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2015-02-28 02:25习建冬
河北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乙肝螺杆菌幽门

习建冬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湖北 荆门 448000)

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乙型肝炎及其相关性肝病患者受免疫功能低下、肝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机体出现微生态失衡,进而继发各种院内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菌,其生长缓慢并长期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与胃癌及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一类致癌原[1]。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慢性胃炎、胃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和萎缩型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与各种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近年来也不断增多[2,3],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次研究分析了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材料:随机选取消化内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7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05例、乙肝后肝癌69例、非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正常人群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诊断均符合2010年12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肝病均经过肝功能、CT、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例:男性52例、女性20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51.8 ±14.2)岁;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05例:男性72例、女性33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6 ±13.4)岁;乙肝后肝癌 69例:男性48例、女性21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4.2±13.6)岁;非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5例: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5.2±12.8)岁;对照组70例:男性47例、女性23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1.9 ±14.6)岁;五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标本采集:于空腹状态下抽取上述各组患者3mL静脉血,在室温条件下放置30min,待其自然凝固后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存于冰箱(温度控制在-20℃)备用。

1.3 指标检测方法:采用南京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p抗体检测试剂对血清标本中抗Hp抗体进行检测;使用HBV-PCR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深圳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阴性判定标准:含量低于1.0 ×103copies/mL。

1.4 分组方法:肝功能分级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HBV-DNA定量测定后按照是否大于103copies/mL进行分组。

1.5 统计方法:所有收集数据录入 Excel2003,在SPSS10.0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取 α =0.05。

2 结果

2.1 不同肝病患者和非肝病患者的Hp-IgG阳性率:Hp-IgG阳性率最高的是乙肝后肝硬化(80.9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非乙肝相关性肝癌、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非乙肝相关性肝癌、对照组研究对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显著的高于 Hp-IgG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1 不同肝病患者和非肝病患者的Hp-IgG阳性率

表4 Hp-IgG表达差异患者的肝功能差异

2.2 乙肝相关肝病患者的不同HBV DNA水平Hp-IgG阳性率:HBV DNA水平为<103 copies/mL组的Hp-IgG阳性率显著低于HBV DNA水平≥103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5 Hp-IgG表达差异患者相关并发症情况

表2 乙肝相关肝病患者的不同HBV DNA水平Hp-IgG阳性率

2.3 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的Hp-IgG阳性率比较: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的Hp-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的Hp-IgG阳性率

2.4 Hp-IgG表达差异患者的肝功能差异:Hp-IgG阳性组的TBIL、ALT水平均显著的高于Hp-IgG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Hp-IgG表达差异患者相关并发症情况:Hp-IgG阳性组的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发生率均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自1983年发现以来,经不断探索和研究证实该致病菌不仅可引发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4],还与冠状动脉硬化、肝胆系统疾病[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胃肠外疾病有关。目前,随着临床实践和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关于Hp与各类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也不断增多。以肝硬化为例,肝性脑病是此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产生尿素酶,其对尿酸分解后可产生大量氨,进而引发高血氨症,而该病症是引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目前对是否对肝性脑病及高血氨症患者行根除Hp治疗尚存在争议。通常情况下,肝病患者的胃黏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随着肝损害及肝硬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此类患者的胃黏膜也会逐步加重,发生溃疡乃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常人,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6]与Hp病毒在胃黏膜内复制有关。由此可知,对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后肝癌等乙型肝炎及其相关性肝病患者的HP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对于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感染HBV之后,受HBV DNA持续复制阳性及HBsAg持续阳性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易发生紊乱。在免疫应答状态下,机体会释放出大量的IL-6、IL-12和TNF等细胞因子,导致肝脏长期处于炎症反应状态,致使肝细胞受到严重破坏。机体转为免疫损伤状态或耐受状态时,由于病毒的复制依然活跃,同样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致使患者的肝功能发生异常。在炎症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慢性乙肝患者的机体长时间处于消耗状态,抵抗力也进一步下降,发生多重感染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此外,乙肝病毒具有泛嗜性[7],其定植于胃黏膜并大量复制后易导致局部出现炎症反应,这也是乙肝及相关疾病患者易感Hp的重要原因[8]。本次研究通过对各组患者检测血清Hp-IgG发现,HBsAg呈阳性的肝病患者感染Hp的可能性高于阴性患者,其中HBsAg阳性且处于病毒复制活跃期时更容易感染Hp,与有关报道相一致,这可能与持续炎症状态下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因素有关。本次研究还发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Hp-IgG阳性率最高(80.95%),其阳性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非乙肝相关性肝癌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非乙肝相关性肝癌。这一方面可能与病情进一步发展后机体对感染的防御能力以及对Hp的清除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门脉压力增高导致胃黏膜水肿程度进一步加重进而出现糜烂和出血现象有关。

本次研究还发现,HBV DNA水平≥103的患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HBV DNA水平为<103 copies/mL组的患者,Hp-IgG阳性组的TBIL、ALT水平、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 HBV DNA持续复制阳性的患者更易感染Hp,而TBIL、ALT水平、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发生率与Hp感染存在着密切关系。此外,不同肝硬化分级患者的Hp-Ig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p感染率升高可能与肝硬化程度并无明显联系。

[1] 康敏,承泽,李莉,等.MIF在幽门螺杆菌L型相关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32-1334.

[2] Tag HS,Lee HS.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sd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mmlul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Korean Hernatol,2010,45(2):127 -128.

[3] Niccoli G,Franceschi F.Coroary atherosclerotic burden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 by CagA-positive strains of Helicobacter pylori[J].Coron Artery Dis,2010,21(4):217 -219.

[4] 李翠.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1.

[5] Bostanoglu,E,Karahan ZC,et a1.Evaluation of the presence of Helicobacter species in the biliary system of Turkish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J].Turk Gastroenterol,2010,21(4):421-427.

[6] 古丽娜尔托乎提.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492 -493.

[7] 周政,刘有理,王光明,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J].安徽医药,2013,17(3):436 -437.

[8] 王婧涵,李嘉,赵新颜.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1):1702 -1705.

猜你喜欢
乙肝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叶卫江:为什么用“乙肝携带状态”替代“乙肝携带者”?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