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村上春树的孤独美学观

2015-02-18 00:05唐源杨安翔
文教资料 2015年29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村上春树

唐源 杨安翔

摘    要: 村上春树作品中孤独与疏离、距离与找寻等主题可以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阐释,其中诗意的孤独感是穿插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气韵主线之中。文章从孤独感入手,结合存在主义哲学的几个范畴阐释,分析村上春树的孤独美学观。

关键词: 村上春树    孤独美学    存在主义

引言

目前,以村上春树研究为主题的各类文章层出不穷:村上现象;现代\后现代视角下的村上;村上作品技巧、主题、风格;村上所受外来影响;村上翻译;村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等,都是研究的主要方向。

本文着力于从村上春树小说中“孤独”这一重要主题研究村上春树的孤独美学观,以美学研究的视角介入《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文本分析,结合存在主义哲学相关范畴,从中分析孤独美感,进而阐释村上的孤独美学观。

村上春树是当今世界影响力很大的畅销作家,他的作品在当代青年心中引起强烈共鸣。其小说的主人公总是将消极的要素当做是积极的东西自我肯定,他们或遗世而独立,或离群索居,生活状态十分孤独,然而却对一些生活琐事十分在意,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其实是对自身存在的积极肯定,也就是说,一般意义上的孤独,在他笔下被赋予积极的、闪光的性质,主人公们在其中肯定自我,寻求通向自由的生存之路。

村上春树曾说:“我认为,写小说更多的是自我治疗的行为。有人也许会说,由于有了某一信息才将其写成小说,但至少我不那么认为。我倒感到是为了找出自己心中有怎样的信息才去写小说的。”他将从事写作视为是一种“自我治疗”,他的这种“自我治疗”并非只是他的个体行为,而是产生了一种群体性效应。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孤独越来越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常态,当村上小说中的“我”成为大时代背景下的多数的“我”时,孤独的情愫就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心理反应,这种孤独感就具有典型意义,这种自我肯定的孤独感就被赋予新的美学意义。这种独有的“孤独之美”给多元化的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引起了当代中国年轻一代的强烈共鸣。

本文从村上春树小说中孤独这一重要主题研究他的孤独美学观,以新的美学视角介入《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文本分析,结合存在主义哲学相关范畴,阐释村上的孤独美学观。

一、“我”与“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以双线条的发展脉络进展,“冷酷仙境”是主人公生活的现实世界,“世界尽头”是主人公的意识归宿、精神变体。两个世界一虚一个实,在小说中穿插交错,让人虚实难辨。“冷酷仙境”与“世界尽头”互为潜流,在“我”身上得以交汇①。

“冷酷仙境”的世界是主人公生活的现实世界。主人公是一位三十多岁的普通离异男士,孤独而简单地生活着,只是所从事的职业比较特殊,是一名计算士。由于替一个科学家进行模糊作业运算一批数据,“我”被迫卷入一场纷争:“我”从科学家领回独角兽的头骨,因为得到头骨引来了组织的对手符号士的拜访,他们打破了家中的电视机、冰箱等东西,甚至用小刀插入“我”的腹部。“我”无奈之下背叛了组织,决定同胖女郎即科学家的孙女一起进行地下冒险,从夜鬼聚集的地方营救科学家……

“冷酷仙境”中有大量琐碎的细节描写,比如主人公购物、做饭等生活细节,这些细节恰恰是主人公保护自我、寻求遗世独立的证据,是一种对自身存在的积极肯定,主人公们通过关注生活细节而肯定自我,寻求通向心灵自由的生存之路。

“世界尽头”是主人公“我”的精神变体②,是一个静谧且与世无争的小镇,人们每天各行其是和睦地生活着,看上去很完美。这一切归结于小镇独特的能量运转模式:镇子的完整性建立在居民心的丧失这一基础上,只有使心丧失,才能将各自的存在纳入永恒的时间之中。因为这样,人才不会衰老亦不会死亡,这就是小镇里人们互相不伤害,彼此和睦相处的原因。

当“我”初到此地之时,保有完整的自我。一方面因为心还没有消失,心代表着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主人公追求内心自由的象征。然而,主人公被安排在图书馆读梦,读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步一步失去心的过程,失去追求内心自由的过程。另一方面因为影子还存活,还没有在漫长的冬天死去。刚来到小镇,主人公无可奈何地抛弃了自己的影子,把他关在一间小房子内,等待残酷的冬天夺走生命。影子象征着主人公的另一个自我,是极力想要回归现实社会的自我,即想要逃脱孤独的自我。

主人公生活于冷酷的现实中,而精神却在“世界尽头”的小镇上游荡。在“世界尽头”的“我”找寻朋友的心的时候,看到读梦的图书馆中书架上摆放的头盖骨散发出微弱的光芒,这同时暗示在“冷酷仙境”中“我”的生命逐渐消亡。

