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2015-01-27 00:14刘维蓉胡期丽叶世芸胡奇志曾振兴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1期
关键词:医药产业医药集群

刘维蓉,胡期丽,叶世芸,胡奇志,曾振兴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 55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化学药品给人类自身健康及生活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全球性“回归自然”呼声下,崇尚天然的中药民族药产品逐渐为消费者所青睐。在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许多名贵药材,中药民族药资源极其丰富,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这一丰富的资源存量使得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的发展有了稳定的资源供给源。20世纪90年代初,百余个以苗药为主的民族药成方制剂,经批准作为贵州地方标准准予生产并走向市场,拉开了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化的序幕。随着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药民族药产业地位的不断提高,中药民族药产业正成为贵州省的优势产业与后续支柱产业。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也逐步发展起来,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经历了从萌芽、初步形成及发展阶段。

1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的形成

1.1 萌芽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贵州省中药国有企业中的员工及其他相关人员纷纷“下海”,依托贵州的优势资源投建了一些规模较小的药厂或公司,由于贵州少数民族众多,许多企业投产的品种,多是在苗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的苗药品种。由于经济成本、交通运输等相关因素,这些小规模的制药厂或公司大都投建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龙里谷脚镇、清镇市毛栗山等离中心城市不太远的郊区。自1996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中药现代化”的号召以来,中药企业的投建步伐加快,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各园区就聚集了几十家中药民族药企业。在这一阶段,中药民族药企业在相关市郊的集聚是企业主自主选择、自发聚集的结果。在这一时期,中药民族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设备简陋、工艺水平较低,许多企业可谓是作坊式生产。

1.2 初步形成阶段

1998年,针对全国医药行业的无序状态,国家着手规范药品市场秩序,首次要求医药企业限期完成GMP改造,该省中药民族药企业在此次改造中数量锐减,生产经营逐步规范化。此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加紧对尚未纳入国家药品标准管理的部分地方中成药品种进行整顿,中成药地方标准升国家标准工作于2002年全部完成,此次整顿结束后,贵州省有154个苗药品种成功升至国家标准。在中药民族药企业整顿改造的同时,各地方政府看到了中药民族药企业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各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的推动地方医药园区的建设,在21世纪初,乌当东风医药工业园、修文扎佐医药产业园、清镇新医药产业园、龙里谷脚医药工业园纷纷开始投建,各医药工业园区纷纷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引入相关医药企业,至2009年,大部分中药民族药企业相继进入了各医药园区。这一时期各园区聚集企业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步扩大,聚集使中药民族药企业的硬件成本、人力成本、知识成本等逐步减小。

1.3 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对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愈加倾斜。2010年10月《贵州省“十二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同年11月,贵州省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在医药产业政策方面,贵州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医药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省政府层面大力推动建设医药工业园区,加快形成医药产业集群。2012年,国发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明确提出贵州要“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同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贵州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作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重要指示。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把医药产业打造成大数据姊妹篇进行安排部署。2014年8月,贵州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在如此大力度政策的支持下,全省各地纷纷投建工业园,医药园区的建设和再建设又翻开了新篇章,凭借地区资源优势,凯里、大方等新建了医药产业园,乌当、遵义等地医药产业园扩建,在新建及扩建的同时,各地区均将产业配套、产业链构建、产业支持等内容考虑进去。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进入了一个以医药园区为依托的发展时期。

2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现存问题

2.1 产业集聚程度低、规模小

在贵州省医药园区中,目前聚集规模最大的是修文园区,该园区医药企业近30家,其他建成医药园区中有的医药企业仅几家。医药园区入驻企业杂乱,与医药领域无关的企业大有存在,这些企业的存在不但占用了园区土地,还稀释了医药园区的“医药”概念,对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2 产业链的构建处于初始阶段

在早期建成的乌当园区和修文园区内,中药民族药企业已初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和产业互动。但是,总体来说,这些园区内部的产业链条还尚短,企业之间的管理经验、技术和知识的转移尚不够,企业间的关联程度还较弱,尚没有通过市场关系形成一种供需方面的契约,各企业基本上还是埋头各自作战,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企业分工合作的现象还未形成。从产业集群网络上看,各园区中尚没有一个园区能通过外资企业的引入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而大部分医药园区目前正处于填充阶段的初级阶段,如凯里园区、大方园区等。这些园区内目前企业聚集数还稀少,经济还非常弱,企业内部垂直一体化程度较高,缺乏内在的产业关联,企业呈现出“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

