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同年间黔西南回民起义领导金万照生平考略

2015-02-12 13:37石宏云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同治新城民国

石宏云

清咸同年间黔西南回民起义领导金万照生平考略

石宏云

本文主要是通过《咸同贵州军事史》与几种相关地方志的对比,挖掘出黔西南回民起义领导金万照投身义军的原由及其就义的过程。真实的再现了历史事实,弥补了《咸同贵州军事史》中关于金万照就义地点模棱两可的说法,纠正了金品高“亲情”视角的叙述。

金万照 生平 回民起义

金万照是咸同年间黔西南回民起义的重要领导人,特别是在张凌翔、马河图就义之后,义军发生分裂,金万照召各路义军首领集“新城帅府会议,由各族推举首领以归划一”①(民国)杨学溥、熊邦才修,田昌雯纂《普安县志》卷三,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第423页。。这样重新确立了以张定中、金万照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后期斗争中,金万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是当代学术论著中尚无关于金万照生平的专门叙述与研究。白寿彝主编的《回族人物志》中对金万照的描述也甚为简略,仅有“岑毓英派回族军官金万照由云南赴贵州招抚起义军,金万照请愿以官身罪民千里投奔叛乱,加入了白旗军,被推为经略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十七日,金万照被囚送贵阳以骑铜马刑炮烙杀害”②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近代),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6页。。不过,就此非常简单的叙述,也不够准确。特别是金万照投身义军原由及其就义过程,笔者认为尚有些许可议之处,以下利用更加原始的资料,对这两个问题试作进一步的讨论。

据凌惕安《咸同贵州军事史》所附金万照之子金品高致凌惕安的信中说:

先君讳万照,号盛斗,生于清嘉庆十七年壬申。兄弟二人,先君居次,幼失恃,与兄讳万选号道一公者,事父以孝闻。同习回教经典,通天人性命之学,宽厚爱人,轻财好义,居积致富,辄以周济贫乏。时清政不纲,中原纷扰,先君尤念乱离,毁家纾难,乃集乡里子弟数百人投效岑襄勤公(岑毓英)捍卫乡邦,颇劳绩,渐以军功升授元兴营(即元江县)添府。会大坡铺回人张凌翔、马河图等兵起(事在咸丰八年),兴义五属相继失陷。襄勤公以先君素为回族人士所尊仰,故檄先君来黔安抚,冀收釜底抽薪之效。先君因于同治元年,轻装入黔,直抵新城(即今兴仁县),与张凌翔等会见。凌翔等声势虽大,号令不一,及见先君,遂共推为盟主,坚不放还,先君既为所困,欲归不能。计惟虚与委蛇,庶可保全群众生命财产。无如虚名徒拥,权不在握,内部意见分歧,互相冰炭,戈操同室,事愈不堪问矣。第先君仁慈在念,救济为怀,见此芸芸幼弱,无辜受累,一旦事败,必不免于玉石俱焚,所以抱定宗旨,舍身顾众,鼎镬自甘,死生不

遑计。及迨贵州提督周武达亲来督师,先君乃召张定中等谓之曰:“我奉使来黔,本欲解息干戈,为民请命,不图君等苦留,违我初心。早知大势已去,事不可为,所以守此孤城、苟延残喘者,盖因敌方将领,各不相属,势均权平,无能负保全此城生命之责者。兹周达武身为贵州提督,节制全省军队,倘能网开三面,不事残杀我族类,则万均之罪在我一人,刀踞斧钺,甘之如饴。”定中往见达武,具道所以,达武一一允许,并申以誓盟。先君乃于同治十年秋九月会周达武于马家屯,冬十月十七日突于贵阳就义。先母李,先庶母顾,先堂兄品珪,先堂嫂顾,先姊金芝,均于先君出城之日仰药以殉,家人仆妇,以及由滇从来之壮士死义者数千百人。真一场巨大流血之惨剧也。其代价仅留得贵州西路各处之回民之生命。(高)时年六岁,先为熊姓携至习安,后为马姓拐至广顺,最后被熊寻获,执马于官。又为广顺州知州胡公(大号小兰,四川凤集人)抚为螟蛉。及胡公卒,家属返省,始为义士桂山文桂、云峰昆仲携回云南。十舍弟品峻,时方周岁,为家人杨小甲夫妇鸠死其同年生育之子易衣救出,八、九舍弟为周时武、龚世贵带往湖南。民国三年,大小儿贞寻见八舍弟品超于北京。七年,二小儿纯寻见九舍弟品三于新疆。骨肉离散,四十余年,地北天南,于焉始聚,追念今昔,恍如梦幻。兹承下问,敢布一二,乞赐衡鉴,敬候撰安。金品高顿首,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①(民国)凌惕安《咸同贵州军事史》第四编,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1166—1169页。

