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5-01-26 21:17高续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急性

【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科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与满意度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01.108

作者单位:121000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急诊科

Follow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yndrome Nursingin Nursi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GAO Xuxin Liaoning province Jinzhou Second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Jinzhou 12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Randomized 78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th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clinical indexe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obtain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Acute,Evidence-basednursing,Myocardialinfarction,Application effect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1]。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症状 [2]。基于探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科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性研究,取得较为满意的研究效果,现将此次研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科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符合此次的研究要求。其中最小年龄为30岁,最大年龄为84岁,平均(62.5±2.4)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6±1.5)年。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体重、性别、职业、年龄和过往病史等基本资料之间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前区的疼痛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做好病房安排工作后,应嘱托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并及时告知患者监护病房的环境;最大化满足患者的需求,以帮助其适应病房环境,减少紧张感和焦虑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如若患者进行其他相关治疗,护理人员应做好配和工作。其次,采用药物进行镇痛护理时,做好用药护理工作,应严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变化,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

1.2.2 吸氧护理 首先应将吸氧的作用事先告知患者,以取得其密切配合。一般情况下吸氧的流量是3~4 L/min,这样能够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但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适当调节氧流量,以强化为心肌提供氧气的效果,减弱过度氧流对心肌造成的损伤。其次,指导患者科学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1.2.3 发热护理 首先充分了解患者发热的原因,并将其真实告知患者同家属,已消除其顾虑,建立和谐稳定的护患关系;其次严密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配合临床医生对血象情况进行监测;此外还需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温药物的方法,并保持病房环境空气清新、床褥干净整洁。

1.2.4 便秘护理 告知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向患者介绍分析便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事项,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临床后期治疗和护理告知,并逐步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

1.2.5 饮食护理 嘱托患者同家属科学饮食的益处,禁食辛辣、油腻等食物,应多食清淡、易消化、低脂的食物,平时应多食果蔬和多饮水;此外应指导患者做好按摩腹部的通便工作,定期对患者便秘程度给予有效评估。

1.2.6 室性早搏的护理 做好患者室性早搏的检测工作,采用监护仪对患者的心率和心律给予实时监测,并对比分析前后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同一单位时间内患者室性早搏变化情况;做好抢救措施的准备,例如设置除颤仪,用于除颤。此外患者出院后应告知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复查内容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在抢救成功比率为92.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8%、平均住院时间为(17.9±4.2)d,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4.8%;对照组在抢救成功比率为76.9%、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2.0%、平均住院时间为(24.1±2.7)d,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6%,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是现代医学护理工作领域中新兴发展而成的护理模式,该模式已经被证实为集结科研成果、研究专家和患者意见的综合体,是具备系统化、实时性和连续性的模式,并且注重对护理质量始末阶段的评价 [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在抢救成功率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比率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上述内容可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有助于维持和谐稳定的护患关系,提高疾病抢救成功的比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