2.3 产业配套不足

在中药民族药产业聚集区,相关人力资源招聘培训、社会生活服务、企业融资、药渣处理等配套能力尚不足。比如药渣处理,新版GMP要求所有的制药企业都必须自行提取,这样,中药药渣排放和妥善处理是园区所有中药企业都面临的棘手问题,对环境保护也将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变废为宝,形成园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将是园区必须解决的一个共同问题。

3 对贵州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加大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的聚集程度

要做好中药民族药企业“退城入园”工作,加大对医药园区入园企业或项目的政策扶持倾斜力度。在招商引资中,各医药园区要处理好数量与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关系。要统筹规划、归类入园。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对招商园区和落地园区分属两个园区的,要制定合理的长效利益分配政策,以调动各园区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要立足于贵州特色优势,推动饮片加工企业的聚集;要着力引进国际性医药企业,充分利用产业集聚的知识外溢效应,学习国际大企业的管理理念、经验和技术;要着力引入研发外包型大企业,乘着医药产业国际转移的契机,利用贵州省的人力成本优势、原材料成本优势、土地成本优势等承接国内外医药产业研发中的非核心业务,尽快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贵州省医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2 推动医药园区内产业链的构建

3.2.1 做好“补链”“强链”工作 要从“产业链”视角发展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做好“补链”工作,确保引入园区核心企业所必需的配套企业。要重视医药机械企业制造企业的引入,逐步突破该省医药机械制造的空白,发展该省医药机械制造。

在“强链”上,在上游要突破现有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现状,加大对大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构建;在种植环节,一定要重质抑价,而要抑价,就必须要规模化,要借鉴云南中药材种植发展的经验,在一些大品种上要能有话语权并能对单个品种从纵深延续发展。在中游,要从政策、资金上支持具备发展潜力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引进先进的技术及装备,实现中药饮片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提升我省中药饮片产业技术水平,要鼓励我省中药饮片企业进行品牌包装、形象设计、广告宣传,鼓励企业申请中国驰名商标,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市场份额;要借鉴四川饮片加工的经验,在饮片加工上重传统质量重技术创新,依托中药溯源体系的建设,提升我省中药饮片品质,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做大做强我省中药饮片产业,使这中游链条变“粗”,变“大”。在下游,要以大流通带动大发展,选择资源集中地和交通枢纽地,专注建立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该市场在应能在全国中药材交易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把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材交易市场的资源有机结合,开创贵州药材和饮片全产业链时代。

3.2.2 着力构建园区生态循环链 贵州省生态环境好,环境承受能力较弱,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更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贵州要走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之路,在产业链的构建上,从一开始就要走生态建设之路。

要积极探索药渣的综合利用和生态利用途径,推动各医药园区积极构建园区生态循环链,在中药渣生态循环等重点项目上大力予以扶持。生态循环链的构建对贵州省现有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必将起到促进作用,对贵州省即将大力发展的化学药、生物药也铺垫好了 “防污布”,预先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加强产业集群内的竞合关系及与外部的网状联系

推动中药民族药产业聚集区构建产业技术联盟,聚优质资源、提高创新效率、扩大市场规模、参与国际竞争。产业技术联盟的构建也是医药园区企业及医药园区间加强交流、增强互信、协作的有效途径。

贵州省要立足于医药园区构建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要利用园区间的定位差异加强园区的联系,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关联机制。要积极推动各类机构为医药园区提供技术、人才、资本及咨询培训等服务,实现知识、信息、资源等的优化配置。

[1]雷鹏.工业园区与区域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裴长洪,房书亭.中国中医药产业园战略发展报告(2013-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陈石.产业园区企业化运营模式——基于贵州省的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4]刘维忠.甘肃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5]杜立平.广西壮族地区的医药文化及药材贸易[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6]燕贵成,费汉华.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119-121.

[7]张伟,胡金波,曹军伟.推动医药产业园区良性发展是正确的战略选择[J].中国药业,2006,15(9):4-5.

[8]许朋朋.黑龙江省医药产业集群化及发展模式选择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医药产业医药集群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传统医药类非遗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于康震要求努力推动中兽医药产业持续发展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我国医药产业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