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015-03-01 10:5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营造语文课堂生活化

龚 慧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中心小学 江西南昌 33000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龚 慧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武阳中心小学 江西南昌 330000)

语文,是一门生活学科、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碰撞出思维火花,形成情感共鸣,才能很好地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本文阐述了语文教学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过程。

浅谈 小学语文 教学 良好的课堂

一、对小学语文课堂良好课堂氛围的理解

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这是营造小学语文课堂的目标。语文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办法和学生共同营造良好语文课堂氛围,一个成功的教师要能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从而学到更多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教得有效,学得有效,教和学的同步就是营造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过程。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制定出属于每个人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的价值得到体现,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学到知识,这就是营造课堂良好课堂气氛的结果。[1]

二、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具体做法

1.利用生成问题,掀起质疑讨论的热潮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这是老师的智慧,也是学生思维活跃的直接说明。例如在讲到课外书《阿Q正传》时,生成了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阿Q为什么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二是作者为什么塑造阿Q这个人?第一个生成的问题是在探究老师提出的“阿Q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过程中产生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探究“阿Q和作者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过程中产生,因为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交锋,所以自然衍生出了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出现了,老师不是视而不见,也不是随便找一两个同学简单作答,而是让各小组热烈讨论,无形中保护了学生探究的欲望,鼓舞了他们思考、质疑的热情,久而久之,这样做的最好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无疑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探究质疑的品质。[2]

2.教师以生活化的评价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也要注重评价语言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是学得快,忘记得也快,低年级教师正确对待学生识字的态度和成效,相信每个学生识字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以生活化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心理上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充满鼓励和关爱的生活化的评价语言,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满足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3]

3.尊重个性,激励独创精神

在语文教学应该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设计,力求从生活中寻找与其相吻合的教学内容,通过思维迁移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活动方式方面,要通过教师课堂生活化的语言、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培养能力。课堂教学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能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使学生勤学、乐学、善学。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和塑造个性的精神乐园。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

学生学习语文,不能限于语文课的小课堂,还必须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学语文,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用语文。语文教学必然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采用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方法,做到课内教学与课外生活结合以及教师教与学生用结合。

2.主体性原则

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效途径与方法的探究主张尊重生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空间。

3.全面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操作在低年级从识字开始,但识字不是唯一的目的。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识字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识字以后进行读写训练,在读写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提高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前瞻性原则

语文教学不可能把未来所需要的一切语文知识、技能都教给学生,只有教给学生终生学习所需的知识,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广泛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4]

5.活动性原则

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的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学与做合一。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化。

6.创新性原则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发展,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与时俱进。本课题的研究要努力创造出适合时代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关注学生的生活,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充分挖掘、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

四、小结

语文是充满人文,充满智慧的学科,课堂更是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地方。面对语文课堂中多面的学生,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以生为本”,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和塑造个性的精神乐园。

[1]蒋惠君;讲究课堂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语文学习与研究;2012年06期

[2]李宁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电教(下);2013年07期

[3]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4年33期

[4]张淑芝;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33期

猜你喜欢
营造语文课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