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为何镇不住杨秀清

2015-01-17 12:21罗杰
凤凰资讯报 2015年24期
关键词:君权神权附体

罗杰

1856年,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附体将洪秀全召到东王府,而后以天父的名义威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则密令韦昌辉带兵勤王。于是,短短的一个多月中,整个天京城内血流成河,死伤两万余人。曾经情同骨肉,共同打天下的战友到头来却落得个自相残杀的地步,造成这一切的无非是两个字—权势。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整个太平天国前期,洪杨二人的权力矛盾一直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只是洪秀全一直处于下风。那么,身为一国之君的洪秀全为何镇不住杨秀清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太平天国对于神权、君权、相权、兵权这四大权力的分配来看。太平天国对于这四权并未能妥善分配,四者纠缠不清,分拆不开,这就为杨秀清的夺权提供了可能。

在四大权力中,最早出现交叉的是神权。洪秀全作为“拜上帝会”的创始人,同时又对外宣称自己是天父的第二个儿子,受天父之托来拯救黎民百姓。因此,毫无疑问,洪秀全应掌握完整的神权。但是,1848年,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闻讯赴广州设法营救,拜上帝会一时失去了主持人,会众发生混乱。在这紧要关头,杨秀清、萧朝贵代天父天兄传言,虽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人心,却也使得神权出现了交叉。平时,洪是教主,高于杨、萧,可是一旦杨秀清宣布天父下凡附体,则杨高于洪、萧;萧朝贵宣布天兄下凡附体,则萧又高于洪、杨。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三人分掌神权的状况,上下尊卑随时变化,交叉关系极为复杂。1852年的9月,萧朝贵不幸中炮身亡,此时在神权的斗争上仅剩下了洪、杨二人,而洪秀全又明显处于下风。因为,一旦杨秀清代天父传言,身为儿子的洪秀全也得乖乖地跪倒在杨秀清的面前。

接着便是兵权的交叉。起义之初,洪秀全一直是自掌兵权。1851年洪秀全发布《行营铺排诏》,规定了前、后、左、右、中军主将的职权。而《天命诏旨书》收录此诏时却加上附注:“此是前时行营铺排如是,今宜听东王将令。”从这点不难看出,洪秀全其实已经把兵权正式授予杨秀清了。杨秀清手握重兵,但却欲壑难填。他公然在军队中发布将令,规定在军营之中只听将军令,不听天子命。从此以后直到天京内讧,杨秀清都是独掌兵权,发号施令。这就造成了兵权侵犯君权,兵权和君权有所交叉的现象。

再说相权。整个封建王朝,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始终存在着,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才有所改变。太平天国虽不设宰相,但洪秀全却在《永安封五王诏》中说:“以上所封各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俱受东王节制。”这种“节制”诸王之权实际上就相当于相权,至少是接近于相权。至此,杨秀清又完全掌握了天国的相权。

最后便是君权。太平天国的君权其实小得可怜,因为天国本身就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之上,天王的君权首先要受到神权的制约。一旦天父下凡便可決定一切,上到国家大事,下到洪秀全的私人生活。而身为一国之君的洪秀全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再者还要受杨秀清相权的制约。因此,洪秀全的实权早已被剥夺殆尽,只是挂个君王的名号而已。

从四大权力的分配来说,杨掌握了神权、君权的实权,兵权、相权的全部。所以,杨秀清其实掌握了太平天国真正的军政大权。对于仅仅保留虚位的洪秀全来说,他在与杨秀清的权力斗争中一直处于下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猜你喜欢
君权神权附体
基于多种组合算法的船附体结构设计优化
开运年会
这届雪人跑偏啦
浙江君权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王符《潜夫论》法律思想评析
荀子基于人的局限性的社会秩序建构理论探究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农村宗教信仰问题的认识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农村宗教信仰问题的认识
艺术视角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探析
一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