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系列精品期刊的整体规划与经营特点

2015-01-30 16:16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10001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刊物科技期刊化工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郗向丽 黄丽娟 廖叶华 陈小滔 赵颖力

伴随着科技期刊体制机制的改革,单刊办刊模式将逐渐消失,期刊主办单位只有形成规模优势,从分散办刊走向集群化的规模办刊才能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和科技期刊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目前集群化办刊较成功的有科学出版集团(目前出版期刊280余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出版期刊100余种),北京卓众出版公司(1报10刊)[1-3]。化学工业出版社(下文简称化工出版社)抓住有利的市场及政策时机,在1993年成立了二级独立法人机构——北京进展期刊社(下文简称期刊社),经过20余年的发展,期刊社目前编辑出版了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的5种刊物,其中《化工学报》、《化工进展》、《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Th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简称CJChE)三刊是与中国化工学会联合主办,《生物产业技术》是创刊于2005年的科技信息类杂志,《储能科学与技术》是创刊于2012年的学术技术刊物。这些期刊学术水平高,刊登文章具有学术前瞻性和技术先进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屡获有关部门奖励,也初步形成了化工系列精品期刊群。在探索科技期刊规模化的过程中,主办单位深刻意识到,选择关联性强的刊物,通过规模化、集群化,才能使期刊社的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充分发挥并走上良性循环的健康发展之路。同时,行业名刊的打造也为主办单位化工出版社积聚了丰富的高端作者资源,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创建期刊社之初,社领导即对期刊社的刊群结构进行了整体规划:夯实基础,将《化工学报》和CJChE打造为精品学术百年名刊,提高社会效益;充分挖掘、整合行业技术期刊《化工进展》等的潜力,尝试多种经营模式,提升经济效益;适时创办化工交叉新兴学科刊物,建成辐射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的刊群,厚积薄发,为化工学科与时俱进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每种刊物根据各自的特点,均得到了合理的发展和提高,期刊社的规模也日益扩大。

1 夯实学术期刊基础,提升社会效益

期刊社成立之初,只有《化工学报》、CJChE、《化工进展》三种刊物,它们是由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工出版社共同主办、化工出版社出版的我国化工领域的综合性期刊。其中,《化工学报》、CJChE以刊载原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论文为主,学术氛围浓厚;《化工进展》始终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关注人、企业、技术及产品。针对其不同的特点,各刊采取了一系列办刊手段实现了良好的发展。

1.1 传承与创新并举扩大学术影响

《化工学报》作为我国化工领域创刊较早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已有90余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我国化工学科的发展壮大。在历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自身也成长为科技期刊大军中的佼佼者,荣获了包括“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在内的诸多荣誉,2002—2014年连续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6—2014年连续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示范项目,2012—2014年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一直被美国《化学文摘》(CA)、《工程索引》(Ei Compendex)、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文献速报》(JICST)收录。为打造这一化工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化工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一直将学术质量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拓宽报道范围、增加刊载信息量,除继续涵盖传统的化工领域外,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和交叉领域也都进入了报道视野;另一方面加强组稿工作,通过设置“焦点问题·热点论坛”专栏、出版重点实验室和高端学术会议专刊等方式获取优质稿件,使刊物的稿源质量和作者队伍得到了提升和扩大[4]。

审稿的严谨准确、公平公正是保证刊物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除了采用传统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和维护方式外,《化工学报》、《化工进展》、CJChE三刊还对远程采编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将三刊专家数据库及作者数据库整合为一,实现了5000余人审稿专家队伍的资源共享,这对编辑更加准确的实现“小同行”审稿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同时也对新创办的《生物产业技术》和《储能科学与技术》两刊开放资源平台,使两刊可以在数据库中快速查找专家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1.2 高起点、高定位,打造国际名刊

作为化工出版社主办的唯一一本英文刊物,CJChE一直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化科技期刊”为目标,高起点、高定位、依照国际标准办刊,通过编委会国际化、审稿队伍国际化、报道范围国际化、排版设计国际化等一系列措施,达到了国际水平。 目前已被 SCISearch、EI、CA、Fluid Abstract、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25家著名文献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根据现代科学“最优秀的研究项目往往集中在传统学科的交叉界面”的特点,CJChE在保持内容独创性的基础上,立足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瞄准国内外、跨地区、跨国家的合作项目,以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编辑素养吸引到了一批优秀的稿件,使期刊的主题更加适合国际读者。

为适应化学工业的变化及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CJChE及时调整了刊物的内容结构,较好地实现了刊物内容从传统的化学工程领域向生物化学工程、环境化学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分子化学工程、计算化学工程等领域的拓展,反映出现代化工的特色。此外,CJChE还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专家担任客座编辑组织专刊(栏)、热点文章和国际论文,以提高刊物的内容质量。为扩大国际影响力,CJChE通过与Elsevier出版社合作“借船出海”,国际来稿从2006年的4.5%上升至2014年的33%以上,JCR影响因子从2006年的0.393上升到2010年的0.901,在保持国内化学工程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国内外的读者群和作者群都有所扩大。编委会和编辑部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学术界及期刊管理部门的认可,自1998年以来,CJChE连续4届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报刊一等奖。获得中国科协“择优支持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专项资助经费”累计17万元,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的资助累计80万元,及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国际推广项目资助累计24万元。2012—2014年还获得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二等奖,并得到国家相应的经费支持300万元[5]。

