考虑该患者病程较短,服药规律且目前病情控制较好,建议其与主治医生联系,考虑是否可以停药妊娠;建议其到综合医院进行内分泌及妇科检查,以确定月经周期恢复的情况;成功受孕后,应定期复诊,综合评估病情,以免病情反复。虽然指南给出指导意见,但优于大多数精神科药物妊娠分级都在B 级以下,故建议患者需要慎重考虑妊娠及可能出现畸胎的风险。(2)常有患者咨询抑郁症产后哺乳的用药问题,患者服用帕罗西汀或舍曲林后可以哺乳,对婴儿相对安全;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母乳中的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0.1% ~6.2%,哺乳益处可能大于不良反应,但患者服用较高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时,可能对婴儿脑部有长期的不良影响,故此类患者不推荐哺乳[13]。婴儿出现疑似不良反应如过度哭闹、睡眠减少、肌张力降低、呕吐、少食等,应立即停止哺乳,及时就医。

3.1.5 其他:患者对于药品厂家及剂型问题存在较多疑问:如国产药与进口药是否存在区别,片剂与口服液疗效有无差异等。不同厂家药物在生产过程中,会根据制药工艺、辅料、服用方法不同制成不同的剂型,但药物的通用名称一样,其药理作用、适应症即相同;国产药与进口药在价格上相差较大,但疗效差别不大[14],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药物。

3.2 用药咨询改进建议

3.2.1 不断提升药师的综合素质:由于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药品的安全使用要求提高,药师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药品禁忌、相互作用等,为咨询服务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加强临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弥补知识结构的缺陷,促进药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2.2 提高沟通技巧:药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把良好的心理沟通技巧运用于药学服务之中[15]。由于我院患者有其特殊性,因此面对不同患者时,需根据患者对药物的了解程度、使用不同的谈话方式回答咨询者提出的问题,为每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药学服务,建立良好的药患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3.2.3 促进药师与临床互动:药物咨询是联系临床与患者的桥梁和纽带,对医护人员进行药物咨询,可增长知识,丰富内涵,积累经验,通过开展药物咨询工作,为医护人员提供药学帮助,科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保证合理用药。

3.2.4 完善用药咨询服务系统:本文的资料均来自临床药学室的登记案例,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大量的咨询问题是即问即答而未登记的,造成一定记录的缺失。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药学咨询服务系统,更好地为患者、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主要咨询问题为用药疗程及疗效,药品不良反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药物区别/替代药等;我院门诊咨询人数较少,以就诊患者为主,这可能与我院药学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患者对药师认识不足,药师与医师、护理人员之间缺乏专业沟通,患者用药时间长、对药物比较熟悉等因素有关。目前,我院药物咨询工作开展仍不普遍,距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应进一步加强门诊药物咨询与服务改进,提高药学及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有助于树立医院优质服务的形象。

[1] 江开达,马弘.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35,78.

[2] 余涛,孙学礼.试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模式转变——由群体治疗到个体化治疗[J].华西医学,2006,21(3):614-615.

[3] 张忠东,程灶火.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中的肥胖问题[J]. 中国药房,2010,21(46):4396-4398.

[4] 高蓓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代谢综合征[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1,11(2):209-211.

[5] 谭庆荣.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处理[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47(3):172-173.

[6] 房崇村.雷尼替丁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疗效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3):26-28.

[7] 杨艳,杨德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体重增加及应对策略[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8):888-890,893.

[8] 孔繁晔.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老年患者白细胞减少的治疗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 (7):54-55.

[9] 唐密密,江沛,李焕德.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体内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J].中南药学,2012,10(8):608-613.

[10] 赵莹莹,林凌云.细胞色素P450 介导的第二代抗抑郁药的药物相互作用[J].医学综述,2010,16(6):940-943.

[11] 汪春运.抗精神病药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J]. 四川精神卫生,

2009,22(4):254-256.

[12] 杨甫德,王传跃.精神科合理用药问答[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4-95.

[13] 喻东山.抗抑郁药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1):60-62.

[14] 李刚,王雪峰,陈启辉,等.国产与进口奥氮平治疗60 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02-2903.

[15] 张永英,李洁.浅谈心理沟通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J]. 中国药事,2012,26(6):596-597,604.

猜你喜欢
抗抑郁精神病药师
药师“归一”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熊真的活过来了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