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甸油田井震结合多学科油藏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015-02-19 06:55裴秀玲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5年11期
关键词:油藏储层建模

裴秀玲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 (黑龙江 大庆 163114)

1 喇嘛甸油田多学科油藏研究内容

井震结合多学科油藏研究为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并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把与油藏开发相关联的学科、技术有效地结合成一个整体,进行人员整合、应用软件集成、数据集成及技术集成,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精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井震结合构造研究、基于测井的储层精细研究、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三维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等环节。

基于测井的储层精细研究是通过井对比进行单元划分、统层研究、砂体相别判定、微相平面预测等研究内容[1]。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2]指在油田开展了三维开发地震研究后,利用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较高的优势,结合测井资料纵向分辨率较高的技术优势,基于较密开发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所进行的构造及储层分布特征再认识研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就是利用现有的地震、测井、地质储层描述等静态资料,和地质研究人员取得的地质认识,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通过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地质体,并在三维空间表征出来。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借助计算机计算求解描述油气藏渗流数学模型,通过对不同油层条件、井网、注水方式等条件模拟油气藏中流体的渗流过程,再现生产历史,定量分析剩余油潜力,并做到室内研究投入少、时间短,还可进行开发方案优选及经济评价工作。

2 井震多学科油藏研究工作流程及质量管理方法

2.1 建立定量工作标准,明确工作目标

针对每项相对独立的工作内容,根据工作性质和技术难点分别细化了各环节工作标准和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从而实施质量控制。首先建立每个质量控制点的质量工作标准[3],然后根据工作标准进行定点考核,并与月度奖金挂钩,统一技术标准,提高人员的责任心,降低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在储层研究工作中,针对建立研究区块工区环节,保证研究区块的工区数据完整性、准确性达到100%;针对劈分单元环节,要保证每口井有85%的界限是合理准确的;针对绘制相带图工作环节,应保证每张图70%的地方合理准确;针对相带图数字化进机工作环节,应保证每张数字化相带图的准确率为99%、线条圆滑等。

在井震油藏研究工作中,合成地震记录整体拉伸或压缩量应小于10%,目的层相关系数应达到0.85%以上;层位解释结果闭合,且抽稀井构造深度误差小于0.2%;地震断层解释保证剖面闭合,平面误差小于1个CDP距离,断点组合率不低于85%;时深转换后井点处深度与钻井地质分层深度相对误差小于1%;曲线重构质控要求曲线重构前后的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同相轴、能量对应关系明显改善、匹配更加合理,相关系数达到85%以上。储层预测精度:大型河道砂体预测精度大于90%,分流平原中、小型分流河道砂体预测精度大于85%,三角洲内前缘相窄小河道砂体预测精度应大于80%等。

在多学科建模数模工作中,井震构造建模层面抽稀井符合率80%以上,深度误差±1‰;储层及属性模型储量误差不超过±5%;全区含水拟合误差不超过±1%,全区采出程度误差不能超过±0.2%;单井拟合率70%以上,油井含水拟合前期误差不能超过实际含水的±5%;后期误差不能超过实际含水的±1%等。

研究中按照上述技术标准进行成果验收,未达到标准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可开展下步工作。

2.2 建立过程管理制度,设置质量控制

过程管理是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是质量管理师戴明在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4]。实践中主要通过对过程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达到提高整体精度的效果。

2.2.1 地震解释工作流程及过程质量控制

地震研究逐渐向储层预测转变,属于新兴技术,掌握此技术的人员少,深度不足,因此,需要足够的学习和探索的时间。为此对于地震解释工作采用“自主管理”,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人员甄选上,优选具备技术特长、自我严格管理的人员进行地震解释方法研究,每个人工作区块或者研究内容不一样,因此由每个人结合工作规划自主制定工作进度安排上报到室里,室里定期进行成果检查。组内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就给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自由度,可以进行消化软件、做技术试验等工作,室内监控过程研究成果的合理性。

2.2.2 储层解剖工作流程及过程质量控制

按照“先界限、后相图”的思路,首先针对剩余区块,根据生产需求的先后,开展单井界限划分和统层对比,建立沉积单元界限库;然后逐块开展相带图绘图,同时,有了单元界限后,就可以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工作。

图1 地震解释工作流程及过程质量控制

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员上采用 “集中管理”,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除了地震解释、建模数模组人员,其他组全部投入到储层解剖工作中,形成一个工作组,配置一个组长,室里配置一个副职。这里存在三方面的人员:一是原从事解剖工作的人员;二是建模数模、地震解释与应用组的人员,对解剖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需要进一步锻炼;三是厚层解剖实践人员。考虑到相带图的质量,对工作流程进行了调整,每一个环节均设置审核岗,但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采用分阶段审核设置。实践人员在每个工作环节先互审,然后由原从事解剖人员进行审核。对于技术掌握不熟的人员,界限互审,所绘成果图由成熟的技术人员进行审核。

