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生做起 注重语感培养

2015-03-01 10:57刘文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感课文

刘文华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清苑镇西福村小学 河北保定 071199)

从小学生做起 注重语感培养

刘文华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清苑镇西福村小学 河北保定 071199)

一个人要想娴熟地驾驭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何谓语感?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和领会,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淑湘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极为重要的。

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语文教学经常出现重语文分析,追求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针对以上现状,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逐渐积累了一些自己的认识。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

一、以朗读为支撑点,引领学生把握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极言了读的妙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课文的熟读来加深对课文中的语言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导出学生的“情”,从而进一步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思想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从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促进语感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

师:让我们进一步去接近它们,与它们一一交谈。首先我们来到将军俑身边。

①读一读描写将军俑的语句,你能想象出这位将军威猛的姿态吗?

②能模仿将军俑的样子摆一个造型。

师:要想模仿得像,就要把书读进我们的心里去,就要通过文字走进人物的心里去。

③再读课文,说说你从这位将军身上感受到什么。

④从你的朗读中,我们听出了你的理解、你的印象、你的感受。

教师要在导读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注意对“读”的训练,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文章中独特的语言情境,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特色,让学生置身于规范的语言环境中,接受熏陶、感染,极大地提高感受语言的能力。

二、以想象为跳板,激情深化学生的语感

小学生会比较直观地去理解事物,语言文字这种符号,其本身不具有直接可感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他们经过想象,把枯燥的语言符号变成生动的“图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课文内容像看“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逐一闪过,从而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其语感。

如教学《灰椋鸟》一文时,在学到灰椋鸟归林后的场面时,启发学生:你们就是那群刚刚归林的灰椋鸟,你们会谈什么呢?小组交流后,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谈看到满天飞舞的塑料袋子,差点就捂到我的头上,有的谈飞过一个工厂的上空,差点被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呛晕,有的谈飞了好久都没有一个舒服的树叉好歇脚,等等。

三、以反复推敲为推进器,跃升学生的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语言符号去感悟作者的情和意。语言文字受作者操纵和语言环境的制约,其表意往往是多重的。对于课文中的感悟点,教师最好引导学生感悟三重含义:一是字面意义,二是在语境中的意义,三是在作者表达上的意义,并把不同层次的意义进行有机的关联。如《泊船瓜洲》中的“又绿”一词。字面意义学生初读即知。把它放到这一行诗句中,加以引导,学生又会悟到这一词的运用之活,运用之妙,运用之创新。最后,点拨学生再结合“一水间”与"明月"思考,学生会悟到故乡非在诗人眼中,实在诗人心中,浓浓的思乡之情,对于诗人运用语言的钦佩也会从“又绿”扩展到全诗。

又如《海底世界》中,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写“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如果把这句话中的“巴”换成“趴”好不好呢?经过同学们一番讨论,同学们总结出:巴是表示贝类吸附在船底,趴表示身体向下贴地,“趴”在这里并不适用。

四、以实践活动为平台,辐射学生的语感训练

小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反复的实践,语感的培养也不例外。为了促进语感的生成,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创设实践机会。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和选点品读形成的语感,要让他们通过情境性填词、造句等模仿性练习积淀下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养成准确用词的习惯等等。

要获得具体、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领会,而应当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如《九寨沟》这篇课文学完之后,我带领学生上网查资料,然后请学生写一段导游词,介绍一下九寨沟的景点。学生写好后,我请几位同学当一回导游介绍景点,并带领其他学生进行评议。通过评议,学生知道了哪儿好,为什么好,哪儿不好,为什么不好,进一步锻炼了感悟语言的能力。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师生间经常进行这样类似的活动,学生的语感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小学生语感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进行语感训练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只要教师多注重课堂的有意训练,学生的语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感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背课文的小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