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2015-01-08 01:25田雨薇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翻译文学作品

田雨薇

摘要:“归化法”即在翻译过程中将译文贴近原文,以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本文拟通过分析,归纳出“归化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方法,从而进一步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归化法;文学作品;翻译

翻译的目的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出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但文学翻译并不只在于传达信息本身。正如钱钟书先生在他的《林纾的翻译》中曾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即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入得‘化境。”因为文学翻译不应直搬翻译理论 ,在此基础上尽量增添美学效果,使译文更具有美学价值。

根据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可选择不同的方法。为达到特定目的,译者应采取既定方法。其中一种方法为归化法。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的: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1995年,劳伦斯·韦努蒂在其《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将后者称为“归化法”。采取“归化法”的目的是,使译文更方便与目的语读者阅读,更贴近其文化,以此表达方式来传递原文信息。

采取“归化法”通常分为以下步骤:(1)选择适用于归化翻译的文本材料;(2)采取流畅的目的语文体;(3)调整译文体裁;(4)插入解释性资料;(5)删去原文中的实观材料。

归化法在隐喻的翻译中体现最为明显 。

例如,“трусливый как заяц”,不译作“此人胆小如兔”,而是译作“此人胆小如鼠”,俄中的заяц(兔)的形象被归化处理为“鼠”的形象,因为在汉语中兔子给人乖巧灵敏可爱的印象,不能使人联想为胆小,因而译为“胆小如鼠”。

再如俗语“как грибы после дождя”被译为“雨后春笋”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如果用异化的方法把它译为“犹如蘑菇般”,虽然传递了原文的信息,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不明,影响中国读者的理解。

归化法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具体体现。

例如,在普希金的作品《Борис Годунов》中:“Алёха!При тебе ли царьский указ”(阿里奥哈!圣旨你带在身上吗?)此处“указ”若译为“沙皇的命令”则不便于对情境的理解,而译为“圣旨”既方便中国读者理解,深入故事情節,又符合时代色彩。

再如,《Борис Годунов》中:“Но вот-народ приветствует царя,Отсутсвие моё отметить могут....”(但是你看,百姓都在朝贺沙皇,我不在场,他们会发觉......)此处“приветствует”若译为打招呼,并不符合语境和动作发出者的身份地位,则归化为“朝贺”,既保持原意,有符合上下文情景。

再如,布宁的《Антоновские яблоки》中:“А "осень и зима хороши живут, коли на Лаврентия вода тиха и дождик". Потом бабьим летом паутины много село на поля.”(俗话说:“拉夫连季水不大,秋冬日子乐开花。”接着是小阳春,田野里结了许多蛛网。) 此片段中“бабье лето”字面翻译为“晴和的初秋天”,在文中译者译为“小阳春”。符合目的语读者说话表达方式,使译文更贴近读者,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但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也要避免过度使用归化法,以防读者对文章原意的误解。

例如Ум хорошо, два лучше (1、人多智广),部分译者将其译为(2、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过分追求归化译法,原文对主体没有限制,指普通人的智慧集合起来便广阔无穷,但译文2中 将其主体设限,指才能平庸的人智慧集合便如伟人的智慧。民族色彩过于浓重,过度归化改变原文意义。译文1更加简洁明确,便于读者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归化翻译方法的分析,总结出归化法在文学翻译中的使用。同时在文学翻译采用归化翻译方法时,更应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应该遵循原作的意义;表达出原作内容;使译文的表述自然,贴近目的语读者,被读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蔡毅,靳慰然.俄译汉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2] 黄汉平. 文学翻译“删节”和“增补”原作现象的文化透视——兼论钱钟书《林纾的翻

译》[J]. 中国翻译, 2003, (4).

[3] 范祥涛,刘全副.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J].中国翻译,2002,(6).

[4] 张建华.布宁短篇小说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5

[5] 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2don&NewYork:Routledge,1995.

[6] Бунин И. Антоновские яблоки[M]. Litres, 2013.

猜你喜欢
翻译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