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管理与服务创新

2015-02-23 03:31万勇泉王江立陈宇达邓爱云庞迎春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南检索成果

万勇泉, 李 莉, 王江立, 陈宇达, 邓爱云, 庞迎春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湖北 武汉 430205)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管理与服务创新

万勇泉, 李 莉, 王江立, 陈宇达, 邓爱云, 庞迎春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湖北 武汉 430205)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管理与服务改变以往单一的地质资料表达方式,采用数据库、专著、专集、网站等形式发布馆藏地质资料信息,创新了地质资料表达方式。采用数据集成、专题数据提取、数据库建设、数据发布系统开发等技术方法和手段,探索地质资料开发与利用模式,创新地质资料发布的表达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检索手段,改变地质资料的服务方式。改变以往单一到馆服务的形式,通过网络发布、窗口接待、主动分发、电子阅览室等形式,开展了卓有成效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创新了地质资料服务形式。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管理;服务;创新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数据资料社会化服务基础建设(武汉地质调查中心)”项目通过5年的工作,接收并转交了中南地区226个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地质资料,分别在桂林、宜昌、海口、武汉召开了4次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管理的技术交流与培训,完成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分布与网络查询系统”、“青藏高原实测地层剖面数据服务系统”2个地质资料服务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编辑出版了《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指南》、《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成果指南(1962—2012)》、《大别山上红旗飘》、《山歌好比清江水》4部科普读物和工具书,编制了《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目录(2006—2010)》、《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原本档案目录(2006—2010)》、《青藏高原实测地层剖面数据库建设指南》和《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资料服务指南》,保障了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计算机网络的7×24小时安全、高效、稳定运行,通过网络和窗口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龙化石博物馆”积极申报并成功获准成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制订、修订了18个与地质资料工作相关的管理规定与服务办法,赴24个单位开展了28人次的社会化服务需求与资料管理调研,按期完成了各年度地质资料管理统计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工作,发表论文5篇。在地质资料表达方式、地质资料开发方法与途径、地质资料服务形式等方面有了较大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地质调查资料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

1 创新地质资料开发方法与途径

采用数据集成、专题数据提取、数据库建设、数据发布系统开发等技术方法和手段,探索地质资料开发与利用模式,创新地质资料发布的表达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检索手段,改变地质资料的服务方式。

通过“青藏高原实测地层剖面服务系统”(图1)的试点开发工作,我们探索出了一个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开发地质资料、转变服务方式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它的基本思路是从地质资料中提取一些通用信息,将它们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数据管理与发布软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数据服务,简称为“提取法”。这套系统包含“青藏高原实测地层剖面分布图”,实测剖面试点数据库,一套将实测剖面数据在互联网上发布并提供查询检索服务的系统;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青藏高原实测地层剖面数据库与数据查询工作指南”。这一系统为各级政府、社会公众、工商企业和研究机构等层次的服务对象提供地层剖面、古生物、岩石等数据的检索与查询服务,为他们提供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地质综合特征与信息。集中的剖面数据将为用户的数据检索带来极大方便,大大降低用户获取剖面数据的时间周期,提高用户获取数据的质量与数量[1,2]。

图1 青藏高原实测地层剖面服务系统Fig.1 Measured stratigraphic section service system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通过“长江三峡地区地质灾害点网络检索系统”(图2)的试点开发工作,我们则探索出了另一个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开发地质资料、转变服务方式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综合分析和整理,将某一类地质资料或数据综合、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数据集,也是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并开发数据管理与发布软件,为社会公众提供完整统一、高效的数据服务,简称为“集成法”。这一系统包括“长江三峡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长江三峡地区地质灾害数据库(包括塌陷、斜坡、滑坡、泥石流、地裂缝5种地质灾害点,数据记录共计2 163项),行政区范围包括了巴东县、秭归县、宜昌市、兴山县、巫山县、奉节县;实现了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的集中管理、远程浏览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可以通过网络向各级政府、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三峡地区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的查询服务。

“提取法”和“集成法”这两种方法,都不需要地质资料开发人员有高深的地质知识和经验,只需要追踪社会需求;也不需要有软件开发的能力,相关软件的开发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没有改变地质资料本身的观点与内容,只是将相关的内容根据社会需求重新进行排列组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向社会发布和提供服务,十分值得推广。

