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防治进展

2015-01-27 00:14姬美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1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氟烷躁动

姬美华

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郑州 454003

在不良刺激的作用之下,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异常兴奋,进而引发手术以后小儿躁动,同时小儿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小儿在临床手术以后发生躁动的几率相对比较高,特别是学龄前的小儿。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间躁动一般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当前尚没有单一发病诱因可以完全解释清楚为何小儿全身麻醉以后会出现躁动,一般认为患者的年龄、手术之前的焦虑、麻醉之前使用药物、在陌生环境较快苏醒、手术以后疼痛等均与手术以后躁动的出现有密切关系。相关实践研究表明[1],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患者手术以后发生躁动的几率相对比较高,七氟烷吸入的时间越长,手术以后发生躁动的几率就越高。七氟烷全身麻醉导致的手术后躁动机制当前尚没有完全明确,也许是因为七氟烷麻醉以后,小儿神经系统恢复存在差异造成的分离状态使其对所处的环境更加较为敏感。针对小儿临床手术以后发生躁动的各种诱因,相关研究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可是也存在众多争议,该文笔者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给予分析研究,同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供相关临床研究人员参考。

1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与手术以后行为改变

1.1 小儿麻醉与手术以后行为改变

其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整体焦虑、睡眠障碍、冷漠、饮食障碍以及分离焦虑等相关现象。另外,小儿因为认知能力受限,自控能力相对比较差,不管手术类型大小,手术期一般对小儿而言属于具有创伤的时期,在紧张的医疗氛围应激期间,也许会出现手术以后行为适应不良现象。另外,七氟烷具有肝毒性较低,对颅内压、呼吸以及循环等影响较小等相关优势,同时苏醒时间较快,目前主要应用在小儿手术全身麻醉。根据相关研究表明[2],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小儿手术以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相对比较高。

1.2 小儿术前焦虑与手术以后行为改变

小儿手术之前情绪状况也被认为是与小儿手术以后行为适应不良有密切关系,同时已经证实,手术之前焦虑程度越高的患儿,越加容易出现手术以后适应不良现象。

1.3 小儿年龄与手术以后行为改变

小儿年龄一般也认为与手术以后行为改变有密切关系。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3],选择3~14岁择期手术小儿给予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手术以后33.6%的小儿出现手术以后不良行为,其中年龄在5岁以下、在家中出现疼痛、手术以后恶心、麻醉诱导期间焦虑是发生手术以后不良行为的危险因素,而有既往麻醉史、手术之前采取咪达唑仑是出现手术以后不良行为的保护因素。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对110例吸入麻醉以后择期手术患儿的手术以后问卷调查发现,年龄与手术以后远期适应不良行为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手术以后适应不良行为率越高,然而七氟烷麻醉患儿手术以后远期适应不良行为改变与氟烷麻醉组没有显著差异[4]。

1.4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与手术以后行为改变

麻醉因素、小儿手术之前情绪状况以及年龄等均被认为与小儿手术以后行为适应不良有密切关系,然而这些诱因一般也被认为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有密切关系。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5],针对3~7岁麻醉以后进行择期手术的儿童研究发现,患儿的年龄、应用麻醉药物种类、有无既往麻醉史以及适应能力等相关因素均与小儿手术以后躁动出现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全身麻醉苏醒期间躁动以及手术以后适应不良行为改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尚没有证据显示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与小儿手术以后行为改变有密切关系[6]。

2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防治

在临床工作当中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相对比较高,占总体的12%~13%。当躁动出现以后,有无需要采取其他药物给予处理,则取决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躁动一般以全麻复苏以后的30 min以内出现,大多数在5~15 min出现,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无需采取任何药物就能够自行消失,可是也有相关实践研究表明[7],严重情况持续时间在48 h以上,这就需要其给予相对应的防治措施。另外,还有部分威胁生命的相关情绪,例如,缺少氧气、低血糖、疼痛刺激、低血糖等也许都是导致定向障碍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导致相关临床症状,应该特别注意鉴别诊断以及针对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保证一个良好的复苏环境。小儿家长的陪伴、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及维持正常体温等均能够降低手术以后躁动的出现。

