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及其教育作用

2015-03-01 10:57吴姝玥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群体创设幼儿园

吴姝玥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第一幼儿园 内蒙巴彦淖尔 015400)

幼儿园环境创设及其教育作用

吴姝玥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第一幼儿园 内蒙巴彦淖尔 015400)

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环境要温馨、开放,要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要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要重视隐性要素,要整合各种资源。

幼儿园 环境 创设 教育作用

一、物质环境创设的教育作用

利用环境的作用让幼儿进行主动活动在幼儿参与物质环境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这样的环境建设便是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不仅在物质形态上,更为生动、丰富、更充满童趣,而且升华为一种更高级的精神形态,即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建设,能使物质环境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更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与注意,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使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形成幼儿和谐的生活空间,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1]

二、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创设对其发展起到的教育作用

1.启智作用

环境创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故事主题……。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创设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审美作用[2]

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创设,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在教室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其次,物质环境创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趣。因此,我们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

三、精神环境创设的教育作用

1.建立师生和谐的教育环境

(1)关爱幼儿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表现,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础。这种爱是原则的、公正的、有理智的和有分寸的。她应以教育法规为指导,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对幼儿姑息迁就,不厚此薄彼。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去爱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在幼儿园里,确实有一些比较“难看”的孩子,他们淘气、不听话、不守纪律、成绩不良等。对于这些孩子教师更需要格外的关心和帮助。可是,在有些教师的眼中,他们喜欢的只是个别几个孩子,而表现一般的孩子只能“广种薄收”至于那些进不了教师视野的孩子则更是“朽木不可雕”。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偏见,这种偏见说明,这样的教师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持有这种偏见的教师,不仅影响其工作情绪,而且人为地造成了“幸运儿”和“不幸儿”,形成少数与多数的隔阂、分化和对立。其后果就在于丧失了幼儿发展的最佳环境。因此,幼儿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幼儿,不带任何偏见地对待每个幼儿。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3]

(2)创设平等、轻松的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学习,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气氛,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保持一种积极地学习心态;反之,则使幼儿产生倦怠、烦闷和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将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要真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呵斥、指责幼儿。因为虽然幼儿年龄小,但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不喜欢老师“赤裸裸”直截了当、当众揭短的教育方式,他们愿意教师与之关系融洽,承认并鼓励他们。这样,在各种环境和形式的教学中,幼儿不是紧张、恐惧、对抗和压抑,而是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接受学习。所以宽松和谐的教育气氛是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前提。[4]

2.教师参与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群体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幼儿也不例外,所以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地影响。所以在教师初建班集体时,应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教育态度,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充分地表现,逐渐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教师应注意引导、鼓励和帮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并随时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和良好表现,这将会激励他们的主动精神;如果对幼儿的活动及活动结果要求过严,指责过多,评价不公正,甚至采取讽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惩罚,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心灵,使他们自卑、失去信心,对自己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发生怀疑,对自己的行动或自身产生羞怯感,进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傅蕴慧.企盼幼儿园教育的自然回归[J].幼儿教育,2003,(15:3).

[2]李麦浪. “.阅读”国外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幼儿教育,2001,(1:113-116).

[3]王盈盈.感受幼儿园的环境教育[J].幼儿教育,2007,(7:7).

[4]刘晶波.日本幼儿园环境建设观感[J].早期教育,2001,(1:2).

猜你喜欢
群体创设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爱“上”幼儿园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