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5-02-01 16:59饶放萍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7期
关键词:后踝踝骨入路

饶放萍

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饶放萍①

目的:探究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俯卧位的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后均得到准确随访,随访时间5~25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4.1个月。临床治疗效果优、良、可分别29例、22例、5例,优良率91.1%。结论: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和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俯卧位; 踝关节; 三踝骨折; 联合入路治疗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xiang City,Pingxiang 33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7.045

踝关节是一个集稳定性和灵活性于一体的骨骼部位,踝关节的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在治疗中应该在复位的同时进行骨折部位的内固定治疗,尽可能为骨折部位的愈合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在踝关节的功能锻炼中尽量做好关节的恢复[1]。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较为复杂,其在治疗中应尽可能暴露出手术部位然后对踝关节的功能进行恢复治疗和处理。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本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进行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和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骨科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23~66岁,平均36.8岁。其中30例患者左侧骨折,26例患者右侧骨折;18例患者由于扭伤导致,15例患者由于交通事故导致,23例患者由坠落导致损伤。结合Davis.Weber分类显示B型42例,C型14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CT检查以及X线影像检查,确诊为三踝骨折,其中44例患者为新鲜骨折,受伤时间2~20 h,平均6.8 h。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治疗,取俯卧位,小腿轻微抬高,结合气囊止血带进行止血。患者按照后、外、内的顺序进行三踝骨折的治疗,在踝关节后侧做一个切口,然后在外踝和跟腱部位做一个长的纵切口,长度约为10 cm,将后踝骨折完全暴露[2]。在不切开关节囊的同时根据胫骨下段后面的骨折线进行解剖复位[3]。对于胫腓联合分离,在踝关节的关节中立位对关节面上3 cm与关节面平行处采用长皮质螺钉对腓骨的两层皮质进行固定,并且对胫骨的一层皮质进行固定。在患者的内踝后缘做一个弧形切口,然后将其骨折端暴露出来,冲洗关节腔,将关节内的碎骨去掉,然后进行骨折复位,结合点式复位钳进行维持固定,并且在内踝尖处放置克氏针进行固定,结合半螺纹进行空心螺钉加压固定,透视确认固定,对其进行骨折断端的解剖复位[4]。在手术过程中对踝关节做活动训练其活动度良好则手术完成。手术后对患者的下肢做适度抬高护理,对软组织的肿胀情况以及创面的损伤情况做相应的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5]。术后进行随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按照Baird-Jackson的评价标准[6]。优良=优+良。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得到准确的随访,随访时间5~25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4.1个月。临床治疗效果优、良、可分别为29例、22例、5例,优良率为91.1%。

3 讨论

在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首先要对体位以及入路选择进行确定,很多报道显示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治疗的主要方式,但是三踝骨折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其在临床治疗中要对其手术体位和入路情况做相应的分析探究,进而保证其手术治疗质量,减少手术时间,俯卧位的踝关节后外侧和内侧联合入路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手术方式[7]。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在仰卧位体位下进行内外侧入路治疗,该体位治疗对患者的病灶部位没有清晰的显示,并且其后踝部位的损伤较重,位置较深,因此在治疗上难度更大,并且手术时间也较长。在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进行俯卧位的踝关节后外侧和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进而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8]。可见其临床应用可行性。俯卧位的踝关节后外、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能够显露后踝骨折部位,治疗过程中无需变换体位,且可以保证骨折端得到固定,同时其损伤较小,对关节囊的影响较小。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其创伤较小,并发症也随之减少,腓骨外侧覆盖软组织,在植入钢板后其肿胀病症会较为明显,因此不利于伤口愈合[9]。而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俯卧位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后通过暴露后踝以及外踝,可以减少踝关节的软组织损伤[10]。俯卧位的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通过对腓骨后侧加置钢板和螺钉固定能够减少关节面损伤的风险。

在俯卧位踝关节的内外侧联合治疗中要确定治疗顺序,要按照后踝、外踝以及内踝的顺序进行由繁到简治疗,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首先在后踝的临床治疗中尽可能在直视下对后踝进行准确复位治疗,再进行外踝和内踝的治疗其可有更为宽松的空间。从后踝受损机制分析,对骨折相应部位进行牵拉和治疗有利于外踝的复位。在固定过程中其螺钉拧入方向为自后向前,尽可能避免出现骨块的旋转。在胫腓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尽可能保证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和完整性[11]。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得到准确的随访,其随访时间在5~25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4.1个月。其临床治疗效果按照Baird-Jackson评分标准显示优、良、可分别29例、22例、5例,优良率为91.1%。因此,在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和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解礼伟,东靖明,田旭,等.经后外侧入路抗滑钢板治疗Danis-Weber B型三踝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0(22):874-879.

[2]张俊,沈燕国,尹伟忠,等.不同手术入路与体位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6(29):565-567.

[3]李建华,张文龙,邱南海,等.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21):175-176.

[4]李波,王婧.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结合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接骨板治疗三踝骨折53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6 (12):142-143.

[5]东靖明,田旭.以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洛阳,2012:1.

[6]仲飙,张弛,孙辉,等.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10(27):899-901.

[7]杨建惠,牟朋林,刘志奎.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5):588-590.

[8]江苏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华医学会第十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COA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苏州,2008:40.

[9]俞光荣,赵宏谋,杨云峰,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7(25):774-777.

[10]贾斌,张勇,曹国庆,等.后外侧入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7(26):647-648.

[11]李凡,方煌,勘武生.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7):545-548.

Clinical Research of Posterolateral and Medial Combined Approaches in Prone 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e Ankle Fracture

/RAO Fang-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7):132-133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olateral and medial combined approaches in prone 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e ankle fracture.Method:56 patients with three ankle fractur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olateral and medial combined approaches in prone position.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related indexes were observed.Result:All patients received accurate follow-up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The follow-up time was 5 to 25 months,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11.3 months.The healing time of the fracture was 2 to 5 months,the average time was 4.1 months.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patients with excellent,good and may was 29,22 and 5 respectively,the effective rate was 91.1%.Conclusion:Posterolateral and medial combined approaches in prone 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e ankle fra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reliable and good clinical effect.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Prone position; Ankle; Three ankle fracture; Treatment of combined approaches

2012年江西省卫生厅科研计划(普通)(2012A059);萍乡市科技局(笫l5号)

①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 萍乡 337000

饶放萍

(2015-05-28) (本文编辑:王利)

猜你喜欢
后踝踝骨入路
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张文泰教授运用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经验分析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胫骨髓内钉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胫骨骨折合并后踝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