2.1 咪达唑仑

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首先合成,属于一种全新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与苯二氮卓类受体高度特异性联合以后,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相应,具有抗催眠、解除痉挛、遗忘以及镇痛等相关作用。大部分相关临床研究人员认为手术之前口服咪达唑仑可以有效降低手术以后躁动的发生率。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手术之前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七氟烷麻醉以后进行疝修补术的患儿,手术完毕的时候采取氟马西尼拮抗组的手术以后躁动发生率要比对照组高,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手术之前口服咪达唑仑有利于降低手术以后躁动的出现。可是也有相关临床研究持不同意见,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8],手术之前采取咪达唑仑的儿童,在氟烷或者异氟烷麻醉以后发生躁动的几率仍然相对比较高,也许是其造成患儿出现一片记忆空白区域,所以,当小儿意识恢复以后出现身处陌生环境,同时受到疼痛等相关不良刺激,则非常容易引发躁动[9]。

2.2 舒芬太尼

舒芬太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效高选择性阿片受体激动药,为芬太尼的衍生物,它可以特异性结合-阿片受体,对-受体的亲和力比芬太尼强7~10倍,舒芬太尼对1受体具有高选择性,舒芬太尼在肝肾内经生物转化代谢后随尿和胆汁排泄出,给药后2.7 h仅2.5%的药物储存在体内,无积蓄作用,这种特殊的药代学和代谢产物产生的残余效应,能达到很好的术后镇痛作用,因此具有镇痛作用强而呼吸抑制弱等特点。舒芬太尼的亲脂性约为芬太尼的2倍,更易通过血脑屏障,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芬太尼高,而分布容积则较芬太尼小,舒芬太尼血浆分布半衰期为 0.72~1.2 min,再分布半衰期13.7~17 min,清除半衰期为 140~158 min,因而不仅镇痛强度更大,而且持续作用时间也更长,约为芬太尼的2倍。舒芬太尼对呼吸的抑制较芬太尼轻,术后呼吸抑制时间较镇痛时间短,复苏时间也短于芬太尼。在应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患者的研究表明,停止用药至患者能够对医生的指令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为芬太尼的1/3,恢复至允许拔管的时间为芬太尼的二分之一,患者留于麻醉恢复室的时间明显缩短。

3 总结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一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虽然存在较大争议,大部分研究认为采取丙泊酚、咪达唑仑以及阿片类药物等相关药物,通过手术之前和当中使用药物,同时允许儿童家长在麻醉后加强的监护病房陪伴,能够降低全身麻醉以后躁动的发生率。在发生手术以后躁动的时候,可采取咪达唑仑、丙泊酚等相关防治措施对小儿给予镇痛和镇静处理。

[1]唐安华,王渊,鲁友卫,等.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9,29(3):440-441.

[2]Isik B,AM,Tunga AD,Kurtipck O.Dcxmcdctomidinc decreasesemergence agita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after sevofluranc ancs-thcsia without surgery[J].Paediatr Anaesth,2012,16(7):748-753.

[3]崔明珠,孟凡民.氟比洛芬酯减轻小儿全麻术后躁动临床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3(6):362-363.

[4]王昊,谷春红,于乃夫.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超前镇痛用于减少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全麻术后躁动的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4):267-268.

[5]Cho EJ,Yoon SZ,Cho JE,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0.03 and O.OSmg/kg midazolam with placebo on prevention of cmcrgcncc agitation in children having strabismus surgery[J].Ancsthcsiology,2014,120(6):1354-1361.

[6]朱素洁,李红宝,徐志新,等.静注曲马多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5(1):18-20.

[7]Akin A,Bxyrxm A,Esmxoglu A,et al.Dcxmcdctomidinc vs midx-zolxm for prcmcdicxtion of pediatric patients undergoing xncsthc-six[J].Pediatric Ancsthcsix,2012,22(9):871-876.

[8]戴秀交,方韬.加强健康教育对全麻苏醒期导尿管刘激反应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1,8(7):631.

[9]鲍杨,史东平,封卫征.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2):183-184.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氟烷躁动
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比较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道路躁动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