2 利用优势,孵化交叉学科新刊

科技期刊的规模化运营要求刊物之间要有关联性、互补性和带动性[2]。化工出版社在办好三种化工名刊的基础上,利用三刊积累的专家资源、广告渠道、发行渠道、办刊设备、办刊人才及丰富的办刊经验、成熟的编辑流程,瞄准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新需求,向化工交叉新兴学科领域渗透,于2005年成功创办了科技信息类杂志《生物产业技术》、2012年成功创办了学术技术类刊物《储能科学与技术》,两刊的创办对我国绿色化工和新能源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借助于原有期刊的各种优势,新刊一创刊就有良好的环境,具备了一定的资源条件,并站在相应的位置上参与竞争。在短时间内就组建了高学术水准的编委和审稿专家队伍,实现了网络化办公和数字优先出版,并且通过举办多种经营活动实现了双效发展,目前两刊也已被多个大型数据库收录,为打造行业名刊大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

由于传统化工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发展后劲不足,生物化学工程是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生物化工有资源丰富、过程能耗低、选择性好、效率高、环境污染较少等特点,已成为化工领域重点发展的行业。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高新技术之一,生物技术不仅为人类文明发展开辟了新资源,更成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世纪,生物产业在未来的市场中将成为非常具有活力的生长点。社领导意识到这一新兴领域未来将大有可为,专程向院士、专家咨询,并安排期刊编辑对我国的生物产业技术现状及学科特点、已有刊物的特色等进行了详细调研,发现现代生物产业正处于成长期,产业内尚未形成类似汽车等产业的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的垄断格局,这为我国在局部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时间,当时已有的刊物偏重于学术技术,缺乏一本面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人员的发布相关产业政策、技术、市场、产品等信息的资讯类产经杂志。抓住这一机遇,化工出版社联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于2005年申请创办了《生物产业技术》杂志,该杂志的创办为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新能源发电规模快速扩大而导致的电网与新能源矛盾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环保与节能概念的不断深化等都使得储能科技被业界和政府层面日益重视。大规模储能技术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还作为战略必争领域被列为科技部在先进能源领域的重点解决方向之一。目前,储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还没有重大的突破。因此,在院士建议下,化工出版社经过缜密调研于2012年申请创办了《储能科学与技术》刊物,刊物目前已成为业界风向标,是储能科技工作者的高端交流平台。

3 挖掘行业期刊潜力,提升经营能力

在打造学术名刊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化工出版社及期刊社领导意识到:要想实现期刊社的良性循环发展,必须有超前的市场意识,在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增强期刊自负盈亏的经济意识,提升经营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主办单位考虑到各刊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并未制定统一的考核管理办法,只是每年为期刊社制定整体的经营指标,这为各刊提供了宽松的工作氛围,反而更加促进了各刊各显神通地提高各自的学术影响及经济效益。在技术刊物《化工进展》的引领示范下,后创办的《生物产业技术》和《储能科学与技术》的经营能力也日益增强。

3.1 三驾马车齐驱提高经济效益

《化工进展》是创刊30余年的行业名刊,曾获得了“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等荣誉,在提高学术影响力的同时,因侧重刊发来自一线企业工程人员的新技术、新工艺类文章,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行业认可度较高。抓住这一特点,近年来,《化工进展》通过自办发行、发布广告、举办论坛、出版专刊企刊、进行技术咨询服务等多种经营活动,为业内人士搭起沟通桥梁,并在这一过程中扩大了刊物影响,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品牌知名度,成为期刊社实现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自2000年以来,《化工进展》编辑部依托强大的编委专家队伍和全新的办刊理念,根据国家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连年组织了“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论坛”、“石化行业节能节水技术论坛”等行业知名会议,邀请了院士、学术及产业专家分享行业先进经验,每届与会者达300余人,为产学研各界搭建了一流的交流融通平台。自2005年以来,《化工进展》编辑部还先后编辑出版了“南京工业大学江苏高校博士论坛专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过程系统工程专栏”、“塔技术专题增刊”、“传热技术专题论文集”、“节能技术专栏(刊)”、“化学工艺年会论文集”等,既引导了行业的科技交流与发展,又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收入[7]。由于深厚的行业积淀及优秀的编辑出版质量,一些企业主动联系编辑部代为策划出版企业刊物,这为刊物的全方位经营活动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创刊于2005年的《生物产业技术》是化工出版社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的科技信息类杂志。通过引进日经BP社的部分版权,内容更具国际性和前瞻性,近年来刊发了一系列面向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工业生产、市场营销以及经营管理的精彩文章,对企业进行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推动了国家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应用性和信息性,是化工出版社创办科技信息类杂志的一次成功尝试。在做扎实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上,《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也在期刊社《化工进展》、《化工学报》的帮助下积极开展经营活动。于2010年开始组建杂志理事会,5年来始终坚持诚信双赢的理念,为理事单位提供高品质和高效的宣传和推广服务。另外,《生物产业技术》搭建的高端技术交流平台——“生物产业技术研讨会”已连续成功举办8届,形成了自己的会议品牌,会议通过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学者、政府科技主管部门领导、企业界人士介绍生物产业的宏观政策、科技进展和市场趋势,共同深入探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推进生物产业技术进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8]。

