驩兜与崇山

2015-01-08 17:01向良喜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2期

摘要:崇山文化是伴随着人类远古文化而产生并且延续至今的古老文化,部落的迁徙实现的文化的传承和蜕变,在历史的记载中崇山文化和驩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崇山在数量上和地理位置上都存在着很多种说法,但是从历史考究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崇山与驩兜究竟应该归属何处仍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的话题。本文从驩兜和崇山的历史溯源为切入点,以文化记载进行梳理,具体解读驩兜与崇山的历史渊源,旨在探寻驩兜与崇山历史文化价值和文化归属。

关键词:驩兜;崇山;历史考究

崇山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文化景观,关于崇山的和驩兜的关系就存在着四种主要的假说,放驩兜于崇山将这座名山赋予了神秘的文化色彩,也因此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驩兜流放至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流共工于幽州,殛鲧于羽山,在崇山各地也发现了很多的历史文物史迹,证明这这段历史的存在,从各种记载中我们试图求证崇山所在。

一、驩兜与崇山的历史考究

在崇山一带有很多关于驩兜的传说,这些传说的记录着驩兜因何而起、因何流放以及流放后的生活,在《崇山驩兜考》(陈自文2002)中就记录着关于驩兜的传说,如驩兜庙的主殿体现着五间相连的建造特色,因此而得名崇山连五间。挂鼓岩、将军岩、相公洞等遗址记录着驩兜的战斗和生活,驩兜传说为崇山赋予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分别从驩兜和崇山各自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驩兜的历史溯源

《史记》中有记载,“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驩兜在史书之中有诸多的记载,骥兜亦可称之为灌兜在《山海经》当中被称作为驩头、驩朱,源头是中原地区,和炎黄、华夏部落的都曾经形成联盟,也有称呼驩兜为丹朱,即朱明、昭明和祝融,驩兜史学记载中是黄帝一系,驩兜是尧的属臣,任“伯”的职务。在《通典》中有记载唐尧之时驩兜、共工、放齐、鲧四人为八伯指列。而舜同驩兜为公事,尧曾经问驩兜“治世之人”,驩兜认为是共工,但是与尧的本意相悖,因此驩兜也被看做是共工的朋党。也就有了后来是“四凶”之称,将其私人流放与南蛮、北狄、西戎、东夷之地。其中崇山因为驩兜流放于此而增添历史文化的神迷色彩,造就了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并得以广泛的传承至今。

(二)崇山的历史探究

崇山出于张家界市,是位于西南方位一座气势恢宏、险峻陡峭、山体奇异的大山。崇山素有崇山八景的自然景观,海拔高达1164.7米,龟蛇捧足、石梯仙径、瀑布双悬、洞口流春、挂鼓鸣岩、石门锁翠、云中插锡、佳门古坼下的八峰傲然挺立,风景独到,注经撰记、吊读遗文成就了崇山深厚的文化意蕴。以驩兜为文化内涵的崇山文化有着众说纷纭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说法,即大庸,广西欢州,江西崇义县旗山,沪溪县原崇山卫所在地。还有学者认为崇山并无具体所指,而是泛指崇山群岭,还有四说:丰镐说、秦晋说、嵩高说和塔儿山说(董琦《虞夏时期的中原》第270页,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不仅于此,还有晋南崇山、河洛崇山、湖广崇山、驩洲崇山之说,崇山中能够探寻到诸多的驩兜遗迹,各地的文献记载和遗迹发现都阐释了关于驩兜与崇山之间的关系,诸多证据都需要深入的考证。

二、驩兜与崇山

驩兜与崇山不仅仅被作为一种历史所传承,更体现着文化的追源,其历史考证的方法体现着一定的原则性,也因为周遭的文化、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内涵。所以从文化追源的视角下对驩兜与崇山的历史渊源进行探究,将二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去探究就更具有现实价值。

(一)历史文化特点

驩兜历史文化的特点充满着深化的色彩,在《大荒北经》中以“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白苗民。额项生嗜头,灌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

《大荒南经》中以“灌头,人面,乌嚎,有翼,食海中鱼,权翼而行维宜芭芭、移杨之食。有灌头。”为记载,是苗族文化的起源,从地域特点上来说驩兜部落的生活生产主要依靠狩猎和打渔为生,驩兜流放的历史典故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发散,苗族文化聚集的重要契机,每一时期的历史文化都能带来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变动,历史事件、文化传说、地理迁移都是历史文化特点呈现的重要源泉,所以驩兜历史文化的研究必然和崇山文化联系在一起。

(二)历史文化研究的影响因素

从驩兜和崇山之间的历史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文化的研究需要把握重要的文化影响因素,一方面文化特点形成需要依靠部落的聚集,驩兜部落的流放于崇山地带,在形成了历史遗迹中就能找寻到历史文化所呈现的片段,从发源地到文化的归属地,地域因素造就了文化的不同特征。而从历史传说的片段解读中我们又可以看到部落间的争斗,文化的更替对少数民族由发展到积聚的变化,从而经历了长时期的磨合,在保留了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文化风貌。历史文化研究需要考量很多的人文、地域和历史因素,挖掘内在的文化意蕴。

(三)驩兜与崇山的历史渊源

崇山险峻,驩兜部落尽管遭遇了流放和迁徙,但是能够在恶劣的自然争斗中形成自己的民族就可以得知其自身的强悍和刚毅,这种毫无畏惧的品格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苗族地区文化历史流传至今,保留文化特色、文化风貌的和总要保障。驩兜与崇山文化历史本为一体,脱离任何一方进行的文化研究都是毫无根据。

三、结论

综上所述,驩兜流放于崇山具有非常积极的历史效果,将少数民族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延续,尽管经历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甚至于残迹稀存,但是驩兜与崇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是将崇山文化得以融合发扬下去,在文化历史上积淀更多的价值内涵才是现实社会所应该深刻求索的,这些都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岳奇:《试论‘三苗”与苗族的关系》载《贵州民族研究》1981年第4期.

[2]童书业:《说猫兜所放之崇山》载《禹贡半月刊》要四卷第五期.

[3]董琦:《虞夏时期的中原》第270页,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4]拙作:《古代彭部族的繁衍与迁徙》载《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

作者简介:向良喜(1973.8),男,土家族,湖南,职务:湖南张家界市博物馆馆长,哲学硕士,单位:湖南张家界市博物馆,研究方向:民族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