2 创新地质资料表达方式

图2 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点查询网络服务系统Fig.2 Geological hazards query service network system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改变以往单一的地质资料表达方式,采用数据库、专著、专集、网站等形式发布馆藏地质资料信息。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资料馆馆藏有中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和本中心地质资料,以往都是采用纸质账本登记,并提供服务查询。这种方式只能提供到馆的手工查询,效率非常低,而且十分不方便。通过5年的努力,组织建立了全部馆藏资料的目录数据库,将目录数据库通过中心的地质资料服务网站对外发布,并提供在线检索服务。同时为了方便无法通过网络检索地质资料的用户,编辑出版了《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指南》(图3)、《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成果指南(1962—2012)》,通过这2本“指南”也能检索到馆藏资料。结合本中心承担的地质公园规划工作,将大别山和清江地区的地质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科普化,编辑出版了《大别山上红旗飘》、《山歌好比清江水》2个科普读物。

图3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指南Fig.3 Guide for geological survey achievements in South Central China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指南》、《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成果指南(1962—2012)》,既向社会公开了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馆藏资源,又宣传了“地质大调查”所取得的成果。《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指南》按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水工环地质、物化遥地质调查、信息技术与技术方法、综合研究等将成果资料分成了6个大类。每一类按其提交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每一档成果资料包含成果名称、编著单位、作者、完成时间、汇交单位、汇交时间、档案号、资料形态、密级、主题词、内容简介、审批文件、附图、附件、数据库与软件、其他材料等内容,基本涵盖了成果资料的所有要素。及时、准确、简明地向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以及地质单位介绍中南地区地质调查与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为检索和查找地质成果资料提供了方便[3]。《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成果指南(1962—2012)》按岩石矿物、地层古生物、构造、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区域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技术方法、综合研究等将成果资料分成了9个大类,每一类按其提交的时间先后顺序编排,每一档成果资料包含成果名称、编著单位、作者、完成时间、档案号、资料形态、密级、主题词、内容简介、审批文件、附图、附件、数据库与软件、其他材料等内容,基本涵盖了成果资料的所有要素。这些成果既反映了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为地质找矿、防灾减灾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政府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地质研究与生产单位、地质院校的管理、科研、生产、教学的参考[4]。

在采集资料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大别山上红旗飘——深藏于鄂豫皖革命老区的地质公园》、《山歌好比清江水——山水画廊之中的清江长阳人国家地质公园》2部科普读物,在将专业地质资料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别山上红旗飘》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画册介绍了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中湖北黄冈部分的主要地质景观及其形成机理,展示了在大别山的怀抱之中所出露的古老的造山带根带物质、典型的与板块俯冲—碰撞有关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完美的构造活动形迹、丰富的岩浆活动产物。作者以独特的角度向世人展现了大别山奇特的花岗岩地质景观、丰富的生命与物种,将大别山的层峦叠嶂、雾海流云、林海苍茫、鸟语花香、幽谷蜿蜒、飞瀑流泉、湖光山色之中的大气磅礴与自然婉约、粗犷浑厚与小巧玲珑表现的淋漓尽致。该画册还介绍了大别山中所走出的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闻一多等一批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和历史遗迹,介绍了李四光、李时珍、毕升等一批其科学成就还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文明的科学家[5]。《山歌好比清江水》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画册制作精良,图片大气,角度新颖,介绍了山水画廊中的清江长阳人国家地质公园,画册共分“峰林峡谷”、“喀斯特溶洞”、“湖泊岛屿”、“碧水飞瀑”、“岩石与地层”、“长阳人”、“巴文化”、“清江风情”、“公园图集”9个部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地质遗迹与300里“清江画廊”的旅游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看《山歌好比清江水》画册,就像是在阅读长阳地质遗迹和巴人文化的教科书。她那连绵起伏、拔地晴空的峰峦峭壁;那穿越千山万壑,常年碧波荡漾、清澈如镜的河流小溪;那如诗如画、幽静恬逸的峡谷;那银河倒挂、凌空飞渡的瀑布;那形态万千、精妙绝伦的喀斯特溶洞;还有那河流阶地和层状地貌,都引人入胜。是一部供读者了解清江、研究清江、旅游清江的好书[6]。