故事最后,“我”最终决定留在“世界尽头”,一方面不只是因为心已经在读梦的过程中慢慢失去,追求自由的意志渐渐丧失。另一方面,因为主人公自觉到这个小镇其实是自己在意识核中造就的。“我有我的责任。”我说,“我不能抛开自己擅自造出的人们和世界而一走了之。”③然而影子,也就是独立出来的另一个自我,却在找到出口时坚持选择了逃离。

“我”最终依旧选择留在“世界尽头”的小镇,失去影子抱着残存的心留在森林里生活,心是不可抛弃的珍贵的部分,它象征着主人公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的自我,这正是追求内心自由的自我。

二、存在主义哲学话语中的孤独美学

存在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处于危机阶段的产物,它是这种病态危机的反映,也是对这种危机的病态抗议,可以说,存在主义是一种危机哲学。现代文明中人们的生活充斥着注入空虚、烦恼、缺失、孤独等要素,存在主义哲学正好反映了现代人处于一个异化的世界里焦虑不安的这种心理状态,现代人普遍缺乏安全感,虚无的游离于高科技的包围之中,孤独感非常容易引起共鸣。存在主义哲学不再把孤独、无意义、缺失等现象当做是暂时性的历史现象,而是把它们视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标志④。

存在主义哲学中的孤独,是由于生命无所寄托的虚无而造成的孤独,然而这种孤独是顺从自己的精神、忠于自己的孤独。孤独是让人独立于纷繁的世界的钥匙,使人获得一种远距离看待人生的角度,也是一种自由的象征。存在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大多会品味孤独,他们将孤独当做一种珍贵的生命体验。

村上春树对于孤独,一向是以把玩的态度接受的,他认为,与其勉强通过与人交往消灭孤独,化解无奈,不如退回来把玩孤独。并且这种在世人眼里无价值的、负面的、因而需要摒除的东西,实质上这也是一种自我认同,一种自我保全、自我经营、自我完善。在他笔下的主人公完整继承了甚至放大了这种把玩孤独的态度。这无疑契合了存在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对待孤独的态度,品味孤独并将孤独当做一种珍贵的生命体验。

村上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对于孤独都持有复杂的相互排斥的态度,一方面,主人公接受了孤独,在生活中孤独地活着,另一方面,他们排斥孤独,想要排遣内心的苦闷。在这种接受与排斥之间,主人公往往选择守护孤独。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主人公身上就集中体现了这种“孤独二重性”,影子,主人公的另一个自我,想要摆脱苦闷而拒绝孤独,竭尽全力地想要逃离回到现实世界即“冷酷仙境”中,找到出口毅然出逃。然而,“世界尽头”中对失去的心的寻找,心所代表的就是主人公对于内心自由的一种向往,这其实就是对于孤独的一种守护与把玩。对主人公而言,孤独既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又是追求自由所必然导致的结果,更是他们追求自由所必须具备的前提。他们忠于自己的孤独,追求内心的自由。

自由也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范畴。自由一方面仍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永恒的向往,另一方面是人对抗荒谬现实、摆脱生存困境的方式。现代商业社会中人的物化和异化,促使人们纷纷开始追求自由,然而这种自由是心灵的自由,通向自由的途径不是对外界的反抗或者革命,而是转为追求内心的安稳。在此意义上,自由其实就是回归自我、回归本心。

村上春树是一位致力于表现孤独主题的作家,他不仅表现出作品中人物的孤独,而且预示当今时代人们面临的孤独⑤。在他的笔下,孤独被赋予了闪光的意义,主人公们在其中肯定自我,寻求通向自由的生存之路。对于孤独,不是逃避,而应该接纳甚至守护,最终才能得到心灵的自由。

结语

一如生活中孤独无所不在,文学作品中的孤独俯拾皆是,但是村上笔下的孤独是独特的,它不仅不需要慰藉,反而本身就是慰藉,就是升华,就是美。村上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总是将消极的要素当做是积极的东西自我肯定,一般意义上的无奈与孤独,在村上春树笔下被赋予积极的、闪光的性质,主人公们在其中肯定自我,寻求通向自由的生存之路。对于孤独,不是要逃避它,而是应该努力守护内在的自足,最终得到心灵的自由。这种独特的孤独美感让消极的孤独得到了慰藉和释放,在释放中得到了妥善安放,得到了心灵的自由,从而鼓舞了人们更加充满诗意的生活。

注释:

①杨经建,李兰.存在主义文学的东方化表达——论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小说[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2-99.

②(日)村上春树.林少华,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③李莹.不存在的存在和存在的不存在——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艺术境界[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147-151.

④杨经建,李兰.存在主义文学的东方化表达——论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小说[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2-99.

⑤张卉.浅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孤独”[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科版),2006(5):92-93.

参考文献:

[1][4]杨经建,李兰.存在主义文学的东方化表达——论村上春树和王小波的小说[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2-99.

[2](日)村上春树.林少华,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李莹.不存在的存在和存在的不存在——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艺术境界[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147-151.

[5]张卉.浅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孤独”[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科版),2006(5):92-93.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村上春树
长大的瞬间
路在脚下——从萨特存在主义看《长路》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积极心理学的批判与发展:存在主义给予的启示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