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方面的社会工作小议

2015-01-28 18:32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矛盾青少年

吴 欣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关于青少年方面的社会工作小议

吴 欣

长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我国社会工作学科出现的时间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起步尚晚,很多书本当中,理论和案例并不能够很好的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与时俱进的信息。关于青少年方面的社会工作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问题矛盾也在不断的突显,本文将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问题和难点出发,试小议该现象并寻找解决策略。

青少年;社会工作;解决策略

一、简介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已从原先的一个“生僻学科”慢慢发展成为许多高等院校重点发展和扶持的学科。社会工作起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人们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不断寻找和研究,从而间接的来发现社会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除社会的病态问题和原因。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并试图研究社会工作的问题,而我国虽然于1950年前后将专业的社会工作引入了国内,真正的关于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发展还是在千禧年前后。因此我国在社会工作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发展的并不是特别完善。

在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及其各方面的个案研究中,我们能够发现,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事业做得相对比发展中国家要完善的多,来自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已经由“他治”“他律”的模式基本转为了“自治”和“自律”的模式,而我国尚处在一个社会工作发展不是特别完善的阶段,大部分社会学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社会工作者及社会义工的帮助完成,人们普遍对于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及发达国家的民众那么高。

然而,相对于其他方面,我国在关于青少年的社会工作方面的工作做得还算是比较令人欣慰。然而仍旧有相当多的关于青少年的社会问题的出现,本文试从这一问题点出发,寻找我国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我国的社会工作实践提供可靠的个案资料。

二、在青少年身上出现的社会问题及解决办法

2.1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时期的人们心理波动幅度较大,容易有强烈的不被认同感和孤独感,倘若在这一时期不能够很好地将他们内心的问题疏通出来,堵塞在心中,很容易造成后期青少年走上心理抑郁、心理扭曲,心向封闭,乃至犯罪的道路。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当中,很大一部分的心理问题来源于学业上和家庭中的成绩压力和精神压力,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外界的评价和反应特别的敏感,倘若不能够为青少年做好足够的心理疏导工作,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发展,更能够导致他们在性格上发生成长偏差。

笔者认为,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严肃且重要的一步是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现如今虽然很多学校和家庭都声称自己给了青少年足够的自由和满足,但或许这种所谓的“满足”和“自由”是家长一厢情愿的,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和填补青少年此时真正的内心空洞。在这里,家长也绝对不能无限制的溺爱孩子,这样的做法只会令青少年更加迷茫,使效果适得其反。家长同青少年和学校的沟通应当尽量出现在三方接触的开始阶段,即家长不仅应当勤与学生沟通,还应当和学校老师及时进行交流,尽早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萌芽阶段。

在沟通方式上,很多青少年会认为家长和老师的刻意关怀,更令人觉得不舒服,因此青少年宁愿选择同龄人倾诉,也不愿意跟家长和老师进行心理沟通。在这一方面,同龄人和同辈人的心理疏导也是值得提倡的,及时同青少年沟通,减少代沟的加深,能够使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问题方面做的更加顺利。

2.2 青少年与家庭和社会规范的矛盾问题

在青少年时期,很多青少年同其家庭之间会产生不少争吵和矛盾,这些矛盾有些是可以通过家庭内部来化解,而有些问题由于无法得到来自孩子和父母的共同解决,从而升级成为长时间存在于家庭内部的,乃至后来衍生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矛盾。很多走上歧途的青少年,最初都是因为得不到来自家庭内部矛盾的解决,才渐渐地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此外,青少年同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也是屡见不鲜的,我们能够看到社会中有很多年纪轻轻就深陷烟瘾、酒瘾的青少年,这些都是社会工作在我国青少年方面出现的问题。

面对于家庭和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首先社会工作者应当从自身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出发,体验并且了解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倔强、好面子、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真正使社会工作者能够从心里去尊重并且接纳青少年的存在和价值,然后对青少年身上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面对青少年及其家庭之间的问题,双方除了进行心平气和的谈话之外,父母的做事方式更应当得到适当的纠正。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是心智冲动且不成熟的,然而父母应当选择一条比孩子更为成熟的路来解决问题之所在。倘若仅仅把问题摆在青少年身上,试图用一种“成熟”的眼光来看到本身并未完全成熟的孩子,这样的做法是欠妥的。此外,面对青少年与社会规范之间的问题,首先应当让青少年知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令其在不损自尊心的情况下,看清自身问题的所在,尽可能的劝导其走上规范的道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对犯错的青少年进行羞辱。青少年与家庭和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是长时间矛盾积攒而成的,因此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解决的,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长时间关注着这些案例,及时进行跟踪和疏导,确保此类问题的彻底解决。

三、结语

面对我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问题,我们应当秉承的服务原则是尊重青少年的个人价值,接纳青少年的个体存在,注重其特殊需求并协助其不断地发展和成长。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现状而言,我国的社会工作做的并不是特别的完善。美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地区早已在社会工作方面发展的相对完善,并能够真正的造福于人民,但笔者从我国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来看,仍然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社会工作事业会发展的更加美好,青少年方面的社会工作问题也会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更多的解决。

[1]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孙秋云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M].民族出版社,2004

吴欣(1990-),女,湖北恩施市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工作。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矛盾青少年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