3.2 发挥网络与新媒体优势拓宽经营渠道

创刊于2012年的《储能科学与技术》是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的会刊,在注重提高学术影响力的同时,依托专委会的影响和支持,除了承揽广告、出版专刊、组织专业论坛、组建理事会外,还把网站和新媒体作为期刊经营的拓展和补充,网媒、纸媒、活动并举,为客户订制特色服务内容。除了每期纸刊内容上网外,每位编辑还承担刊物官网1~2个栏目的每日信息更新工作,增大网站信息量,吸引更多的网民关注,同时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广告客户强化宣传效果。目前纸刊和网站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内容互动、广告互动、活动互动、品牌建设互动等。网站的点击量与日俱增,纸刊的订阅量也有所增长,广告收入实现了倍增。未来网站将尝试围绕期刊开展行业读者论坛互动、网上展览、立体广告等项目,拓宽经营渠道。

4 共享资源,突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社作为化工出版社的二级机构,管理上主办单位给予了很大的自主权,经营上完全自负盈亏,下辖的5个期刊编辑部在运营过程中既有联合又有独立,属相对松散的完全联合模式[9-11]。如通过共享专家数据库,提高各期刊的学术水准;通过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建设学习型编辑队伍[2];共同聘用一名编务解决各编辑部日常办公事务的后顾之忧;共用办公设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等等。但是,因各刊自身特色,又保留各编辑部相对独立的财权、物权、考核权等,这有利于充分调动编辑积极性,实行灵活多样的组稿和经营活动,保持每刊的特色,实现期刊社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社还在加强各刊编委队伍建设、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编辑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定期召开三刊联合编委会、制定编委会章程、评选优秀审稿人和突出贡献编委并在中国化工学会年会上给予表彰以充分发挥编委积极性、宣传推介刊物;组织编辑参加化工出版社的各级培训、内部研讨及国内外热点学术会议以开拓编辑视野、丰富实践经验;引进博士、博士后等高学历人才增加办刊的新鲜血液;采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进行检测,发现一稿多投或引用过度行为的均一票否决,期刊社联合发布《对一稿多投问题处理的声明》以端正学风;通过对青年作者的耐心沟通使其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以培养作者队伍。

5 结语

从国内外期刊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推进科技期刊专业化、集约化和集群化建设,是实现科技期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可行之路。在向集群化推进的过程中,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只有做好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将现有刊物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通过创办新刊或整合行业内或地区内部分关联期刊建立期刊集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手都要抓,才能实现刊群的可持续发展。化工出版社化工系列期刊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一是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二是主办单位敏锐的眼光和给予的宽松成长环境,三是几代办刊人勇于改革勇于探索的精神。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如何使刊物的学术影响进一步提升、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刊群队伍进一步扩大是摆在期刊社面前的现实问题,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抓住新的机遇才能使化工系列刊群建设持续化。

[1]邢海涛.集群化是科技期刊发展必由之路[J].编辑之友,2009(6):39-40.

[2]尹仔锋,刘彤.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步伐——以气象类期刊为例的集约经营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638-641.

[3]杨蕾,薛慧彬.联合创新实现跨越发展——三种光学类学术期刊的改革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265-268.

[4]赵颖力,于岚,刘家新,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典型事例汇编:继承传统开拓未来——写在《化工学报》创刊90周年之际[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9-123.

[5]廖叶华,何玉娟,曹敏.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典型事例汇编: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化科技期刊[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1-78.

[6]郗向丽.以学术质量求可持续发展—新创办科技期刊的发展思索[J].编辑学报,2013,25(S2):5-7.

[7]郗向丽,黄丽娟.技术类科技期刊品牌建设[J].出版科学,2009,17(6):71-73.

[8]陈小滔.行业期刊多元化经营之发展理事单位的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4(9):27-29.

[9]武文.期刊联合编辑部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39-541.

[10]杨蕾,童菲,马沂,等.产业集群对专业化期刊集群的启示——对《中国激光》杂志社创新与坚守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6):730-735.

[11]王久丽,蔡建伟,翟振.从单刊到集群——美国物理学会Physical Review系列期刊调研[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867-872.

猜你喜欢
刊物科技期刊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刊物贺词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系列刊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