虽说凌惕安先生邀请金品高对其父进行追述,可是在其《咸同贵州军事史》中并没有以金品高提供的材料作为依据,对金万照投身义军的过程也是只字不提。

而《普安县志》则记载:

(同治元年)十二月,金万兆奉命抚新城贼,既至降贼,贼封以经略臣伪职。万兆,回教师也。回教尊其教师曰阿浑,人因呼曰金阿浑。往云南之东沟,滇提督马如龙欲抚新城贼,以万兆为回教师,往抚必有效,遂保以游击衔,命率兵五百偕行。比至,伪帅马河图以美女金帛炫耀歆动之,万兆艳羡,请降贼。尊以经略大臣特职,修经略府居之,自伪帅以下,咸受节制②(民国)杨学溥、熊邦才修,田昌雯纂《普安县志》卷三,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第417页。。

对金万兆(金万照)投身义军的过程,完整的记录下来了。通过比对以上两则材料,发现对金万照投身义军的方式的描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说其轻装前行,为了挽救芸芸众生,为了民族大义不得已而为之;后者说其率兵五百偕行,后为金钱美女所动,投身义军。不过从金品高的追述中我们发现其父亲在世时他尚且年幼,他父亲死后他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就大大的降低了其提供材料的可信度;更为重要的是金品高的叙述与金品高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兴仁县志·人物志》载:“金品高字春山,邑回教长,性刚劲,具胆略,嫉恶如仇,继杨云鹤为教长,回有不法者,多非斥之。民国六、七年,匪患频仍,回有马宗兰辈,到处哨聚,势将燎原,品高不以回族故,有所回护,一秉嫉恶之素,调其所辖回众,自组一队,辅助官军,匪势以杀。后以积劳咯血,卸职闻居,

地方各事,多有建白,卒年六十有九。”①(民国)冉晸修、张俊颖纂《兴仁县志》卷十四,民国二十三年稿本(未刊),1965年贵州省图书馆据兴仁县档案馆藏本复制油印本,第161页。从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金品高经常是把自己置于官府的位置,在官府看来其父亲的行为就是叛逆,所以他有必要把他父亲塑造成一个为民族大义献身、牺牲的英雄形象。此外,金品高所持观点为前者,或许是想保全其父亲的声誉、维护其父在民族中的威望,也或许是想保全其全民族声誉。

在金万照加入义军之后,于同治元年被推选为经略大臣,位居元帅之下、众将之上。在张凌翔、马河图就义之后,更是身兼重振义军的重任,首先召开“新城帅府会议”让军队整齐归一。其次,“同治五年春三月,伪帅张定中、金万照诱杀马忠据新城复叛”②(民国)杨学溥、熊邦才修,田昌雯纂《普安县志》卷三,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第424页。。而后“光复”兴义城等。总之,金万照在起义军的后期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关于金万照的死。在金品高致凌惕安的信函中说他是挽救芸芸众生,舍身取义,自愿赴周达武营谈判被缚,于同治十年十月十七日就义于贵阳。

而《普安县志》说:

(同治十一年)冬十月,贵州督提周达武复新城。达武初驻安顺,至是,闻新城贼犹负固,乃亲提兵至新城。贼见各方周字旗帜,即戒各碉勿妄燃砲,以示投诚,如是者三日。定中穷武,遣辩士见达武,道投诚意,达武纳之。定中乃缚金万兆,并自缚,诣马家屯达武营乞降。达武见之,谓回叛逆皆万照首恶,非万兆,则劳师费帑不至如是之巨,立释定中,缚囚万兆,槛车中送省垣……十一月,金万兆伏诛,传其首示与郡各属。③同上,第434—435页。

《咸同贵州军事史》云:

同治十一年(1872年),冬十月初一日,张定中诱新城回首金万照出降,周达武、吴德溥、沈寿榕因囚之,亟遣定中入城张示谕招降其众,擒张发友、保官临,斩头目沙相起、陈殿阶、马洪才、马三保等及张福荫子五人。达武留钟开兰及署县丞杨见龙驻新城镇抚,自率部诱降众张黑三、张答答、桂富容等四百八十人,至安顺骈戮之。杀金万照于贵阳。或曰就新城铸铁马实炽炭其中,令裸乘之,俾灼死。今铁马闻尚可考④(民国)凌惕安《咸同贵州军事史》第四编,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1164页。。

《回族人物志》关于金万照死因的叙述应该就出自《咸同贵州军事史》。

又《清实录》载:

“同治十一年[壬申]十一月十四日[乙未](1872.12.14)谕军机大臣等:‘曾璧光奏官军攻克新城,上游肃清一折。黔省回匪久踞新城,经周达武亲往督剿,会同滇省

兵勇分门进攻,于十月初五日将新城克复,生擒逆首金万照正法,上游一律肃清,全黔底定……’”①《清实录》第51册,中华书局,1987年,第535页。

综合以上几种关于金万照之死的记载可知,同治十一年,由于张定中的出卖,金万照兵败被俘,十一月在贵阳或在新城就义。

对于其就义的地点,《咸同贵州军事史》与《普安县志》所载存在着差异,《清实录》中又没有明确记载其就义的地点,今《贵州省·大事记》中虽说他就义于贵阳,可此说有依附金品高所提供材料之嫌疑。似乎金万照的就义地点无从可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兴仁县志·人物志》对时任贵州提督、亲自督师围剿新城的周达武的个人传记中有记载:“周达武,湖南宁乡人,官至提督,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衔。清同治十一年辛未,先令兵二十营,讨新城回,回扼险负固。战事经年,壬申岁,达武亲至城下,掘长壕困之,回中樵苏盐米皆断绝,乃请降于达武,择回之剽悍者戮之,朴弱者安插归农,遣将清余孽,新城于是静谧。槛送金万兆于省显戮之,鸩杀回酋张定中。班师后,任陕西提督,卒于任,清廷赐祭葬之典以褒崇之。”②(民国)冉晸修、张俊颖纂《兴仁县志》卷十四,民国二十三年稿本(未刊),1965年贵州省图书馆据兴仁县档案馆藏本复制油印本,第176页。由此看来,金万照确实是在省城贵阳就义,这与金品高所提供的材料是相符合的。

(本文作者为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Study on life of JinWanzhao, the leader of Hui-Muslim’s uprising in Southwest Guizhou between Xianfeng and Tongzhi period of Qing Era

Shi Hongyun,Nanjing University

By comparing several related local chronicles with the book Xian-Tong Guizhou Junshi Shi [Militarial History of Guizhou between Xianfeng and Tongzhi Period], this paper tries to fi nd out reasons why Jin Wanzhao, the leader of the Hui-Muslim upraising in Southwest of Guizhou, joined the rebellion and its whole process. It tries to tell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identify the exact site where Jin Wanzhao died. Also it corrects the mistake of narration given by Jin Pingao with his kinship perspective.

Jin Wanzhao; Lifetime; the Hui-Muslim

猜你喜欢
同治新城民国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四水同治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