3 创新地质资料服务形式

改变以往单一到馆服务的形式,通过网络发布、窗口接待、主动分发、电子阅览室等形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开发完成了“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资料服务网站”,内容包括地质成果新闻、地质资料介绍、目录检索、服务指南、数据产品、政策法规、成果介绍、需求调查、客户咨询与反馈等栏目。目录检索栏目包括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地质资料馆馆藏资料目录数据库和“地质大调查”专项成果目录数据库的检索;并实现了全部馆藏资料的网上检索(图4)。同时采用图形检索和目录检索两种方式发布馆藏资料目录信息,分别满足用户关键词检索和地理范围检索地质资料的需求。

图4 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网站Fig.4 Website of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South Central China

开发基于Android 平台的地质资料服务管理系统。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现有的地质资料服务系统为原型,开发了移动平台的地质资料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地质资料浏览、查询、检索、预约及信息推送等服务,为公众提供地质资料服务新渠道[7]。

作为实物地质资料库的组成部分的“龙化石博物馆”,经过积极申报并成功获准成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图5),较好地将实物资料运用到了科普活动之中,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

图5 “龙化石博物馆”成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Fig.5 Dragon Fossil Museum—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Science Base of Land and Resources”

4 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

通过5年的项目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地质资料的管理水平。通过走访调研各级各类地质资料管理单位,博取众长,修订、制定和完善了《地质科技档案资料管理办法》、《网络系统安全与维护细则》等18项地质资料管理制度与规程,优化地质资料的管理流程,全面提升了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的制度化水平;针对当前地质资料管理新的形势和新的需求;分别有效地在桂林、宜昌、海口、武汉组织开展了4次地质资料管理技术培训与经验交流,使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汇交合格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加大了对地质资料管理、服务部门建设的力度,投入更多的设备,充实更多素质高的专业人员到成果资料的管理队伍中来,对现有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管理、专业、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素质,适应新的改革和新形势的要求。

大区中心资料馆的资料在种类和数量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加快了数字化资料馆的建设,正逐步成为真正的大区地质资料中心。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的资金得到充实,地质调查成果的社会化服务工作得以开展。

地质调查数据资料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和维护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地质调查资料社会化服务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服务工具,以及资料管理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加强。

5 结论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管理与服务采用数据库、专著、专集、网站等形式发布馆藏地质资料信息,创新了地质资料表达方式;采用数据集成、专题数据提取、数据库建设、数据发布系统开发等技术方法和手段,探索地质资料开发与利用模式,创新地质资料发布的表达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检索手段,改变地质资料的服务方式。通过网络发布、窗口接待、主动分发、电子阅览室等形式,开展卓有成效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创新了地质资料服务形式。在地质资料表达方式、服务方式、服务形式上有所创新。

[1] 万勇泉,李莉,王江立.通过青藏高原实测剖面系统建设探索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的新途径[M] //全国地质资料馆.第六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97-98.

[2] 李莉,万勇泉,王江立,等.青藏高原实测剖面数据管理与检索系统开发的方法与意义[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0,26(2):76-82.

[3] 万勇泉,徐贵珍,张建超, 等.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1-2.

[4] 万勇泉,庞迎春,陈宇达,等.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成果指南(1962—2012)[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2:1-2.

[5] 万勇泉,王传尚.大别山上红旗飘——深藏于鄂豫皖革命老区的地质公园[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1-2.

[6] 万勇泉,马尚云,汪啸风.山歌好比清江水——山水画廊之中的清江长阳人国家地质公园[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1-2.

[7] 李莉,万勇泉,陈宇达.地质调查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中南)项目成果介绍[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4,30(4):410-411.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novation of South Central China

WAN Yong-quan, LI Li, WANG Jiang-li, CHEN Yu-da, DENG Ai-yun, PANG Ying-chun

(WuhanCenterofChinaGeologicalSurvey,Wuhan,Hubei430205,China)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South Central China changed the geological data collection expression from single way in the past to use the database, books, the album and website to exhibition. The data integration, data extraction, database construction, data dissemin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techniques and method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geological data, and to provide a variety of retrieval means to change the service mode of geological data. The previous passive form of service was completely instead by the internet publishing, active window reception, active release, electronic reading room building, etc. More effective public service of geological data was carried out in South Central China.

South Central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service; innovation

2014-10-01;改回日期:2014-10-21。

中国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数据资料社会化服务基础建设(编号:1212010650405)”项目资助。

万勇泉(1965—),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应用、资料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wyongquan@cgs.cn。

P628+.4

A

2095-8706(2015)03-0059-06

猜你喜欢
中南检索成果
验收成果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稿约(2019年)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稿约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