图2 储层解剖工作流程及质量控制

2.2.3 多学科建模数模工作流程及过程质量控制

对于建模数模技术及成果来说,工作量大,而且成熟的技术人员有限,不能从中间过程中进行审核。根据工作性质采用“分段管理”,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现在的工作流程是:首先明确工作职责和责任,就是水驱层段的建模数模研究,由一个人全权负责;单就三维建模工作,也是由一个人负责到底,包括提交后进行的调整。然后为了控制成果质量,采取了2项措施:一是编制详细的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工作;二是对研究过程成果建立量化标准,约定成果的精度。

2.3 建立后期检验制度,形成一体化管理

在多学科油藏研究工作中,各环节既相互独立,又是协调统一的。上一环节研究成果是下一环节的基础数据之一,因此,在各环节开展工作前,设置基础数据整理及校验工作,进一步控制研究成果的质量和规范性,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2.4 建立效率管理制度,提高责任意识

对于技术研究质量保证,人员是根本,因此,为了提高人员责任意识,在人员管理上,采用一定效率的管理制度[5]。

一是建立层层负责制。首先主任对室副职、主管业务组组长负责,布置工作、监控进度。组长负责将工作任务分配到个人,培养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每个组按月上报工作规划,每周上报工作进展,月底上报本月工作情况小结。

图3 多学科建模数模工作流程及质量内控标准

图4 井震结合多学科油藏研究一体化质量控制

二是建立紧张意识反射。通过反复强调任务重、时间紧,工作质量要求高,在全室营造了紧张的工作气氛,使技术人员主动承担技术任务,建立自我质量监控条件反射。

三是个性化设计工作任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体条件设置工作任务。比如对于老同志和孕妇,不能上机操作,则进行手工绘图;对于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则绘制高台子等相别简单的单元相带图等,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降低环节审核工作量,间接提高成果质量。

四是削弱专业组限制。针对井震结合多学科油藏研究中各部分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及时调整技术力量。比如,由于2015年储层研究工作任务太重,年初在各项工作尚未启动,全室都投入到储层解剖工作中,包括地震应用组人员、建模组人员,打散原来的小组,形成一个新的工作组,降低由于人员紧、任务重、抢进度对质量的影响,同时也是培养多专业人才的一种途径。

五是细化工作安排。为了工作衔接更加紧凑,有效利用工作时间,进行错时安排工作,并细化到“天”。在最初做井人劈分剖面时,审核人在无剖面可审的时间内绘制上一区块的相带图,审核人审界限时,做井人无井可做时可开展下一块劈分,或者绘制简单的相带图,见缝插针地安排工作。

六是绩效考核管理。绩效考核目的并非要考核出一个精确的结果,而是通过建立考核制度,形成一套能普遍接受的管理规范,引导和鼓励每个人的规范行为。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了解职工诉求,提高考核标准的认可度。建立考核制度时考虑人员技术能力差异和一些客观因素,界定完成规划的80%即为完成任务,低于或者高于80%分别给予一定的扣罚或奖励。

2.5 质量控制体系效果分析

实施质量控制一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表1)。在井震储层反演预测工作方面,超额完成计划工作量的30%,对于井间厚度在2.0m砂体预测精度由2013年底的79.8%提高到89.6%,提高了9.8%;在储层解剖方面,在人员条件与往年持平的前提下,全年解剖工作累计解剖井次11 527口,绘制相带图328张。全年工作量相当于以往年均工作量的3.4倍;在建模、数值模拟研究方面,建模层面抽稀井符合率提高0.3%,储量误差降低0.5%。数模单井拟合率提高4.2%,全区末期含水误差降低0.04%,采出程度误差降低0.03%,单井含水误差降低1.29%。由此可见,无论是研究成果质量,还是工作效率,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表1 多学科建模数模实施质量控制前后成果精度对比表

3 结论

在井震结合多学科油藏研究过程中,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各环节研究精度的根本,通过量化技术标准、后验质量控制、绩效管理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成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进而形成管理制度,为整体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1]裘怡楠,陈子琪.油藏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计秉玉,赵国忠,李洁.多学科集成化油藏研究方法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3]马林,段一泓.全面质量管理[M].2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孙宪来.浅谈如何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4,30(6):15-17.

[5]许激.效率管理——现代管理理论的统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油藏储层建模
输导层
——北美又一种非常规储层类型
基于边界探测技术的储层识别与追踪
低渗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挖潜技术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模糊数学的油藏干层识别研究
基于储层构型研究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表征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海上低渗储层防水锁强封堵钻井液技术
注CO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